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四川省涪陵地委副书记莫世行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要从学习《资本论》开始。”(见光明日报1993年7月16日第五版)我认为他这句话,是有深刻体会的经验之谈。要真正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认真学习《资本论》。 《资本论》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础理论 大家知道,《资本论》中并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个词,马克思使用的是货币经济,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都包括在《资本论》中。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有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又必须通过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没有商品就不可能有市场。所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都必须以商品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资本论》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资本论》中既研究了简单商品的一般原理,也研究了资本主义商品的特殊性质,如果不懂得有关商品的理论,就不可能弄懂商品经济的有关原理,更不可能弄懂市场经济的有关原理,也就是,既不可能弄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一样,是个中性概念,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资本论》中对商品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2.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结构的理论表现。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析了《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结构,分别是第一卷中商品进展为资本的过程;第二卷的逻辑结构;从第一卷到第三卷的过程即由剩余价值到各种形态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不朽巨著《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篇,商品范畴是其宏伟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但是,作为这一逻辑起点的商品,是什么性质的商品呢,理论界对此争论颇多。现在较多的同志认为它是撇开了资本和剩余价值关系的资本主义商品,也有一些同志认为它是前资本主义简单商品。前者侧重以《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论》逻辑体系是对贫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反映为根据;后者则侧重以简单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前提,《资本论》的逻辑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为基础。这些当然都有它的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可以把两方面的依据综合起来,就是说:在肯定《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又承认简单商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起点;在肯定《资本论》的逻辑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反映的同时,又承认所反映的是运动中的经济结构。如果这样看是对的,则我认为可以辩证地来认识开篇中分析的商品的性质,即:它是简单商品,但不是独立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之外的简单商品,而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前提的简单商品,它包含着资本主义胚芽,是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细胞,它构成资本主义发生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后来又表现为资产阶级社会表面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蕴藏了无数珍宝和丰富的科学思想,其中的“商品理论”就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为逻辑起点,唯物辩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范畴,为科学研究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探讨《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把握其内容及体系结构,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分析商品开始,得出了关于商品的一般原理,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万事开头难”,《资本论》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这不仅是因为商品这个东西貌似简单平凡,实则古怪得很,“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87页),而且还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中,马克思只有计划经济的的设想,而对市场经济采取了彻底否定态度。这是一种严重的理论误解。从《资本论》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始终结合对商品货币的分析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就研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而论,马克思的研究仍然局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域。他所批判的并非市场经济本身,而是寄生于市场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他所否定的也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活动,而是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合理所致的市场经济活动的无序化。因此,研究并领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有关商品货币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据以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中,马克思只有计划经济的的设想,而对市场经济采取了彻底否定态度。这是一种严重的理论误解。从《资本论》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始终结合对商品货币的分析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就研究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而论,马克思的研究仍然局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界域。他所批判的并非市场经济本身,而是寄生于市场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他所否定的也并不是市场经济的活动,而是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合理所致的市场经济活动的无序化。因此,研究并领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有关商品货币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据以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贪婪地榨取剩余劳动;另一方面,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比以前的农奴制等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本文研究了《(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从商品生产、经济关系、生产方式变革、生产经营形式和竞争机制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前,《资本论》问世了.她的创立,是马克思在辩证地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在精神上再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具体的结果.这个再现的“整体”,马克思把它称为“一个艺术的整体”.①马克思在构建这一艺术整体的过程,已把辩证法作为逻辑贯穿其中了,所以列宁说:“虽然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②对《资本论》的逻辑进行探讨,不仅是对马克思的实际纪念,而且对如何创立辩证逻辑科学体系,有重大意义.我们认为从思维逻辑方面研究《资本论》,就是探讨构成整体的思维艺术,其最基本的内容是马克思关于思维上升的理论.下面试就这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伍德依据《资本论》中的一段话,推断马克思界定了一种适用于所有生产方式的正义概念,并进而断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正义的。然而,从《资本论》的相关文本语境来分析,马克思仅探讨了特殊的"内容"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没有谈论泛指的内容和生产方式。因而,伍德误读或片面化地处理了马克思的原文,其结论值得怀疑和商榷。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冠之为《商品和货币》,那么该篇所分析的商品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对此,我国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迄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概括来说,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前资本主义的)简单商品论,二是资本主义商品论,三是商品一般论。笔者认为如果不是抓住一点,而是全面的考察,即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在《资本论》中得以完整阐述的。它主要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其根源便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从欲望出发对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两人在商品拜物教的特征、起源和破除的可能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流行的剩余价值定义均称,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的所有者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从此定义看,剩余价值这个范畴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第二,它是被资本的所有者占有的价值;因而,第三,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范畴。 可是,这种认识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论述。的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再指出过,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是被资本的所有者无偿占有的。但这些论述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所指出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去掉资本主义性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阶段征收绝对地租费用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作为劳动条件下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资本论》第三卷,第693页)因此,“土地的资本主义耕种”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转形,理论,即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用规律的研究,形成《资本论》三卷,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资本论》三卷,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即建立在商品价值的基础上,研究资本价值的生产和资本价值的运动。所以,这两个阶段是直接统一的,是同一层次本质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定位是马克思一生反复思索的难题,而对这一的问题求索集中体现在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问题的研究中.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在不同时代境遇和思想语境中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中,青年马克思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解释模式统...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它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资本论》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它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说明其历史的过渡性和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所以,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系列重要范畴时,沒有局限于对这些范畴本身的研究,而是着力刻划了它们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矛盾,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辯证转化和历史归宿,设想了它们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位友人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于英国而不是写于德国?”乍一听,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1849年,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驱逐出境、流亡英国,并在那里一直住到逝世,而《资本论》第一卷是在1867年完成出版的,因此,《资本论》只能写于英国。然而,细一思考,问题并不这样简单,需要寻找更深一层的答案。英国是欧洲最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在那里最先显露。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