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安作家陈琳的赋被收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汉赋》,为研究陈琳及其作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在研读过程中,我陆续发现其中有较多的误、漏之处,参校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俞绍初《建安七子集》,作勘误整理,以向方家讨教。  相似文献   

2.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仁宗嘉庆十三年(一八○八),开全唐文馆,严可均因为身在草野,不能入馆参加编纂工作,于是发愤从这年秋天起,开始搜采唐以前的文章,前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至清宣宗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终于编成十五集,共七四六卷。这就是有名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书名太长,前人征引时,也有的用《严氏文编》的简称。可均(一七六二--一八四三),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嘉庆五年(一八○○)举人,官建德教谕。不久,引病归,专力撰述。可均学问渊博,精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史料,采用逐一考证的方法,对《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收录的90篇武帝诏书中年代未详或标注年份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探讨,以求明确其年份,为相关研究奠定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4.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但其在辑录曹操、曹丕、曹植文时亦存在诸多失误。从系年失误、重出误收、正文及出处失误、存疑待考4个方面考证分析并厘正讹误,可为研读"三曹"文者以及校辑此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钧制造翻车的事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记载很少,只是在《三国志·魏志》卷二九《杜夔传》的后面,裴松之注云:“(魏明帝)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并附有三国魏末至晋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的一篇《马(钧)先生传》(后又被清严可均编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相似文献   

6.
严可均(1764—1843)字景文,号铁桥.清代著名学者,浙江乌程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道光二年(1822)曾任建德教谕.博闻强识,精考据之学,弱冠即出游,足迹半天下.博览群书,一生著书不辍.早年著有《唐石经校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等,40岁后即著作等身.后又合经史子集为《四录堂集》1200余卷.最后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46卷,使与《全唐文》相接.该书收文人3000余家,其材料皆从汇罗残剩得之,一字一句稍有异同,无不校订.《清代朴学大师传》称:“清代著述之富,盖无有过之者.”  相似文献   

7.
陈后主文、赋主要被唐代以后的史书、类书、总集和选本所收录,今存绝大部分作品收集在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计38篇。通过爬梳古今文献,可得文13篇。此外,还从各类文献中,找到了一些陈后主创作过更多作品的具体线索,据此推断其佚文应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8.
"乌氏"梁氏家族是东汉时期显赫的外戚集团,对东汉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录梁统、梁松、梁竦、梁扈、梁商和梁冀的文学作品共18篇。因梁氏家族成员大多在朝廷为官,留存的文学作品有13篇为奏议文,文意直白,说理性强。  相似文献   

9.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存南朝宋、齐时代文章47篇,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将之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宋文》《全齐文》对勘,有整篇可补入《全宋文》《全齐文》之文;有可补足严氏所辑残章断句之篇;并有可与严氏所辑之文互为校勘,以正字句之误的篇章。《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所收宋、齐文,可以进一步明晰作者归属问题;其所收傅亮、王俭等重要南朝文人的散佚作品,可提供研究这些文人创作的新材料。这些公牍文资料不仅有助于明确宋齐时代诸历史事实,还原诸多历史场景,还能推进南朝公文的发展脉络之梳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小议《管锥编》钱钟书先生用札记和随笔的形式,写了约有百万字的《管锥编》(共四册)。在这部书中,作者考证了《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十部我中古籍中的一些问题,着重谈了文艺,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新见,此外还涉及文、史、哲等领域,引用了多种西方语文的材料。总之,此书内容博大精深,时出新见,文  相似文献   

11.
桓谭是两汉之际卓越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新论》是一部涉猎极广,具有前所未有高度的著作。《新论》凡二十九篇,北宋以后散佚,后人辑本以清代严可均收在《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中的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12.
停捕贡虎狼诏太和六年三月虎狼猛暴,食肉残生。取捕之日,每多伤害,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魏书·孝文纪·上行幸虎圈诏》,又载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52 7页)。胡案:此太和六年为为後魏孝文帝第三个年号,当公元482年。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对于捕获虎狼一类猛兽,也是有所保留的,并非无所顾忌。这种做法虽然谈不上今人所谓的环保意识,但其客观上仍然具备了今人环保所要达到的目的。聊记数语,俟他日续考。千五百年前的禁捕虎狼诏书@楚瑶  相似文献   

13.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我国现存隋以前经、史、子之外散文文献的总集。但今天看来 ,问题很多 ,而先秦一段问题最为突出。本文是正在编辑中的《全先秦文》的编辑体例。该书对严书除补阙、删伪、正误之外 ,无论在收录时间上限、收录范围、编排顺序还是校勘、作者小传等方面 ,都有大的改进 ,使之更加科学 ,能更好地反映先秦史、先秦文献、先秦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该书将完全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编排 ,一般以最早记载文本为底本 ,加以校勘 ,并对真伪、作者、时代等加以考订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竟陵八友"诗文集当以逯钦立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收最为详备,然尚有阙者.今人陈庆元<沈约集校笺>、林家骊<沈约研究>辑补了沈约许多诗文,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补辑了谢朓诸多作品,然很不完备.笔者在广泛涉猎资料的基础上,辑佚了"竞陵八友"散佚之作25首,存目24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号称诗国。其实中路的散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思想水平之高、题材范围之广、艺术成就之大,均不在诗歌之下。从出土的甲骨和青铜器上的散文文献资料看,它出现的时代比韵文更早。清人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书七百四十卷,收作者三千四百多人,分代编次为十五集;至于唐宋以后的散文,更几倍于斯.祖国散文遗产之丰厚于此不难想见。但是,同韵文史研究的繁盛局面相比,散文史的研究向称寥寂。究其原委,  相似文献   

16.
张衡,字平子。汉章帝建初三年(78)生。张衡淹通之才,文学、史学及自然科学上,他都有所建树,一生著述颇富。本文根据《后汉书·张衡列传》、《全后汉文》、《张河间集》以及《文选》、《古文苑》等有关材料,试图考订张衡主要赋作的系年。疏陋武断之处,识者正焉。《南都赋》:  相似文献   

17.
汉代桓谭曾著书言当世行事 ,号曰《新论》。原书早已散佚 ,清人有几种辑本 ,如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全后汉文》卷十三至卷十五即辑有《桓子新论》 ,并云 :“各书所载 ,又三百许事 ,合并复重 ,联属断散 ,凡百七十二事。依《治要》、《意林》次第 ,以类相从 ,定为三卷。”但严氏所辑 ,尚有失当可商之处 ,今略举二例。其一 ,严氏从《长短经·是非》引“桓子” ,辑有“捕猛兽者 ,不使美人举手 ;钓巨鱼者 ,不使稚子轻预。非不亲也 ,力不堪也。奈何万乘之主而不择人哉”一条。但这段文字在《长短经》中只引作“桓子曰” ,并未…  相似文献   

18.
原始和谐审美意识的形成与艺术起源是同步的,都是在劳动工具的创造中诞生的,在其发展中又与各种前哲学意识相关联。原始的和谐审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群体性及原始人对形式的感知能力是原始人和谐审美意识形成的根本所在。原始和谐审美意识与前哲学意识的关系是由原始意识本身的“混沌性”和原始思维的互渗性所决定的。①普列汉诺夫《论艺术》三联书店1973年版第11、100页。②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58页。③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18页。④柯文斯《原始文化史纲》人民出版视社中译本第27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⑦转引自朱光潜《美学拾穗》第28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⑧柏拉图《蒂迈欧》(Timaeus),转引自朱狄《原始文化研究》第438页,三联书店1988年版。⑨刘庆柱《试论秦之渊源》,《人文杂志》1980年增刊《先秦史论文集》。⑩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辑。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本第11页。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本,1986年版第217页。班固  相似文献   

19.
“信”的“书札”义起源于何时,这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小问题.一般学者认为:“信”的“书札”义至迟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郝懿行在《证俗文》卷六“书信”条中说:“其称‘书’为“‘信’者,始于梁武帝赐到溉《连珠》.”但已故著名学者郭在贻先生对此说提出批评,认为《梁书》卷四十《到溉传》所引梁武帝赐到溉《连珠》中的”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不是指“书札”,而是指’幡信”,不过,郭先生另从《幽明录》、《南齐书·张敬儿传》中检得二例,证明“信”的“书札”义始于六朝.1984年郭先生又发表专文讨论这个问题,补引八例,进一步论证晋南北朝时“信”有“书札”义.遗憾的是,嗣后经张永言先生的深入考辨,发现郭先生所引十例,无一例是用“信”表“书札”义,对张先生的考辨,郭先生生前曾致函表示饮佩和赞同.1992年张先生的《语文学论集》出版,在《两晋南北朝“书”“信”用例考辨》一文后,张先生提到朱庆之发现汉译佛典用例可证东晋时“信”已有“书札”义,如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佛说长阿含经》卷十三第三分《阿摩昼经第一》:“更作方便,求为使命……从此诣彼,从彼至此;持此信授彼,持彼信授此”.另外,笔者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先唐文》也检得一例:胜光王《与影胜王  相似文献   

20.
论扬雄“连珠”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前53~后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今四)11成都市),西汉著名的哲学家、辞赋家和语言学家。他的作品散见于(汉书)、收选)、怕文苑)、仅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师住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文献。学术界对杨雄其人其著多有论及,但对其仅存的两篇“连珠”文却重视不够。本文试从“连珠”的性质和扬雄“连珠”文的文学特色两个方面来研讨其“连珠”的文学价值。不周之处,敬析方家指正。一般认为,连珠体启创于场推。沈约云:“窃闻连珠之作,始自子云。”(’喇始也认为是扬雄“肇为连珠,(。)那么,何谓连珠?沈约认为:“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