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二次创新是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关键环节。为深入分析引进技术二次创新决定因素,文章基于垂直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引进技术二次创新内生系统。研究得出:引进技术先进程度对二次创新影响方向不确定;研发竞争对二次创新影响方向不确定;企业研发效率对二次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外溢效应对二次创新产生负向作用。为加快我国引进技术二次创新,应进一步优化技术引进发展战略、提高引进技术适用性,加强对技术引进管理、避免恶性竞争,加快企业研发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护二次创新成功者利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自主创新困境及消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实现技术、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再创新.国家对于技术引进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必须形成一套机制,有效地对国内企业实现激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引进后能够消化吸收进行自主创新.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引进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必须注重技术引进的先进性及本土化,技术引进后必须加大研发投入量并最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外技术依存度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是科技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胡锦涛同志2005年4月来山东视察工作结束时指出: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促进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指出了化解这一问题的应有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引进和跟踪模仿,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某些领域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缺少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不仅没有通过追赶战术形成技术优势,反而逐渐陷入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术积累,背离了技术引进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征分析。  相似文献   

5.
将工业技术进步依据来源细分为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包含技术消化吸收),并将二者纳入STIRPAT模型中的空间面板模型,分别研究两者对地区碳强度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结果发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有利于减少全国的碳强度;相对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更能减少区域碳强度;东部地区加强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强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武岭 《科技与管理》2006,8(1):112-114
针对我国在不断大量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技术引进的效果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技术引进的效益,提升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技术引进创新时滞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引进技术与模仿,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一国研发体制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以及创新的基础,决定了一国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及创新的时滞,本文首先测算技术引进、技术吸收到技术创新的时滞,然后从多方面对技术引进创新时滞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科教投入、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和加快国企改革等缩短时滞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技术引进创新时滞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国技术引进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引进技术与模仿,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一国研发体制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以及创新的基础,决定了一国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及创新的时滞,本文首先测算技术引进、技术吸收到技术创新的时滞,然后从多方面对技术引进创新时滞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科教投入、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和加快国企改革等缩短时滞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陈国宏  邵谮 《科研管理》2001,22(3):35-42
国内学术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对促进工业技术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看法很不一致。本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Causal Relationship Test)从实践角度验证了技术引进是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由此推论,近期我们仍应十分重视技术引进对促进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本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Test)验证我国技术引进与工业技术进步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共同发展趋势,结论是否定的。因此,就长期而论,我们不应将技术进步过多寄希望于从国外引进技术,而应走从技术转移到技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通信企业技术标准竞争的加剧,原来频发于后发企业的技术引进活动,近年来也在技术领先型企业中发生。本文将着力于解释那些技术领先型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整合内外部技术,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基本过程。以2000-2019年全球技术领先型通信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技术引进对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引进显著促进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但是技术引进在当期模型中影响力更大,由于通信领域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非常快,通信企业的技术引进大多以产品创新为目标,需要企业在短时间消化吸收技术以推动产品竞争,实现用户规模优势,进一步为技术标准国际竞争抢占先机。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研发投入是技术“引进来”阶段助力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因素,产品国际化贸易和专利国际化是推动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企业、高龄企业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迅速转化为国际技术标准能力。发展中国家企业和低龄企业则需要更长的技术吸收周期来形成自身技术标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丽君 《科研管理》2020,41(6):9-16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关注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的两大途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若实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途径整合,则有益于缩小技术差距,但整合过程不会自发演进,需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仅是技术模仿,无自主研发创新,无法缩小技术差距。技术具有外溢性,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以及不同的技术引进难度。以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为门槛变量,结合门槛模型对比分析发现,2001-2015年整体上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自主研发更显著;知识产权交易规模的扩大以及低知识产权交易强度下的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严重的专利侵权会阻碍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时,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严重,即使短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长期由于自主创新的匮乏,将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结构解析。收集2000—2013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及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准确测度,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总体趋势是动态上升,但平均协同度不高;技术转移子系统是其协同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2)技术转移子系统的波动主要是由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序变量的不协调导致。(3)在技术引进序变量的构成中,五大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Coe-Helpman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将国际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和进口贸易等5条渠道的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均纳入该模型,用动态GMM检验各渠道技术溢出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动态性来看,滞后一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当期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技术的循环累积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比国内研发资本更好地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除了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没有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他渠道均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中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贸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从区域角度来看,环境规制条件下的FDI、OFDI、进出口贸易对全国、东部和中部的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程度来看,这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各区域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自主创新理解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21世纪,科学技术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科学技术成为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解决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创新实现国家发展。加强自主创新,需要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从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方伟  于淼  孙秀霞 《科研管理》2013,34(6):152-160
由于技术学习方式升级的缓慢性与技术和市场追赶的非同步性,我国汽车产业的合资历程始终无法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初始目标。为实现技术的实质性引进,近期国内的汽车合资企业纷纷推出了全新的合资自主品牌产品与相应的产品开发模式。这种"合资自主开发模式"究竟会如何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研究通过对三个汽车合资自主品牌产品开发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探讨了依托合资自主开发模式推进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进程的作用路径。基于多案例对比分析,识别出合资自主创新模式实施的关键点,为我国汽车企业的实质性技术获取与自主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及自主创新水平与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于共性技术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外部性,使得其作为一种国家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解决,政府的主导与支持是有效研发的关键。管理也是一种共性技术,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服务性和支撑性的功能,研发共性管理技术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美英等发达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共性管理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尽管国情与管理体制不同,但都建立了以"过程、任务、角色、产品"为核心,以"任务指南、操作模板、风险案例"等为辅助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通过比较美、英两国参与和支持该领域发展的背景、过程、内容及成效,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组织管理现状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重点论述政府在共性管理技术的功能定位、研发组织、服务平台、推广使用等环节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铁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新技术合法化的过程,成功的高铁技术创新模式是我国实现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范式,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对我国其他技术赶超领域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分析的视角,在引入技术合法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技术创新和新制度理论,梳理了1949年至2015年7000余项科技创新政策并采用纳入政策维度的技术路线图分析框架(P-TRM),探索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政策对高铁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市场的作用机制;结合我国高铁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分析我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合法化机制,探索我国政府主导的高铁技术创新的制度逻辑与变革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铁所取得的成就与强大的国家能力和政府主导的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战略部署作用,充分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根据制度创新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导向关系,推动重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一套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科技强国都非常重视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以谋求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文章回顾了武汉市“十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分析武汉市科技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武汉市将着眼于技术和产业两大跨越,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密集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引擎、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20.
张树满  原长弘 《科研管理》2022,43(4):103-110
   本文以特变电工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研究发现:持续的自主创新投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立企业自主创新平台、通过持续重组和并购整合行业关键技术和创新资源、汇聚与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并融入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持续引进与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拓展了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以及持续创新等的相关研究,并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