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常说,处处留心皆新闻,这话很有道理。不过笔者认为仅仅“留心”还不够,还要有一颗对新闻事业的“挚爱”之心,否则既是留心到了新闻,也不一定就抓得着。笔者这几年就是凭着这种“爱心”和“留心”,在完成本职宣传工作之余,积极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采写了一些社会新闻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有新闻”。回顾自己多年当通讯员的经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所谓留心,就是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注意,特别容易懂,特别容易记,特别容易联想。具体到通讯员,就是对写稿有兴趣,由开始当成任务来完成到逐渐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与写稿有关系的,别人不当回事,自己却很当回事,观察、思考、琢磨、研究,别人熟视无睹,自己却抓住不放。有了这股劲,对“留心”就算悟出了一点“真谛”。那身在基层的通讯员又该怎样留心呢?一是留心报纸动态。把读报、学报、评报、“见”报作为自己生活的…  相似文献   

3.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有趣的是,舞文弄墨也常常有这种情况:有时想出的一个题目似觉很好,但刚刚落笔便没词了,以至中途“流产”。然而在无意之中,诸如翻阅材料,看书读报,闲暇聊天等,却发现了新线索,产生了灵感,使你欣然挥毫,妙笔成章。奇怪吗?一点也不。这种情况,看似“无心”,实则是作者“留心”的结果。有道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要说:“留心处处皆文章”。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皆新闻”。这里所说的“留心”,是指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善于用心去“找新闻”,即善于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而深入采访,写出鲜活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5.
新闻体制改革和竞争,越来越多的记者、通讯员对会议采访不感兴趣,报告、讲话、排座次,综合、专访、加花絮,老一套,没写头。此话不无道理,但要从咫尺会场上捕捉到有点写头、能吸引人、并可产生一定影响的“活鱼”来,确实不易。会议新闻不能没有,着眼点是抓新闻。有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引用到会议采访中去——“处处留心有新闻”。前不久,我参加了自治区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时写的“两会特写”《此“天”当补——一份呼吁加强粮食生产的提案诞生追踪记》作了些探讨。细细回忆采写《此“天”当补》的经过,似乎可用14个字概括:莫言咫尺会场小,留心亦能捉“活鱼”。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说:写新闻通讯,需要深入采访,留心生活。写杂文和言论性文章完全凭“灵感”、靠“功夫”,无须采访和留心生活,可以从报纸上找题目,在书本里抠材料。实践告诉我,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回顾我近几年写言论的甘与苦,有这样一条肤浅的体会:生活是我们写好言论的源泉,只有留心现实生活,才能把言论写好,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刊林漫步     
名师出高徒。长期在基层工作的通讯员和小报的编辑、记者,如何找名师“点拨”,尽快炼就一副识别新闻的“火眼金睛”来?其实,名师就在你的眼前。她就是天天和你见面的报纸。关键在于时时留心、注意比较,从中发现写作的秘诀。留心同一事件不同记者写出的不同报道,学习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鲁迅先生曾说: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所谓“留心”、“多看看”,就是观察。作为观察的器官——眼睛,是人身上的最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具有最高精密度的自动摄像机,随时随地能摄取瞬息万变的新闻事件场景。据科学家分析,人脑贮存的信息中,60%来自观察。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运用眼睛这一最锐利的“录访武器”,观察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留心处处有新闻”。回顾自己多年当通讯员的经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所谓留心,就是对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东西特别注意,特别容易懂,特别容易记,特别容易联想。具体到通讯员,就是对写稿有兴趣,由开始当成任务来完成到逐渐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与写稿有关系的,别人不当事,看过、听过、走过、错过,自己却很当回事,观察、思考、琢磨、研究;别人熟视无睹,自己却要抓住不放。有了这股劲,对“留心”才算悟出了一点“真谛”。  相似文献   

10.
名师出高徒。长期在基层工作的通讯员和小报的编辑、记者,如何找名师“点拨”,尽快炼就一副识别新闻的“火眼金睛”来? 其实,名师就在自己身边,名师天天在你眼前,她就是天天同你见面的报纸。关键在于留心、比较,发现名师的绝技和秘诀。留心同一事件不同记者写出的不同报道,学习人  相似文献   

11.
张学法 《记者摇篮》2000,(11):30-30
初学写稿的人往往不知写什么,写稿时间较长的人,往往出现还有什么可写的困惑,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妙法呢?我的体会是拓宽视野,处处留心。由此及彼觅新闻在采访“此”新闻时,我们只要留心,往往会发现新的新闻线索,你若是个有心人,就会通过这个新线索写出“彼”新闻来。1996年5月,我去建设局采访该局举办的“爱我城建”晚  相似文献   

12.
怎样搜集信息材料四川省档案学校杨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掌握充分的材料和信息是搞好写作、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怎样搜集所需信息材料呢?笔者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一)留心生活,及时写思维笔记、心得体会。“处处留心皆学问”,知识信息常钟情于那些善...  相似文献   

13.
留心报界动态,悄然之中,地摊小报渐渐失去往日的红火,转入“淡季”.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各大报的“文化版”、“读书版”跃上潮头,雅气卷来.  相似文献   

14.
大凡记者都知道,跟随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采访,领导行踪是主导,也是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这种情景下,要抓“独家”,难度确实大。但我认为,只要留心看,留心听,在这些公共新闻源中,还是有不少“兴奋点”可作文章的。例如,关于李鹏委员长到东北灾区视察的报道,我一开始就决心搞出“独家报道”。可是从齐齐哈尔昂昂溪险段直到哈尔滨松花江大堤,我始终没有捕捉到所需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作“留心处处皆新闻。”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现实生活是产生新闻的土壤。一个有事业心的记者或通讯员,只要留心观察寻觅,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是不难抓到的;反之,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许多好新闻即使发生在你身边,或许你也视而不见。也许有人会说:——事实上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是无意中偶然得来的,而没有新闻,你再观祭寻觅,也是徒劳。我不否认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这种情况不是经常的、普遍的。若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平时不做“有心人”,单凭临时“抱佛脚”,那是很难抓到好新闻的。只要持之以恒地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经常留心观祭寻觅,才能不断找到能够构  相似文献   

16.
《“妙棋”与“高手”——沙隆达公司兼并江陵农药厂引起的思考》,是我们在摘“西瓜”时留心逮到的一只“刺猬”.回顾采写这篇通讯及此稿见报后的反应,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农村的通讯员,对农村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只要你留心生活,多长只新闻“眼”,选准角度,巧立新意,还是有新闻可写,有“活鱼”可抓.  相似文献   

18.
前卫     
《新闻世界》2006,(5):65-65
个人理财的“金科玉律” 任何人都需要像管理自己的事业一样管理自己的财富。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能省下银子。  相似文献   

19.
业余通讯员由于时间、工作范围的局限,写起新闻犹如“在圆桌上溜冰”。因此要有娴熟的技艺。在写作实践中,我感到这种技艺包括几个方面: 一、要留心捕捉身边的新闻有些业余通讯员常常为手头无素材而苦恼。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就存在着新闻素材,关键看我们是否留心。只有留心,才能捕捉住生活海洋里那稍纵即逝、看似平凡的浪花。1986年下半年,我给儿子订了一份牛奶,我发现送奶工人很守时,每天早  相似文献   

20.
初当记者,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新闻信息源枯竭,苦于没有新闻写,以吃现成饭为主,领导安排写什么就写什么,依葫芦画瓢,工作缺乏主动性,而身边有丰富经验的记者却有写不完的新闻,一篇接一篇见诸报端,感到又急又躁。 从我近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得出,“没有新闻”写,主要是对生活的留心不够。处处留心皆新闻——观察生活,悉心生活,遇事多加思索,多问几个为什么,比旁人多个心眼,善于捕捉社会大众感兴趣的事,常能抓到别人抓不到的材料,发现别人容易忽略的新鲜事,哪怕是聊天闲谈,逛商场,看集市,都有新闻“蹦出”。有心人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而无心人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新闻从身边悄悄“溜走”。 近年来,我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