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许多高师院校淡化师范性,忽视对历史教育专业学生历史教学基本功的培养,致使历史教育专业学生从教基本功薄弱。高师历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基本功是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能有效增强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由此提出了历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的详细内容和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赫男 《成人教育》2013,33(2):120-121
历史意识是一种内在化的思维方式,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历史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这就要求培育学生丰富和广博的历史知识,深化对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解和把握,变传统"历史评价教学"为"立足历史发展过程,促进人类发展"教育目标,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68):126-127
搞好历史图片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增强对历史的体验;有助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教材图片的作用,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持续实施的背景下,增强对学习者全面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既能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上不断进步,又能推动高效教育模式的建立,适应当下教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要求。文章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素养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就如何增强学生历史素养进行了探究,以及在文末又详述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伴随学科新课改教育政策的落实与实践,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教学成为当前阶段的主要教育任务。教师应深入把握初高中历史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清晰梳理不同历史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其对史料的阅读和辨别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历史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依据历史学科新课改教育要求,设计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凸显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从正确树立衔接观念,科学选择衔接话题,合理设置衔接问题等六个角度,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认知能力,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历史教学的优化。要以忧患意识教育为重点,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忧患意识教育进行分析与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廷贵 《成才之路》2010,(26):52-52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近几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主要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论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 《新课程研究》2009,(8):161-16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认为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产生四个方面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但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眼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形势历史教学的飞速发展.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依据,以更新教育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结合.以增强教学活力的观点。历史教学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与新时期的国家方针政策相结合。可加深学生对现行政策的正确理解;历史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可以突出人本观念: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历史教学与学生周边环境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文章从一个侧面较好地提出了历史教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颜长香  卫伟 《考试周刊》2011,(81):158-158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能极大地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1.
马建刚 《文教资料》2014,(25):171-17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雾霾”现象的不断涌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职责,也是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历史教材中蕴含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学中应注意捕捉环境与教育的结合点,向学生渗透、拓展、深化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要在不同教学内容中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教学、讲历史故事、学生直接参与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季兴潇 《成才之路》2012,(23):60-61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历史教育的主要课题之一,其目的是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另外,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增强学生受挫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此展开探究,研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对资本主义侵蚀的免疫力,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科书大量引进各种各样的史料。史料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入手,学习我国人民追求解放、反抗侵略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我国的科学文化成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阐述历史史实和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和我国国情的理解,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思想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渗透,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依托历史学科教学推进法制教育是每个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法制教育是历史学科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其法律素养,教育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是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法律保障。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法制思想,增强了历史教学与法制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了历史教学的法制阵地作用,引导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8.
花松梅 《考试周刊》2009,(35):160-160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一新的要求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措施,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进展,但各院校对历史教学却不重视,无论是在师资配备、课时比例分配、外出培训等方面,都差强人意.然而,历史教学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抗挫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和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必须重视高职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学历史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构思上要努力探索一条科学、高效的教学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史实教育,诱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