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学者认为沈从文的乡下人写作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意蕴,应该说这样的探究有其合理之处,但却不甚完善。本文从民间理念出发,结合具体文本细读,试图建构沈从文乡下人写作的知识分子民间立场,以及由此立场而生发的对于生命自由自在状态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无论其乡村与都市系列小说,还是他的散文,都存在大量的血缘亲情叙事。立足于人性人情的启蒙立场、传统文化精神的陶冶、相濡以沫的亲族生活、潜意识层面的世俗理想,这四个方面激发和催生了沈从文血缘亲情的大量书写,成为沈从文执著于民间精神立场书写的四大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3.
陈东妹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S):136-136,135
沈从文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是人道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它处处显示出作者的聪明和灵动,优雅和娴静。他在强调“美在生命”的同时,又注重文学艺术的现实指导意义,那些湘西题材的作品在严格的现实关系基础上,再现“乡下人”的性格与命运。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又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美学特色形成了沈从文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洗从文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是人道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它处处显示出作者的聪明和灵动,优雅和娴静.他在强调"美在生命"的同时,又注重文学艺术的现实指导意义,那些湘西题材的作品在严格的现实关系基础上,再现"乡下人"的性格与命运.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又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美学特色形成了沈从文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知识分子写作的提倡者和实践者.王家新的知识分子立场存在一个从思考到选择再到坚守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对知识分子立场的敏锐把握使其成为时代的先导.但延续到个人写作阶段则对其诗歌刨作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周幼华 《科教文汇》2011,(22):88-92
本文通过乔治·奥威尔的两篇经典作品分析了奥威尔精练的写作艺术,以及他强烈的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本文认为乔治.奥威尔不仅有高超的写作艺术,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名作家,有为受压迫人民呐喊、敢于揭露社会真实面目的强烈使命,敢于揭露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罪恶的正义立场。  相似文献   

7.
申风华 《科教文汇》2014,(26):102-103
认识立场表达受认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认知、文化的差异以及英语知识的不足,中国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高频使用直接、显性的立场表达手段表达作者的认识与看法,而较少使用间接、隐性的表达手段,这构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书面语中认识立场表达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从写作之初直到近期,始终是以农民的身份、民间的立场作为自己写作的出发点,坚定、执着地书写着乡村的隐秘变化.不夸张地说,在乡土写作的历史中,贾平凹显然是当代写作不可跨越的一个"标高".从贾平凹最早的一批乡土小说如《商州初录》《腊月·正月》《小月前本》等,到《浮躁》《高老庄》等大量的文本中都呈现着作者对乡土的灵魂和精神坐标的质朴追手.看得出来,乡土和作者早已融为一体.即使在写都市生活的篇幅中也都渗透着深重的乡土的情结.这些作品可以归纳为三种相对独立完整的话语系统:"其一是启蒙话语,致力于重铸国民的灵魂,其二是生存论话语,关怀的是人的生存境遇,最后是现代性的反思话语.①"本文时贾平凹的两篇代表作《废都》和《秦腔》为例,来展现贾平凹作品对乡土情怀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扎根》和《平原》得以比较的前提是相似的民间立场.然而这两部小说精神内蕴却差异极大.文章试图从小说语言的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范菁菁 《科教文汇》2007,(8X):175-175
《扎根》和《平原》得以比较的前提是相似的民间立场。然而这两部小说精神内蕴却差异极大。文章试图从小说语言的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文学生涯极为特殊,而这特殊性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也借鉴西方翻译小说,然其借鉴只限于形式。广受现代文人青睐的西方思想并未出现的沈从文的关注视野中。是湘西,是传统中国,给了沈从文无边的情感积淀和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泰格特《窗》为例,谈小说阅读要从观察作者主观创作思想和学生主观阅读体验入手,尊重作者的写作立场,把握住小说特设的场景、空间留白、角色体验等角度来理解小说。  相似文献   

13.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写作是极其重要的。而英语议论文的写作又在英语写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故对于英语议论文写作,掌握其写作技巧就显得颇为重要。首先,要想成功地写好一篇英语议论文必需掌握其议论主旨,这一点与中文的写作相似。何为议论主旨?所谓议论主旨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问题。矛盾,或新思想、新观念,进行逻辑分析和论证说理,从而表明作者支持什么或反对什么的立场、观点和见解。最终达到明辨是非,抨击时弊,弘扬正气,说服读者,教育社会的目的。只有明确了议论主旨后,整篇文章才会有的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常务委员杨振声举荐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到联大任教,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新文学的影响.当时的西南联大,大师、海归云集,可谓群星璀璨.所以,"小学生"沈从文进入联大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和讥笑. 公开瞧不起沈从文的是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刘文典,据说在讨论沈从文晋升教授职称的会议上,他怒不可遏,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该拿四块钱,沈从文四毛钱都不值!"随后又起身离席:"沈从文做我的学生都不合格,他都要做教授,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  相似文献   

15.
梁阁亭 《知识窗》2013,(2):39-39
1925年9月.沈从文前往松树胡同七号拜访徐志摩。此前.沈从文因喜欢徐志摩的散文.彼此通过信。这次见面相谈.二人结为好友。1929年,虽然已发表不少作品的沈从文处境艰难.“没有伙食.一家人并一个久病在床的母亲也饿了一餐”.在给徐志摩的信里,他这么写道。徐志摩见到自己的朋友又陷入生活的困境当中.马上给上海吴淞中国公学的校长胡适写信.力荐沈从文到大学当老师。接着.沈从文本人也写信给胡适.表明自己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启蒙者与乡下人——浅析鲁迅乡土小说创作中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琳 《科教文汇》2008,(27):222-222
鲁迅在创作乡土小说时有两种身份,一是启蒙者,一是乡下人。有时单独存在,有时二者合一。  相似文献   

17.
郝正元 《科教文汇》2013,(2):140-141
存在是人言说、行为前的现有状态。语文教学因植根于语言的生活土壤,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本文站在存在论的角度,从师生关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几个方面分析语文教学.以期能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蒋骁飞 《知识窗》2013,(5):30-30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常务委员杨振声举荐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到联大任教.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新文学的影响。当时的西南联大.大师、海归云集.可谓群星璀璨。所以,“小学生”沈从文进入联大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和讥笑。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散文《黑魇》中所写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神"-"我"三种不同的生活。三类生活各有各的梦,各有各的描绘,纠结缠绕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沈从文的心绪与抉择。  相似文献   

20.
郑美香 《科教文汇》2009,(11):229-230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其同时代的作家沈从文在小说叙事方面也有类似的风格,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明威与沈从文小说的比较,探讨东西方叙事风格的同与异以及由此影射出来的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