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档案绝大多数仍是纸质档案,要使纸质档案有较长的寿命,不但要注意改善档案保护条件,最根本的还是合理选用质量好的纸张。要选购纸张,首先必须熟悉纸张的种类及特点。一、纸张的种类按纸张抄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手工纸和机制纸两大类。(一)我国的手工纸种类繁多,按造纸原料的不同,主要有皮纸的竹纸。皮纸是以韧皮纤维为原料,造纸原料有檀皮、桑皮和猫皮等,这些原料纤维细长,是优良的造纸原料。皮纸的主要品种有:宣纸、罗纹纸、呈文纸、高丽纸和绵纸等。竹纸的主要原料是嫩竹。嫩竹的纤维柔软,合木素少。竹纸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档案及古籍多为手工纸制成,因而手工纸是修复工作的首选对象。选择修复用纸是历史档案、古籍修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修复质量乃至修复后文献的寿命。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常用修复用纸的使用情况,基于适用性,从造纸原料、工艺等提出修复用手工纸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由于时下手工纸种类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修复用手工纸的选择和使用遇到困境,定制和认证修复用手工纸可避免其选择时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竹纸在明清时期曾广泛应用于书写与印刷方面。现在,以竹纸为载体的古籍、档案的修复工作重要而繁重,但优质竹纸的缺乏成为上述修复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的得知,福建、江西、浙江等省尚有一些地方生产的竹纸适合于古籍、档案修复,需要加以保护扶持,但各地存在对竹纸重视不够、纸张品质下降、产销脱节、后继无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邱敏 《图书馆学刊》2015,(2):115-117
古籍用纸是判断古书年代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但公藏单位的古籍书目及善本图录中很少收录纸张类型。论文以2011~2013年间京、沪、杭6家拍卖公司的古籍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与统计,主要对竹纸刊印的古籍进行了印书种类及价格上的初步分析,从而说明竹纸古籍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意义与重要性,并进一步看出纸张对印书内容及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洪岸 《浙江档案》2009,(1):29-29
造纸术是我园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富阳是我国传统造纸的重点产区之一,素有“土纸之乡”之称。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始于南宋,世代相传,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富阳多山,毛竹资源丰富,竹料是传统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竹料纸分白纸类和黄纸类。其中自纸类以“元书”质量最为上乘,这也是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据清光绪《富阳县志》载:“浙江各郡邑出纸以富阳为最良,  相似文献   

6.
古籍损坏的原因,除古籍本身物质结构的不稳定性外,还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不适宜的温度、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灰尘、虫、霉和光线,以及管理和修复方法不当等。这里仅就经常遇到的几种光源使古籍逐渐变质(即老化)的现象加以试验分析。古籍用棉纸和竹纸成书的占大部分,而  相似文献   

7.
湘西麻阳苗族地区清康熙至民国时期的系列民间纸契是研究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珍贵史料,其中部分纸契受损严重,亟待保护。为制订科学的保护方案,对系列纸契的用纸原料进行鉴定,并测试纸张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纸契的原料种类呈现多样化,构皮纸、竹纸、三桠皮与竹的混料纸兼而有之,不同历史时期的用纸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造纸业主流发展趋势的影响。红色染色纸契仅以竹纸为原纸,可能与其紧度高、吸水性强、染色效果好有关。民间纸契的原料种类和相关物理性质的差异性较大,对此类档案的修复需重视纸张本体的科学检测,有助于选取合适的修复用纸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东汉蔡侯纸、埃及纸沙草纸、古罗马羊皮纸……东西方以各自的审美意识创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媒介物——纸。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开发,当今的书籍用纸除个别特殊需要还用手工纸外,大量采用的是机械造出的纸,其中有机械纸、化学纸、半化学纸、非木材纸(芦苇、棉、麻等植物纤维)。从纸的功能分类,可分成印刷用纸、包装纸、特种纸(工业用纸),印刷纸中又分新闻纸、古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装帧特种纸;特种纸中又有中性纸、防水防火防虫纸、隔热纸、绝缘纸、除臭纸、食用纸、陶纸、光变纸、隔磁纸、耐热纸、隔光纸、再生纸……  相似文献   

9.
庄富泉(中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代表人物):我的祖辈是明朝宪宗年间徽州歙县迁入大源庄家村的,祖祖辈辈以纸为业。我是1954年出生的,算是土生土长的富阳人。富阳,大家都晓得是“土纸之乡”。从唐、五代起,富阳开始用嫩竹为原料生产土纸,名日“竹纸”。到了宋代,  相似文献   

10.
汪帆 《兰台世界》2010,(3):57-58
本文认为建立完善的古籍修复用纸纸库是准确、快速地寻找最合适的补纸的最佳途径,也是最大程度地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质量的保证,并对纸库的建立和管理等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针对古籍修复中的用纸提出建立纸库和电子纸库,并对其如何使用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为古籍修复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建立完善的古籍修复用纸纸库是准确、快速地寻找最合适的补纸的最佳途径,也是最大程度地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质量的保证,并对纸库的建立和管理等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现存古籍及其保护现状,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利用,福建省厦门市最近启动为期3年的全市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此次古籍普查范围包括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文博单位图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古籍文献手工修复与纸浆补书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实例选择了两种方法路径分析其之优劣,希望藉此帮助古籍修复人员深入感知文献修复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桂林作为大后方的一个文化中心,出版了大量的图书.从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这批图书中抽样,发现60%的图书为机器纸,其余40%的图书则为手工纸.这两类图书现在的破损状况差异很大:机器纸图书酸化严重,纸张变色,没有虫蛀;手工纸图书酸化较轻,没有变色,但遭虫蛀.纸张严重酸化,会导致纤维素的长链易断为短链,再过几十年,这批机器纸图书有可能一触即碎.手工纸图书则与此不同,只要采取一定措施,虫蛀是可以避免的,从而它有可能长久地存在.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于1993年12月21日至23日在京召开了全国高校古委会三届二次委员扩大会议,总结古委会成立十年工作经验,研讨今后的工作部署。出席会议的有高校古委会委员、古委会直接联系的高校古籍研究所所长、古典文献专业主任、部分省市教委科研处负责人、部分省属院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等七十余人。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古籍版本与古书画的人可能知道,在一些传世的或见于著录的古籍与古书画上会见到有缉熙殿的收藏图章。由于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很少,大家只知道这是南宋临安皇宫内的一处殿阁,里  相似文献   

18.
董轩志 《报刊之友》2013,(7):112-113
中国古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装帧形式因成书材料、成书方式和用书方法的不同,在时间的变迁中,逐渐完善着自我的形态。自从20世纪之后,在书籍领域的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古籍装帧形态中的卷轴、经折、蝴蝶、包背、线装等的特点、其流行的时代或其演变过程上,至今已有了较为系统的结论。古籍以竹木为质料时,其形式则为简册;以帛、纸为质料,并抄写而成时,则以卷轴为主;后有雕板印刷术发明,古籍虽仍以纸为料,但其装帧形式逐渐为册叶所代替。  相似文献   

19.
依据造纸工艺的不同及造纸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可将纸张分为手工纸和机制纸。手工纸自从我国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造纸术以来,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档案馆所收藏的历史档案中,相当数量的纸质档案载体是手工纸。机制纸则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我国后的产物,此类纸张的纸浆含有较多的非纤维素类物质,制作时添加了矿物成分,因此机制纸含有较高的杂质,柔韧性不高;同时纸浆通常用强酸或强碱蒸煮,加之漂白时所用强氧化剂的残留,为纤维素的水解创造了条件,促进纤维的氧化,导致纸[1]张的发黄变脆。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了大量的期刊。这些期刊有许多是用手工纸印刷的。该文取样研究表明,这个时期的手工纸与机制纸期刊的破损状况差异很大:机制纸期刊酸度高,纸张变色,少有虫蛀;手工纸期刊接近中性,没有变色,但虫蛀严重。纸张酸度高,会导致纤维素的长链易断为短链,再过几十年,这批机制纸期刊有可能一触即碎。手工纸期刊的酸碱度接近中性,应可以保存几百年,但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虫灭虫措施,否则有被虫吃光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