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和幼儿玩完游戏,梁健韵小朋友走过来拉住我,一本正经地对我说:“黎教师,刚才玩游戏时,你踩了我一脚,你忘记了讲‘对不起’。”我愣了一愣,忙说:“哦,真是,老师忘记了,对不起。”她笑着说:“没关系。”看着她愉快的笑脸,我深觉愧疚。  相似文献   

2.
近三年来,我班几乎每天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谢谢××,谢谢××的爸爸、妈妈。”原来是××小朋友又从家里带“好东西”来给大家啦。“好东西”的内容广泛,有爸爸、妈妈出差从全国各地带来的土特产,有从国外带来的糖果、小礼品,有图书、画报,有各种录音磁带,有各种动植物,有各类玩具。我们就是通过允许幼儿带、鼓励幼儿带“好东西”,来培养幼儿“分享”的情感和行为的。 1.对带来的吃的东西,老师首先告诉大家(利用起床后或两节课中间的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今天,××带好吃的东西来给大家啦!全体小朋友向他及他的父母表示感谢。”然后让带东西来的小  相似文献   

3.
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次提问,甚至在问题还没有提完时,总有几个反应敏捷、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在下面抢着回答,结果影响了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于是,我尝试用“打电话”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当我告诉小朋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打电话时,小朋友都非常高兴,几个“活  相似文献   

4.
<正> 正确评价自己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概念或道德知识基础上发展的又一个较高的阶段。因为道德认识的形成是由道德概念和道德评价组成的。 婴儿期的道德评价水平还只是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开始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而后才开始掌握了“我”这个代名词。在掌握了这个“我”字概念以后,儿童的自我意识也就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逐渐学会了评价别人和自己。首先是跟成年人学习对其他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然后是儿童自我评价。 到了幼儿时期,儿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逐渐增强,自我意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生活中逐步学会了按成人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凡是成年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他们也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反之便认为是“不好”的行为。这种初步的“好”与“不好”的道德评价水平,儿童在幼儿期开始具备了。但这种评价往往只是对别人,很少对自己能够做出对与错的评价,这也反映了幼儿期的儿童道德评价的特点。总的说,幼儿的道德评价的特点是,从最初的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在整个幼儿期间,儿童对自己评价的能力还是很差的,需要成人的积极帮助和引导。 儿童的道德评价能力,到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一 前言本文是对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从着眼于行为效果的评价到着眼于行为动机的评价进行的研究。按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道德评价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经验对道德现象作出分析、辨别、选择、鉴定和判断的能力。对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研究起源于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在1932年发表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中,总结了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评价能力。他认为大多数幼儿都是从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只有到了8~9岁,儿童身上才逐渐发展了按动机进行道德评价。而且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与儿…  相似文献   

7.
3要会分析评判幼儿“告状”的内容幼儿“告状”的内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道德判断力、道德评价及其个性等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告状”的内容多与自身利益有关,要求老师保护、帮助解决的强度高;中班幼儿的认知、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发展,其“告状”内容开始转向注意同伴的行为规范;大班的幼儿能掌握一定的行为规则,而且善于观察和关心周围的事物,所以其“告状”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告状”现象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表现。作…  相似文献   

8.
讲评三例     
例一:一位老师在巡回指导结束后,采用了“群言堂”的讲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来讲。哪个小朋友的作品好,为什么。过样,小朋友们就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时幼儿的回答并不正确,老师就加以指点和引导,使幼儿懂得了应该从画面的布局、颜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现等等方面来评价一幅画的好差。这样的讲评,既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又增强了  相似文献   

9.
照镜子     
有的幼儿午睡起床时,只顾了动作迅速,衣服、鞋子常穿得不符合要求。我就想了个照“镜子”的方法,对他们说:“我是一面大镜子,要来照照小朋友,看看谁的衣裤穿得最整齐。”我有意走到那些未整理好的小朋友面前:“我来照照永林小朋友,你的衣领不见了,我来帮你找一找。”“我来照照张伟小朋友,你的鞋带未系好,请你自己系系牢。”小朋友见状也争做起小镜子,照照别人,或请别人照照自己。以后我还和小朋友一起编了几则顺口溜,如“小镜子,照一照,  相似文献   

10.
幼儿正处在道德品质的初步发展阶段,要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品德,必须从道德认识的培养着手。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具体体现为他们的道德评价的发展水平。而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已为他们道德评价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幼儿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是在环境影响下逐步进行的。他们的心理活动的目的性和独立性是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增强,并逐步学会按成人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凡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他们也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反之便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好”与“不好”是幼儿最初的道德评价水平,这对他们以后个性品  相似文献   

11.
节日过后,我问小朋友:“节日里你们看了什么电视?你最喜欢看哪个节目?”孩子们争着回答。多数幼儿说喜欢相声、唱歌或跳舞。范垒却说“我最喜欢哑剧。”经他一说后,有不少小朋友接着说:“我也喜欢哑剧。”我问范垒:“你为什么喜欢哑剧了”他说:“因为哑剧滑稽、好笑。”他又说:“我也会演哑剧。”于是我请他当场表演。范垒的表演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等他表演完后,小朋友一个劲地拍手。我问:“你们看出来范垒表演的是什么意思?”大家争着说,并说得头头是道。这件事使我想到,通过哑剧的形式来教育孩子,也许是可取的。因为孩子对它感兴趣,比空洞而枯燥的说教,效果会好得多,而且它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  相似文献   

12.
向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通常采用的是榜样、说服、练习、表扬或批评等基本方法,教育方法的研究和选择是为幼儿更好地接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采用评价协约的方法向大班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评价协约是依据品务诸项要求引导幼儿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评判、褒贬的方法。这种方法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借助讨论评判使幼儿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在比较鉴别中不断提高是非观、善恶观,通过幼儿自身参与评判及其幼儿自身的反馈,促使幼儿不断调整自己行动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的。尽管此种方法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幼儿行为的作用,但在实践探索中看到自身约束的效果,较强制性约束更为自觉和有效。现将我们的评价协约方法的设计思路和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鼓励和表扬幼儿,诸如“××小朋友问题回答得很好”、“××小朋友画的画很漂亮”等等。但究竟好在哪一点上,由于老师没有讲具体,幼儿有时只能有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概念和认识。我在教学中注意恰当地运用表扬这一教育手段,尽可能具体指出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如教大班情境讲述《好朋友》时,我请幼儿回答“冬冬是怎样到场地上来拍球的”,王怡说:“冬冬是高高兴兴来到场地上拍球的。”我立即表扬道:“‘高高兴兴’这个词用得很好,说出了冬冬来场上拍球时的心情。谁还能用不同的词来说说冬冬是怎样到场地上来的?”经过我这样明确具体的表扬,小朋友用上了“欢欢喜喜”“愉快地”等形容词。徐轲小朋友则  相似文献   

14.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行为表现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考查,是我们评价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是衡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县实验小学进行了一年多的行为考查的实验,认为建立学生行为评价卡是进行行为考查的好方法。行为评价卡,一般包括课题、要求掌掘的要点、行为举例、自我评分等几方面。要求掌握的要点,就  相似文献   

15.
开学几周后,我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几个反应敏捷、语言能力发展较好的小朋友总是在老师提问,甚至问题还没有提完时,就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结果影响了大多数幼儿的学习和活动。这样几次之后,我想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首先问小朋友:“大家打过电话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打过。”“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打电话。”小朋友一听,非常高兴,都跃跃欲试。几个“活跃分子”争先恐后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 ,与自己的父母讲话也往往用命令式的口气 ,一些孩子把这种不良的习惯也带到了幼儿园里。前一段时间 ,我们班的一些小朋友出现了用命令式的口气对小朋友讲话的情况 ,如“强强给我拿彩笔来!”“乐乐给我拿积木来!”等等。面对这种现象 ,我们理智地分析了各种原因。第一 ,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幼儿的行为动机初始一般都是“为我” ,而不是“为他” ,3~4岁年龄段是幼儿自我意识产生的起始阶段 ,自我意识产生之后 ,幼儿…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字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带的是个大班,这些孩子已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如一发现有小朋友做了错事时,马上会说:“老师会骂你的。”这话听起来很不顺耳,老师怎么能骂人呢?究其原因,原来是班上的保育员阿姨经常这样说。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开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正确评价孩子们的优点与缺点。遇到有小朋友说:“老师会骂你的。”我就纠正说:“他做的不对,老师会告诉他怎样做才对。老师骂人,首先是不对的呀!”我又教给小朋友念诗歌《神奇的字》,要求每个幼儿都会讲、会用神奇的字(对不起,请原谅,谢谢)。同时,也向保育员恳切提出要求,以便共同把工作搞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孩子开始转变了,他们会由衷地赞叹别人的  相似文献   

18.
活动室内挂灯结彩,四壁贴着画有树林和小动物的图画。教师扮白雪公主,七个小朋友扮七个小矮人,一个小朋友担任活动主持人。幼儿着节日盛装,有的戴着小动物头饰,在欢快的音乐中进教室,自由地交谈,自由地观看室内的布置。一、“白雪公主来了”主持人:“大家快看呀,白雪公主来了!还有七个小矮人呢!”幼儿拍手迎上去。白雪公主领着推“新年树”的七个小矮人进来,和幼儿互问新年好。白雪公主:“昨天,我收到大班小朋友的请贴,说你们要和小动物们一起迎接新年,请我们来参加你们的迎新年活动。我和小矮人们说了,大家很高兴。我们准备了礼物,今天一早就赶来了。哟!这儿可真热闹啊!小狗、小猫、小鸭子、小兔子、小羊,啊,小熊也来了,还有许多打扮得这么漂亮的小朋友。好,现在,我们的迎新年娱乐会就开始吧!”  相似文献   

19.
“老师,我的鞋带掉了。”“老师,××打我。”“老师,我要小便。”……幼儿为各种小事频繁告状,教师“两耳不得清静”,忙得晕头转向,还是顾得了这而顾不了那。这是在幼儿园常见的现象。我觉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能只在幼儿身上找,还要在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中去找。比如说,教师认为帮小朋友扣钮扣、系鞋带是自己份内的工作,因此有求必应,而没有主动去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互助精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鞋带掉了,  相似文献   

20.
郑蓉 《幼儿教育》2003,(1):11-11
这里的“小报告”是指幼儿向成人反映某种不正常的现象,通常发生在自己或他人受到别人欺负及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非判断能力发展的表现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有三个基本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婴儿阶段,儿童已经能初步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能作出合乎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在幼儿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发展,他们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有了认识。比如,“平平抢别人的玩具”“明明不收拾玩具就吃点心”诸如此类的“小报告”实际上是幼儿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作出判断。对于这类“小报告”教师应视为一种可喜的现象,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并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试探心理的行为反应有些幼儿对某些事情难以作出是非判断,因而来试探教师对这一事情的反应。如果教师持肯定或不在乎的态度,幼儿则会模仿这一行为。比如,晶晶说:“老师,辉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