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改革提倡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的抽象和应用过程.数学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一、缘起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但教材由于受篇幅所限,其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却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差不多完全没有了产生与发展的痕迹。而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应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因此,重现与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让教材真正成…  相似文献   

4.
于智英 《甘肃教育》2013,(24):84-84
新的学生发展观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学生活化适应了这个要求。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数学的呈现方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它看上去虽然很完美,但割断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这几年的新课程实验中,数学教师已认识到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尽力做到数学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中数学的联系。那么,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翻开人教版数学教科书,我们发现里面大量选用了学生熟悉的书本、玩具、花盆、动物、看电视、踢足球、买东西等生活中的题材,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对生活化的理解出现偏颇,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意图、新课程理念,理性地认识生活化教学,让生活与数学融合.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向来与生活紧密相连,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更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笔者以"千克和克"的教学为例,从生活着手的这一课,使学生们发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原来数学也是充满趣味的.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说:“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因此“数学生活化”“数学回归生活”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不但能达到理解、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正>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传统的数学课堂不大注意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数学内容的组织和应用的处理处处总是留有人为编造的痕迹,使数学的本来面目荡然无存.新课程通过设置"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领域,有效地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那么如何充分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呢?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生活化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也反映了这一趋势,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所说,“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王永新 《成才之路》2009,(32):59-5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走出教材,回归生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肖慧琼 《中国教师》2009,(Z2):236-236
<正>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  相似文献   

20.
孙志明 《考试周刊》2013,(93):70-71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