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暗示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和途径,也是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心理暗示的定义以及心理暗示的分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心理暗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名好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还必须熟知心理学,尤其是班主任。如果能掌握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班主任找个别学生谈话时,要熟练地运用心理暗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时代的发展对基层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理暗示原理的剖析,探究如何应用积极心理暗示进一步做好基层部队心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暗示心理 ,以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 ,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 ,达到无意识的心理倾向 ,从而产生教育和激励的效果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心理暗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带有消极的学习情绪,笔者尝试在现代课堂中结合暗示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学习消极情绪,提升学习的动力,培养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6.
心理暗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带有消极的学习情绪,笔者尝试在现代课堂中结合暗示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学习消极情绪,提升学习的动力,培养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7.
8.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须引入心理教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对学生思想的把握与渗透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对学生的管理也陷入了双向增长的怪圈:即管理者的工作力度和范围在不断加深和扩大,而被管理者的消极因素也在悄然蔓延和泛化,使我们忙得晕头转向却又防不胜防,有时甚至面临无可奈何的境地。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是程度不同地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对此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大力引进心理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暗示,设置情感体验的情景,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一)语言暗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行为、品行、作风、性格、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心理暗示是指学生们在无对抗、无批评、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体态、动作、服饰、环境等手段,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学生们的潜意识,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影响巨大,能造成恶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促进作用,可以给人生的希望。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13.
姜敏 《考试周刊》2011,(89):133-134
文章对乒乓球比赛过程中心理暗示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乒乓球比赛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心理暗示,能及时地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有利于技、战术的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14.
15.
刍议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暗示心理,以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达到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从而产生教育和激励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法培育学生积极良好的心态,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抵制情绪的基础上,受暗示者或他人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环境、气氛、心理图像、运动员的“自我包装”等有利条件,以含蓄的方式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个过程。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在乒乓球比赛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运动员的认知状态和激发运动员的心理潜力,减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比赛信息的目的,对有效地提高比赛的技、战术水平发挥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伟 《中学教育》2002,(1):32-34
心理暗示是在受教育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 ,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 ,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教育者的潜意识 ,从而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利用暗示手段 ,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态度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 ,以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在 60年代中期曾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式。然而 ,我们的现代课  相似文献   

18.
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克服情感障碍、挖掘学生潜能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积极暗示,实施间接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暗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洁 《时代教育》2010,(9):51-51
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地把握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当今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探讨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促进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浅谈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中有一个实验,研究者对一名死刑犯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放血而死,这是你死前对人类做的一点有益的事情."这位犯人表示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