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读者     
《神州学人》2003,(7):52-52
  相似文献   

2.
1993年我第一次看到了《神州学人》杂志,真是相见恨晚。这是国内惟一一本面向留学生的杂志,我把她介绍给在海外的朋友们,让他们也听一听来自祖国的声音。在国外,关于祖国留学人员的信息不多《,神州学人》鼓励一大批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在我的家中,书橱上总是放着一本最新的《神州学人》。伴随着阅读《神州学人》杂志和访问它的网站,我也在经历着自己多元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王芳 《神州学人》2004,(1):24-24
2003年,神州学人网站(www.chisa.edu.cn)改版,新版突出强调全程追踪留学动态,全面服务留学人员。设有新闻快递、留学时讯、出国留学、创业天地、人物报道、留学生园地、生活资讯、留学研究等8个频道,近40个栏目。新闻频道每日定时更新,并实时发布重要事件新闻;有关留学的频道及众多栏目涵盖了留学界的各个方面,尽量满足从预备留学、在外留学到留学回国各阶段留学人员的信息需求。此外,对留学界重要事件设有特别关注、对读者特别关心的新闻专题设有焦点链接专栏,并设有网上调查、推荐站点、广告等服务。神州学人网站此次改版,是在总结2001年…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卯年代开始与《神州学人》在海外不期而遇,我便成为这本杂志的读者,也作为作者写过自己的感想和见闻,还被当作采访对象报道过。转眼间10多年过去了,《神州学人》也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可以说《神州学人》伴着很多留学人员  相似文献   

5.
应时而生     
今年3月,《神州学人》编辑部一纸稿约传至我办公桌前。稿约称,15年前5月《神州学人》杂志正式创刊,编辑部将于今年第5期刊发《15年,我们这样走过》的专题报道,约请部分曾在编辑部工作的人员为此撰写文章云云。放下稿约,感慨  相似文献   

6.
刘学红 《神州学人》2004,(12):15-15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流传一部政论片——《第三次浪潮》。当时,我所在的中国青年报编辑部也放映了这部片子。该片给我一个强烈的提示:继人类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信息文明的浪潮已经来到了!虽然,当时对什么是信息化浪潮一无所知。然而,没过多久,这第三次浪潮就真地把我们卷了进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原先那种高不可攀,好像专为科研人员所用的计算机,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人可以触摸的个人电脑,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还记得,那是1992年,我所在的部门为每个编辑记者购置了一批只有20M硬盘的PC机。操作系统是DO…  相似文献   

7.
1987年,《神州学人》创刊的时候,我正在英国留学,可以算是一个标准的“神州学人”,这使得我有幸成为这本杂志的最早一批读者。有一种理论,说人的思维依赖于语言,如果没有语言,人其实没有思维。对于这个命题是否成立,其实还有争论。不过我倒确实有一种体会,在一个非母语国度工作、学习和生活,自己的那点英语水平,在学术上与外国人交流并无多大困难,生活上也能应付自如,但有时确实会感到缺乏深刻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时候,一本母语期刊,而且还是专门讲我们留学生的事情,读起来就具有“精神食粮”的那种感觉,这就使得我成了一个《神州学人》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8.
让我们同行     
今年春天,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面对SARS,我们平静地选择了坚守岗位,尽管窗外不时响起急救车的声音,让我们的心一阵阵抽紧,但是就像登临珠峰的人朴素的誓言:“为什么要去攀登,因为山在那里!”,是你们——我们的读者,我们肩负的责任,给了我们坚守的理由和信心。坚守是一种信念,坚守更是一种行动!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讲话发表25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感动中国”的系列报道,历史脉络的梳理让我们又一起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并从中找到了中国为之感动的力量之源。更让我们深感欣慰的是,我们也真切地感…  相似文献   

9.
蒲颖 《神州学人》2004,(12):8-9
说到CHISA的创办,牟文杰这个人不可不提。如今已身为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的牟文杰,当年何许角色?国家教委外事司国外工作处处长是也。十年前,在网上创办电子媒体这样的事,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白手起家的任务就落到了牟文杰的头上。由于牟文杰所担任处长的国外工作处分管对在外留学人员的宣传工作,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领导的指示,拿出一份具体的可行性报告。同样,牟文杰虽是学工科出身,此前也在驻挪威教育组工作过,但作为机关公务员的他,客观地说,对电子媒体当时也几乎不了解也没关注过。但接到任务的牟文杰不敢怠慢,除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3-25日,由教育部国际司组团,并约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处、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等单位一行6人组成的出国留学综合政策调研组,前往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3国,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工作。在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教育组、中国驻印度使馆教育组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文化处的积极协助下,调研组详细调查和全面了解了3个国家中国留学人员的基本情况。本刊前两期已刊载以色列和印度中国留学人员的专稿,本期推出印尼中国留学人员的专题。  相似文献   

11.
一转眼,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已经有5年多了。当我再次向《神州学人》投稿的时候,不禁想起了当初头一回拿到《神州学人》杂志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曹喆 《神州学人》2002,(2):14-17
2001年12月24日,北京时间上午10时40分左右,地处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的神州学人编辑部内,随着投影屏幕上最后一个画面的消失,一段清脆悦耳的“铃儿响叮当”乐曲在室内回荡,所有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紧张的神经随即松弛下来,人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微笑。背 景时间已转到了21世纪,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达到了白热化。2001年8月中旬,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的公布,标志着中国政府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表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  相似文献   

13.
徐妍 《神州学人》2004,(12):10-11
十多年前,李星尽管从已有互联网的美国留学归来,学的也是电子工程方面的先进知识,但他当时仅仅是互联网的用户,用李星自己的话说就是,也就是在美国通过互联网与也远在英国留学的妻子写过信,“觉得挺方便”。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回国后极力宣传互联网的好处,并时刻关注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当然,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密切关注着国际互联网发展的动态。很快,李星他们就受命搭建中国的互联网主干网。1994年12月18日,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在国家教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李星们所在的清华大学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孙颖 《神州学人》2008,(3):12-15
2007年圣诞节前夕的欧洲,人潮涌动,流光溢彩,到处呈现出一派节日的热闹与祥和。在这个隆憬美好和充满希望的时节,“神州学人采访调研团”(以下简称“调研团”)赴奥地利、荷兰和丹麦进行采访调研,与当地中国留学人员及使馆教育处组工作人员就留学工作进行了交流和座谈,了解了留学人员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状况,听取了教育处组和留学人员对《神州学人》杂志与网站的改进意见,并与当地的留学人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新年贺辞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很高兴再次通过《神州学人》杂志,代表国家教育部向远在海外求学、工作的广大留学人员和你们的亲人,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相似文献   

16.
徐妍 《神州学人》2006,(5):40-41
如今,想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越来越多,国内愿意吸引留学人员就业和创业的地区和行业也越来越多。但凡国内有招聘海外留学人员的信息,但凡国内有招聘团前往海外招聘留学人员,但凡国内有各种形式的与留学人员就业和创业相关的信息,在外留学人员都十分关注。本期起,我们将以“回国发展信息‘串串烧’”这样一种方式,为你提个醒,做个备份。  相似文献   

17.
回忆创刊     
1987年5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中国教育代表团再度访美。当到达纽约时,总领馆教育组收到了《神州学人》创刊号,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记得我还带了几本《神州学人》创刊号,给纽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看,并召开了一个小规模的座谈会。他们对这本刊物的到来给予了热烈的欢迎。令我感到高兴的是,经过近两年的筹办,我国主要面向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教育信息》2011,(7):58-61
2011年4月13日~4月25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约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等单位共同组团,前往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三国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工作。本刊特别选取了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予以刊登。报告由教育部国际司出国留学工作处苗丹国、《神州学人》杂志副编审曹拮、教育部办公厅郝丽霞、《中国教育报》编审于建坤、留学基金委秘书处王泽宇和国际司来华留学工作处张萌执笔。  相似文献   

19.
楚仁 《神州学人》2008,(11):45-45
前不久.“海归羊城.新锐广州——广州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论坛”在广州举办,有关海归创业者分别从回国创业建议、创业融资,创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广州市海归企业代表和留学人员约80多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从1872年清政府派留美幼童算起,官派留学生的历史已经整整130年了。有关留学生的杂志,不下百余种。像《留美学生年报》、《留美学生季报》、《留东学报》、《留日女学会杂志》、《旅欧周刊》等,相当可观。但这些多是留学生自己办的刊物,由政府出面办的反映留学生的杂志基本上找不到。即使用心搜索,也只能见到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