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历史冗余信息 冗余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用于表达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但又是多余或重复的信息”。根据信息论,我们可以把历史教学视为一个信息传递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与历史教学实质内容有关但又是多余的信息就是历史冗余信息。例如,讲《辛丑条约》的赔款内容,一位教师说:“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当时,中国人口是四亿五千万人,人均一两,足见赔款数额之巨大。”显然,相对于“4.5亿两”而言,“人均一两”就是历史冗余信息。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3.
庚子赔款实际赔了多少□明成满《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向英、法、美、日、意、奥、俄、德、比、荷、西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再加上各省的地方赔款,总数在10亿两以上,这笔赔款称为“庚子赔款”。...  相似文献   

4.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对中国烧、杀、抢夺之后,迫使清政府于1901年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1901年起向签约各国陪偿白银4.5亿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因1901年为庚子年,故此赔款称之为“庚子赔款”。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学习中,细心的同学对《辛丑条约》的赔款问题产生了疑惑: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了.赔款还在继续吗?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中华民国建立后承认与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故而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五.六.六.三”教学法是笔在思考《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几方面的内容。《中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取行了“三动、三体、三主”的初步成效。章认为,深化《中国教育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深入探讨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据此回答1—5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清王朝腐朽落后B.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打击C.扭转对华贸易逆差D.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2.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①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地区的进攻②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③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④侵略者都以武力打败了清政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的数额是A.2亿两B.200万两…  相似文献   

8.
卓然独步的史家意识──评邓星雨先生著《中国当代散文史》王艳芳邓星雨先生撰写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已经与读者见面了。这部四十五万字的著作,历时十载,几易其稿,是建国四十多年来中国第一部当代“散文史”,也是第一部由个人撰写的“散文史...  相似文献   

9.
由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刘学锴教授撰写的《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已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著者在完成了《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资料汇编》、《李商隐评传》基础上的又一新作。作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唐代大诗人接受史系列”的一个子项目,《李商隐诗歌接受史》,根据统一的构想,每个大诗人的接受史大体上分为“历代接受概况”、“阐释史”、“影响史”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社生 《湖南教育》2005,(22):34-34
一、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去年,我担任双蹲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任教该班数学课兼社会课。通过学习小学五年级《社会》第5课《义和团反对外国侵略》一课,学生知道了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赔款4.5亿两白银。于是,我问:“4.5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并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社会作比较分析。同学们议论纷纷。学生A:清朝末年中国不足4亿人口,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4.5亿两白银,也就是说清政府又要向每个国民平均摊派1两多白银……学生B:经过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18…  相似文献   

11.
已故英国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所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并提出了一些极有启发性的独创见解,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科学与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朱巧明 《湖南教育》2002,(13):51-51
目标明确仔细读。《中国近现代史》的编排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为此,教师要在上课前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的试题,要突出重点、难点。例如,我在讲《红军的战略转移》一课时,设计了这样几道题:1.1934年10月红军为什么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蒋介石为什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其实质是什么?与不抵抗政策是什么关系?3.什么叫“左”倾错误?王明“左”倾错误有哪些表现?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  相似文献   

13.
中学高中历史教材有《中国古代史》(全一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近代现代史》(下)、《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共五册,教学内容多,时间性、逻辑性强,如复习方法不当,势必直接影响文科综合考试成绩,本人试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谈起,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4.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这就是“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犤1犦(p.1)。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各国所获赔款均不同程度超出了本国的战争损失。美国实际损失近1165.5万余(美)元,也就是说美  相似文献   

15.
王博  李让恒 《湖南教育》2002,(12):12-15
宁乡,古称“楚沩”。千百年来,秀美的楚江沩水,孕育了这片钟灵毓秀的文化热土。宁乡人爱读书、会读书是远近闻名的。早在清代,就有“湖南学堂,宁乡为首”的美誉。近些年来,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春风,楚沩大地又涌起了民办教育的春潮,一所所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成为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两个10%和3.6个亿两个10%和3.6个亿,看似平常的一组数据,对于宁乡的民办教育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据统计,宁乡现在民办教育机构71个,在校学生近2万人,均占全县学校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2003年高考历史考查范围,与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略有出入。现将《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进行对照,提示考生复习时注意。中国古代史部分1.《考试说明》规定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与教材相吻合。《教学大纲》规定考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高考不考。2.《考试说明》规定考查“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其中“蒙古的兴起”列出了3个子目。《教学大纲》没有强调“蒙古的兴起”。3.教学大纲规定考查“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与明末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与“史”的关系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先秦时代诗与史是不分的,诗即是史,史即是诗。清钱谦益《胡致梁诗序》:“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春秋》未作以前之诗,皆国史也。人知夫子之删诗,不知其为定史。人知夫子之作《春秋》,不知其为续诗。《诗》也,《书》也,《春秋》也,首尾为一,书离而三之者也。三代以降,史自史,诗自诗。”  相似文献   

18.
(一)《顺天时报》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四日(1905年7月16日)号《在日中国留学生》(其一)记载“至丁酉[1897年]四月,浙江省之陈琨、何橘时两名初留学于日本。是实为遣日留学生之嚆矢焉”,陈馄、何橘时现在东京帝国大学工材修学。这一记载是限于所见在同时代的中国记录类中言及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史的较早的记载之一。据东京大学百年史编集委员会编《东京大学百年史》通史二(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之所见,“作为本科生入学的留学生的最初年份在(明治)三十九年”,清国留日学生的本科生在次年,最初是六名数额的留学生,在此以前仅…  相似文献   

19.
郑思肖是中国学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的《心史》虽是“古今所未有”的奇书,但又有真实性.是磅礴着浩然之气的心灵史。它和郑氏其他作品一起,真实地反映了南宋王朝日趋覆亡的现实悲剧和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赞颂了以天祥为代表的民族英雄的凛然正气,反复表达了郑氏“一统正乾坤”的热切意愿和“终身只宋民”的坚定决心.达到了“篇篇字字皆盟誓”的程度。从《心史》的接受史看,直到20世纪初,它还在发挥着“起国家之衰”的振奋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偷税罪与一般偷税违法行为的界限(一)从偷税数额上来区分根据《刑法》第201条规定:“偷税数额占应纳数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构成偷税罪”。这一规定是确定偷税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志。一般情况下,偷税数额占应纳数额不足10%的,或看偷税数额不满1万元的属于一般偷税违法行为。中国对于偷税罪的数额起点标准采用的是比例+数额的立法标准模式。在实践中,对实际偷税的数额标准比较容易把握,而对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的问题则相对难以把握。笔者以为,这个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年度中各税种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