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悲剧艺术能表现出无穷魅力和独特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人"所做的种种探索和表达具有一种浓厚的形而上意味。这种对人的哲学高度的思考,不仅使悲剧获得了普遍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同时也把悲剧引向了深刻和伟大。  相似文献   

2.
《原野》是现代戏剧大师曹禺最富艺术魅力的名剧之一。本文从环境营造与心理描写两个层面,论述该剧独特的悲剧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充满悲剧性艺术魅力的作品,包含情节设置的艺术魅力和悲剧魅力之亲情永恒,以及在悲剧中表现出崇高的人格艺术魅力,并且剧中隐含着阳刚之美与正义之美。在这样的悲剧中,人们信奉的忠、孝、仁、义等人格仍然魅力四射,从而呈现出中国式悲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原野》是曹禺话剧“生命三部曲”之最,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为成功、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曹禺以他宏放的戏剧观念、多方位的戏剧艺术实践,借鉴中西戏剧手法,用凝练的笔触,着意渲染悲剧气氛,突出意象的营造,达到了现代话剧意象营造的巅峰。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原野》视觉和听觉意象的营造两方面,理解和把握作者如何运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一个经典的悲剧环境。  相似文献   

5.
鲁贵是曹禺悲剧《雷雨》中一个"二丑"似的喜剧人物,他的喜剧行为影响了其他人物的悲剧命运,推动着悲剧冲突向着更加悲剧化的方向发展。曹禺对鲁贵喜剧形象的塑造,由于把握了典型的人际关系,把握了渗透于这种关系之中的悲与喜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大大加深了《雷雨》的悲剧底蕴,强化了《雷雨》的悲剧特色,显示了曹禺戏剧艺术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曹禺的话剧《雷雨》如一场骤雨震撼了人们的灵魂,这个深刻的悲剧已经触及了人性的危区,即自私、趋利。任何一部反映人性弱点的作品都具有永恒的价值与魅力(比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雷雨》也不例外。有人认为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孕育了这场悲剧(许多教学参考资料上都这么认为),我则觉得把这部悲剧之因定  相似文献   

8.
社会悲剧,还是命运悲剧─论曹禺《雷雨》的悲剧性质与主题韩南宗《雷雨》是一出悲剧,这是毫无疑义的,似乎还没有人异议过;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也为世所公认,没有多大分歧。可是,当问题涉及到它到底是一出什么性质的悲剧,主题是什么时,就令人为难了。按照时下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李娜 《太原大学学报》2004,5(4):43-44,54
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曹禺以《雷雨》、《日出》为代表的剧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为读者塑造了不朽的艺术形象,尤其是丰满的女性形象。曹禺笔下周蘩漪、陈白露这两位典型的悲剧女性,人性的表现达到相当的高度,放射出异常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日出》常与《雷雨》、《原野》一起被看作是曹禺的悲剧三部曲,此看法失于表面。从对曹禺的悲剧观念、《日出》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具体解读并细加分析,会发现《日出》并未延续《雷雨》的悲剧追求,而是发生了从个体到社会的现实转向,转向并非偶然,而是艺术创新、情绪驱动和舆论导向等多重因素相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雷雨》等悲剧艺术精品 ,其永恒的生命力来源于文本本身固有的审美张力所产生的艺术魅惑。构成曹禺作品的欣赏魅惑的美学因素固然十分复杂 ,其中当然包含着曹禺对矛盾复杂、深刻微妙的人性的审美观照与天才的戏剧艺术表现方面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突出的原因 ,才促成了那令人魅惑的关于人的悲剧的命运感  相似文献   

12.
第一节中国曹禺研究简况在中国,曹禺是一位备受关注的剧作家。根据所接触到的材料,我本人粗略地把中国的曹禺研究分为四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中国曹禺研究《雷雨》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敏感和注视。刘西渭(即李健吾)率先撰文对《雷雨》进行了专门评析,他指出:"《雷雨》是一个内行人的制作,虽然是处女作,勿怪立即抓住一般人的注意。"刘文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雷雨》里的"命运观念",二是蘩漪性格的内涵和意义"紧接着郭沫若也撰文称赞"《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张庚的《悲剧的发展——评〈雷雨〉》,则是把《雷雨》放在整个世界的悲剧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它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和曹禺的《雷雨》是两部撼动人心的家庭悲剧,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剧作创作的现实性基础、伦理意识、悲剧呈现的形态、女性悲剧根源以及救赎方式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个性,成功折射出了中西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曹禺剧作从《雷雨》到《原野》,始终表现了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在对人类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曹禺剧作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而这正是曹禺剧作“说不尽”的魅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大雷雨》和《雷雨》都属于悲剧范畴,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在悲剧冲突和悲剧高潮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鲜明地体现出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勇于探索的民主主义剧作家,他的戏剧强烈而集中地表达了“五四”新文学的主题,呼唤出被压迫者的心声,以个性解放的革命民主主义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在《雷雨》和《日出》中,对蘩漪和白露这类知识妇女的悲剧命运和出路的探索可看出曹禺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成就及局限。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世界文学之林,如果说古往今来,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悲剧最美的话,那么在悲剧中极富于艺术魅力的无疑是悲剧人格。曾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持久性,深刻性影响的二十世纪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悲悼》与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雷雨》,便是两部几乎于同一时间问世的精美的伟大悲剧,为观众塑造了蘩漪、莱维尼亚这两个在世界文学女性画廊中呈放异彩的,富于独特魅力的艺术形象。拙文试从美学悲剧的视角,探讨这两个具有特殊美学意义的悲剧人物的审美价值与美感效应。 一、爱与恨 《雷雨》与《悲悼》同为描写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生活悲剧。作家从平淡的日常生活入手,挖掘和探索现代普通人的悲剧根源。二者皆受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但悲剧根源已不是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命运因素,而是人性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品质——生命意志,即个体生命意志与社会宗教的道德伦理的冲突。 有生必有死。死亡的必然性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生存境遇,也是人美最早认识的自然法则。因而对死亡、苦难、不幸的抗争和超越便成为人性最本质的特征。凡是个体都有生存欲望和自我保存意识,一旦因外部环境或外力作用,遭到阻碍和压抑,他(她)势必要做殊死的斗争。蘩漪的悲剧正源于她强烈的求生欲望和自我保存意识。监狱似的周公馆  相似文献   

18.
“人物出走”虽然古已有之,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戏剧家象曹禺那样自觉地运用它。从《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家》,无不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出走。曹禺通过人物出走,表现了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追求。本文仅从艺术方面来看,认为曹禺剧作是把人物出走作为戏剧因素和结构因素来使用的。出走是一种大幅度的动作,这就能突出戏剧艺术的特性。出走能加剧矛盾冲突,能制造悬念,能把戏剧矛盾由低潮推向高潮,能造成剧情的“动荡感”和舞台的“运动感”,能产生出“陡转”、“跌宕”、“吃惊”等的吸引力,因而,人物出走能收到良好的戏剧艺术效果。由此可知,人物出走是曹禺戏剧艺术的一大建树,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剧坛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曹禺剧作《北京人》中几个主要人物变态心理分析,试图说明变态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中的意义。曾老太爷的反常言行揭示了封建阶级的内心空虚和精神崩塌;愫芳身上“集体潜意识”的独特表现揭示了这一人物深刻的悲剧根源;而江浆的心理过程本身、某些潜意识的流露,则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和丰富的社会内涵等等。《北京人》正是得力于变态心理的描写,把人物灵魂的深显示出来,取得了高度艺术成就,达到了剧作家长期向往的审美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勇于探索的民主主义剧作家,他的戏剧强烈而集中地表达了“五四”新学的主题,呼唤出被压迫的心声,以个性解放的革命民主主义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在《雷雨》和《日出》中,对蘩漪和白露这类知识妇女的悲剧命运和出路的探索可看出曹禺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成就及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