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东莞阳光网为例,介绍地方新闻网站发展之道,总结东莞阳光网的成功策略.  相似文献   

2.
袁敦卫  刘建中 《文化遗产》2010,(4):151-156,159-160
莞香是东莞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无论是其实用价值还是丰厚的文化意蕴,它带给人们的文化想象是无限丰富的。莞香文化的血脉在断裂近三百年后,再次得以接续,它将有力激活东莞的地方文化记忆,丰富东莞的地方文化想象,并为东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东莞原本是一个四季飘香的农业县,1985年正式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28个镇,其中有8个为广东省中心镇。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莞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工业城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32个镇(街)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明显加快,在2005年公布的首届“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评选中,东莞28个镇全部入选千强镇。当前,大力推进东莞农村城市化,是东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市档案工作将围绕这项重要任务加强小城镇档案工作,为推进东莞农村城市化服务。近几年来,我市在全面开展小城镇档案工作方面做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苏强  张涛  黎政祥  张璇 《中国广播》2012,(1):3-I0001
2011年12月2日至6日,中央电台副台长王晓晖、总会计师李兰田带领中国之声、经济之声、央广都市、中国广播网、广东记者站等部门的编辑记者组成的走基层小分队深入广东东莞,就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关爱新莞人以及增强城市软实力等方面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组到车间、进园区、问创业者生活,访农民工苦乐。采访组记者与基层群众细心交谈,倾听呼声,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5.
作为珠三角城市圈中一员的东莞,长期受到城市形象的困扰.一个城市的形象在塑造与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媒体强烈的影响.本文以凤凰资讯2014年11月份的555篇有关东莞的新闻作为研究样本,探讨网络媒体如何塑造东莞的城市形象及重构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莞.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无意中在网上招聘栏目中又一次看到了广东省东莞日报招聘图片编辑、陶片总监的启事。这可是东莞日报一年当中第三次招聘图编和总监了。招聘措词之诚恳,并再次强调“我们将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养老、医疗等社保福利;良好的晋升机会。”  相似文献   

7.
张勇 《新闻世界》2009,(10):87-88
2005年3月28日,东莞广播电视台正式成立,4年来,东莞广播电视人锐意改革,取得了电视收视率全省领先,广播收听率雄踞本地区首位的骄人业绩。本丈试图从“本土化、民生化、规范化”三方面,浅析其锻造电视新闻品牌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8.
充分阐述社交媒体对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有助于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社会记忆发展新态势,社交媒体档案记忆的多元化、智能化,亦可推进发展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理论与方法。从社交媒体孕育社会记忆建构传承的新环境以及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这三个方面逐层诠释社交媒体的社会记忆建构传承,并对如何发挥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积极作用,克服避免其消极作用在媒体平台、档案部门、互联网用户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社交媒体具有记忆价值、人文情感等特质为社会记忆建构传承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树立数据思维、促进记忆“智造”、建立过滤机制等策略为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提供了普世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制度供给的丰富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生存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各馆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东莞图书馆的专业化探索成为其中的典型范例。文章从以专业为基、以服务为本、以创新为源、以特色为先、以交流为径5个方面,全面评述以东莞图书馆为研究样本的专业著作《图书馆专业发展之路》,以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走好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20日,在火车上叮当、叮当、叮叮当当了25个小时,像是听秋夜里蟋蟀等秋虫的浅吟低唱,心情竟依然清爽。到了东莞东火车站,又转乘大巴、的士,2个多小时,到东莞山庄,接下来,我要在这里待五天,感受东莞的空气,花香,高楼大厦,图书馆,一群读书、爱书、藏书、写书的人。在宾馆门口,或许碰见的是冯传友,在网络里见  相似文献   

11.
以东莞市民学习网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在线学习服务过程中关于定位、技术方法、标准规范、课程体系构建、活动组织策划等问题,并介绍东莞图书馆在相关问题上的解决办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记忆的研究在国内的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和文学等学术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以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交流记忆等理论概念为主题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2019年,关于集体记忆的研究在CNKI中文文献数据库中达889篇,年发表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主题涉及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仪式与集体记忆、媒...  相似文献   

13.
吴月 《东南传播》2022,(2):128-131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造成了集体记忆素材库内容的急速膨胀和空前离散,极大地冲击了集体记忆建构的传统机制。在记忆符号与物质残片消失之前,美食短视频作为味觉记忆的集体表征,按照“集体记忆的形成—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承—集体记忆的传播与结晶”的路径,在互联网场域中建构记忆之场,通过视听符号将味觉记忆转化为短视频影像,在时间维度上通过家庭记忆、传统节日等仪式保存和传承城市集体记忆,在空间维度上建构城市群体成员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4.
徐林佳 《档案天地》2023,(10):44-47
<正>一、数字人文:灾难记忆建构的新方式(一)灾难记忆之内涵20世纪20年代,莫里斯·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论集体记忆》中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自此学界掀起了一股记忆研究热潮[1]。皮埃尔·诺拉从探讨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出发,创造了“记忆场”这一概念,他认为记忆场是存在于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场域,具有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三个特征[2]。有关社会记忆的研究不断深入,灾难记忆作为社会记忆中重要的类型,对其建构尤为重要。丁华东等[3]将灾难记忆理解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围绕特定自然或社会性灾难以各种媒介形式保存、传递、共享的社会框架、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谭军波,现任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曾参与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自办发行,2001年进京创办京华时报,主管发行,赢得"魔鬼发行"之誉.自2001年创办京华时报起,谭军波在8年间转战了6家媒体,其间经历了怎样的传奇?  相似文献   

16.
日历不仅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时间物”,而且也是一种“记忆之所”。本文由“日历乃记忆之所”的视角出发,以英文维基百科网站上的“维基日历”记忆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系列实证数据,针对维基日历文章和精选纪念文章两大内容板块,系统检视了过去廿余载维基日历作为“全球记忆之所”在“记忆框架”“时间标出性”和“同时性”等方面的复杂面貌。本文最后讨论了数字化的维基日历与历史日历和国家日历相比在“标出性”“同时性”“记忆共同体”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东莞电台植根于珠江三角洲这块沃土 ,有改革开放前沿所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得天独厚的发展大环境 ,有处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之间带来的思想活跃的人文优势 ,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精英施展拳脚、各显风采的乐园。据初步统计 ,1999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12亿元 ,外贸出口总值151 .5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7% ,排全国第三位 ,东莞经济的发展已提前实现翻四番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但是东莞也有不足 ,东莞是从一个农业大县发展而成的 ,建台之初的1990年 ,全市146万多常住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1:151,200…  相似文献   

18.
岩本通弥  王晓葵 《文化遗产》2010,(4):109-115,158
"记忆"是最近20多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作为以口头传承和身体传承为研究对象,以访谈记录为主要方法的民俗学,记忆具有本质性的意义。将记忆概念引入民俗学研究,不但为我们分析民间传承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能够将民俗学研究与当下的社会文化现象结合起来。为民俗学重新成为"当下之学"提供了一个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义务小馆员为图书馆增加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莞图书馆对义务小馆员管理实践为例,从立项、筹建、管理、效果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中心是图书馆业务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形态,是城市学习空间构建的核心。学习中心的建设应体现泛在学习、虚实结合、体系化和细分读者的理念,从技术、资源、服务、空间、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完善和提升,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工作体系。文章介绍了东莞学习中心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并对东莞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