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仙 《留学生》2010,(9):16-17
金融危机为中国带来了吸引人才的大好机遇,而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也看中了国内广阔的发展平台,纷纷主动“回流”,且热情不减。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回国的海归人员的增长率都在13%以上。而今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许多海外留学人员都感到,国内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方大学,我校所确定的“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方针,符合社会与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符合我国走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趋势。办学方针对形成低重心的办学方向,对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与人才流向都有积极意义。文章最后还对办学方针的完善和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大问题。哪个国家采取了良好的教育措施,培养出了智力高度发展的人才,哪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就会走在前列;否则,就会落后、被动甚至有“挨打”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马牧青 《陕西教育》2007,(10):19-19
“商务英语专业”被称为“外贸英语”,其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还未突显。培养出的毕业生基本上主要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外销员。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将形成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大商务的格局。并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对能够参与全球性贸易竞争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更大。国内外商务合作与业务往来的日益频繁,同时也突显了这个经济大环境对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这无疑给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教学也只有顺应这个发展,不断调整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中央“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教育部于1996年设立了“春晖计划”,资助在外优秀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为促进国内经济、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已在国外高校任教的留学人员愿意利用其学术休假期回国内高校从事讲学和研究,并得到了国内高校的积极支持。为了推动高校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教育部决定设立“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 “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  相似文献   

6.
孙贤和 《留学生》2010,(12):11-12
高层次人才多以事业为重,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的最佳方法不如告诉他:“你的事业在中国!”“事业在中国”是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的关键.也是中国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目的之所在。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难的是如何创造能使回国人才真正实现事业大展鸿图的环境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牺牲”一解●肖杨早先回国的陈章良说过:“中国的强大需要许多人做出牺牲,我们也许注定是牺牲的一代。”新近带动一个群体回国的颜光美又说:“中国的强盛,还需要一代人的奋斗和牺牲。”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已是尽人皆知。要强大也要有牺牲,则是这一代留学生的独特认...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1996年出台”春晖计划“资助海外留学人才短期为国服务。随着形势的发展,2000年底,教育部又增设了“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10年来,受”春晖计划”资助,成千上万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赴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科研和讲学、联合培养人才,以团队形式赴西部、东北等省区集中开展项目合作和回国参加大型的”创业周”、“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为国服务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春晖计划“共支持海外回国服务团组200多个.有海外优秀留学人才12000多人次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  相似文献   

9.
“逸”与“狂”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为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之一,探究其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可以揭示我国古代审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性和趋势,那就是自然人性化倾向。有人说文学是“人学”,而古代的审美当然与“人学”紧密相连。《论语》中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狂者”是指志向高远而勇于进取的人,孔子自己虽力主中庸,但对“狂”却颇为心向往之。“狂者”说话无顾忌,“古者狂也肆”(《论语》中《阳货篇》),狂者一般都隐居而未从…  相似文献   

10.
欧债危机发生后,欧洲经济陷入低迷,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加上华侨村官政策的试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华侨回国创业。青田进出口商品城是在此背景下的产物。研究发现,青田华侨形成了以下回流模式:当华侨回国后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大于或等于在国外获得的利益时选择回国发展;当回国后获得的经济利益小于在国外获得的利益时选择不回国,而是留在国外继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工作在中国,生活在国外”的文化现象,而以前那种“去欧洲就能赚钱的移民文化”现象在青田侨乡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基本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所以技术型人才需求量较大。对于主要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说,如何准确掌握社会急需哪个专业的人才、哪个专业的人才接近饱和、哪个专业更具发展潜力,这些详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需要从市场调研中得出,可以由劳动部门、人才中心、骨干企业中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地区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中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例,及时改造老专业,积极开发新专业。设置的专业要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要为学校生产出畅销的“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要为促进地区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2.
《神州学人》2002,(4):7-7
朱钅容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侨联界的王钦敏、李欲日希、谢文霖、吴承业、周秉德委员在《关于吸引和使用留学人员措施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吸引人才千万不要片面地追求数量,而要分清留学人员中人才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吸引和使用措施。那些在国外工作多年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最急需引进的。引进回国后,应为他们创造真正的“来去自由”条件。他们认为,应支持刚毕业的留学人员在国外工作,以便他们多了…  相似文献   

13.
《神州学人》2002,(2):25-25
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北京与部分回国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座谈时说,各级政府应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留学人员创业环境”,早已不是个新词儿。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后几十年里,它甚至风光占尽,频繁地被引用于各种讲话、文稿中。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由四个字组成的特定词语,耗费了人们几十年的光阴去理解,到头来,许多人仍是“丈二和尚”,一副惘然的样子;其行为也多是离本而去。笔者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笔者在许多面向海外人才的招聘广告中、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乃至部分高…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某省某县一年内新办了好几个“速成”干部大学。专门培养年轻的企业干部人才。显然,在这些速成干部大学的“创造分’眼里,知识如同压缩饼干,既失去了时间性,也没有了阶段性,一言以蔽之,只知吃了饱肚子,不知吃了也会“消化不良’。看来,目前社会上的人才“生产’,其过程已接近粗制滥造的地步,正如我国经济生活中严重的粗制滥造现象一样,已到了叫人瞠目结舌之时。诚然,“大学”之地,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在过去的年代里,它往往只有城市里才有。可如今不知从何时起,小小的县城好几处都挂上了“大学”的招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部分农民工选择“回流”创业,成为了带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术界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工“回流”现象研究比较少,现有的研究也主要是对农民工“回流”原因探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新华乡和太极乡的“回流”农民工、地方政府官员、没有外出的农民等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研究农民工“回流”对输出地区的影响。研究表明,“回流”农民工对输出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对起到积极的作用,地方政府应该为回流人员创造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高校音乐教育应构建本土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紧密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构建“知识多元、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格局,实现“知识结构与地方文化对接、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的培养目标,培养“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以此形成自身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7.
媛媛  李涛 《神州学人》2004,(3):20-21
对于刚刚回国的“海归”们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无非是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成就自己的回国创业梦想。然而,目前求职场中的现实情况却常常会让他们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前些年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洋’的就是比‘土’的好”的求职定律似乎正在被逐渐推翻。于是,有些人发出了“留学人员过剩和贬值”的惊呼。留学人员果真过剩和贬值了吗?其实不然,海外留学人员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忧甚至恐慌。我们在这里选编以下两篇文章,用意就只不过是在提醒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国内对“海归”的认识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把他们头上的“洋帽子”看作金字招牌,而是不论“洋”“土”,唯以能力评优劣,以素质论短长。但是留学人员没有过剩,真正的人才永不贬值。回国创业,关键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向我国的转移,“中国制造”的趋势已经逐渐明显,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久将会确立。伴着生产、制造、工艺等环节技术含量的提高,这预示人才结构也将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的实用型转变,掌握一定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灰领”人才将脱颖而出,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宠儿。调查显示,目前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区的“灰领”人才严重不足。在深圳,每万人中拥有科技人员数仅31人,不到北京的1/5、上海的1/3;而其中“灰领”人才仅占5%左右。专家呼吁,“灰领”的短缺危机有将可能影响到我国成为下一个制造业中心和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将面临着无法应对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给中国带来大好机遇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张捷 《留学生》2012,(3):22-23
我国当前人才引进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家与地方不断推出一系列引进人才政策的创新举措。显而易见,人才引进是我国下一个发展阶段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先决条件。而“干人计划”无疑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高端人才引进渠道。作为“千人计划”教授,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回国后在大学里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神州学人》2008,(4):46-46
据《新华日报》报道.2008年,江苏将全面实施“万名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请进来:集聚全球“外脑”为我所用 组团赴美洲招聘高层次人才,举办“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进一步加强对留学回国人员服务的意见.落实留学回国人员各项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