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爆竹杂感     
爆竹杂感辛果(一)古人以音响和光亮驱邪逐鬼,焚竹发声,“爆竹”由此而发源。《神异经》载,西方深山中有山臊恶鬼,身高尺余,人一旦撞上就会生病。此鬼最惧爆竹声,所以每逢新年,人们都要燃放爆竹。《荆楚岁时记》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  相似文献   

2.
爆竹的故事     
在中国,凡逢春节人们总要燃放爆竹来表示庆贺。燃放爆竹可以说是中国民间一个十分重要的风俗习惯。爆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最早的爆竹叫“庭燎”,是用竹竿一类的东西做成火炬,燃烧时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燃放爆竹风俗最早起源于驱鬼除邪,祈求一年的吉祥顺利。传说,有个叫做“山臊”的四角怪兽和恶魔平常藏在深山,每隔365天便出来伤害人畜。这些无恶不做的怪兽害怕爆炸的声音和亮光。于是,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人们就争着燃放鞭炮,用来驱赶“山臊”和恶魔。中国的唐代发明火药以后,人们便把火药放进竹筒,点燃后发出巨大的声音。到…  相似文献   

3.
春节的时候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人们也习惯了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然而在北京,燃放烟花爆竹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不仅因为它污染环境、制造垃圾,还因为每年都有人忽视安全,结果被炸伤身体,甚至永远失去了光明。所以在春节前夕,宣传燃放爆竹的危害,让安全的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里,就成为一项必不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龙吟:又是旧历新年将至,《文化中国》将和大家说一说我们古人过新年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从以上王安石的诗句可以看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春节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每逢过年,人们总是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表达辞旧迎新、岁岁平安的祥和心情。下面我们就谈一谈燃放烟花爆竹的风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爆竹之战愈演愈烈,弥漫在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我苦于这爆竹声和火药味,于是便去找上帝,要求给我换一个环境。“这样吧,”上帝听了我的诉说,笑着对我说,“你今天就搬到天堂上去住,怎么样?”天堂不是人人向往的极乐世界吗?我马上高兴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6.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名叫年”,每到深冬,总到村头村尾寻找食物,对村年骚扰十分严重.群众见了,都闩门防备。有一次,“年”又来了。这时,正遇上村子里在燃烧竹节,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之声,以此来驱妖魔和邪恶。凶恶的“年”还没进村子,竟被爆竹声和火光给吓跑了。于是,大家欢呼:“年跑  相似文献   

7.
仿佛过春节的时候,看见叔叔伯伯们都在燃放爆竹,爆竹声噼里啪啦,传遍东南西北。看着看着,它眼热了,心动了,忍不住了,多么急切地希望这世界上也能够有自己的声音,于是,歪歪趔趔地跑上前去,伸出它白胖胖的小手,也点响了一串鞭炮。  相似文献   

8.
仿佛过春节的时候,看见叔叔伯伯们都在燃放爆竹,爆竹声噼哩啪啦,传遍东南西北.看着看着,它眼热了,心动了,忍不住了,多么急切地希望这世界上也能够有自己的声音,于是,歪歪趔趔地跑上前去,伸出它的白胖胖的小手,也点响了一串鞭炮.  相似文献   

9.
仿佛过春节的时候,看见叔叔伯伯们都在燃放爆竹,爆竹声噼里啪啦,传遍东南西北。看着看着,它眼热了,心动了,忍不住了,多么急切地希望这世界上也能够有自己的声音,于是,歪歪趔趔地跑上前去,伸出它白胖胖的小手,也点响了一串鞭炮。  相似文献   

10.
烟花的季节     
过年了,孩子们成了这个季节里最快乐的人,因为既能穿新衣,又能拿压岁钱,当然,又怎么能错过放烟花爆竹这样令人兴奋的事呢? 大人们总喜欢把烟花爆竹放得响彻云霄,没完没了,但我却与生俱来就讨厌这隆隆的爆竹声——它令我感到恐惧。因此在烟花与爆竹之间,我更偏爱烟花的绚丽。  相似文献   

1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噼里啪啦,一声声爆竹的脆响划破天空,火光把漆黑的夜空照亮了一大半。伴随着忙碌与期盼,春节如约而至。大街小巷到处火树银花,张灯结彩。霓虹灯闪闪发光,河面上倒映出了我们嬉戏玩闹的身影。回来探亲的人们开着汽车在马路上穿梭,明亮的路灯剪出了高楼大厦的轮廓,整个宁波就像一座不夜城。  相似文献   

12.
给太阳洗脸     
冰波  雨青 《顽皮娃娃》2007,(12):7-9
快过年了,过年要放爆竹。住在树上的小松鼠也想放爆竹。小松鼠自己做了两个大大的爆竹,每个都像小水桶那么粗。“我要到树顶上去放。”他拿了一个爆竹爬到了树顶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防火保平安     
春节期间,到处都张灯结彩贴春联,一派喜庆气氛。大年前后更是爆竹声声,增加了城乡热闹景象。宋代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12年第1期刊登的“投掷式干粉灭火球”,用来改进“灭火‘手雷’”,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趣,但是它也有很明显的弱点,如利用爆竹爆炸作为喷洒小苏打粉的动力,爆竹本身就有引发火灾的风险。所以我认为应该把爆竹替换成类似自充气枕的密闭气室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春天,我带孩子栽一棵小树。小树栽好,紧靠小树,我插一根竹竿,再用绳子把小树和竹竿拴连在一起。孩子不高兴:“拴了竹竿,小树多不自由!”我说:“小树是有些不自由,但这样它不会被大风刮歪,以后能长得高。”说到这,我感到可以借这个机会教育一下孩子,就说:“就像你们这些小孩子,大人爱管着你们,你们会感到不自由,但对你们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孩子对那棵小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根竹竿上,和小树一样的高度,他系一根红头绳,兴致勃勃地说:“我要看小树长得有多快!”春阳温暖,春雨滋润。不久,小树的树头就蹿了一截,把那个红绳的标记丢在下面。  相似文献   

16.
猴子过河     
玉坤  朱宝 《早期教育》2000,(8):2-22
1.一群猴子扛着竹竿要过河,可是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 2.“看我的!”一只猴子把一根竹竿放到河里,跨上去,“扑通”,跌进了水里。 3.两只猴子把两根竹竿捆在一起,刚跨上去,“扑通,“扑通”,都跌进水里。 4.“这样太危险,咱们还是绕远路过河吧!”老猴子说。 5.一只小猴说:“我有办法,把所有的竹竿扎成一个大竹排,不就行了吗?” 6.竹排扎好了。一群猴子终于稳稳当当地过了河。、2蜘砂“’2000‘、猴子过河@玉坤 @朱宝  相似文献   

17.
仿佛过春节的时候,看见叔叔伯伯们都在燃放爆竹,爆竹声噼哩啪啦,传遍东南西北。看着看着,它眼热了,心动了,忍不住了,多么急切地希望这世界上也能够有自己的声音,于是,歪歪趔趔地跑上前去,伸出它的白胖胖的小手,也点响了一串鞭炮。我说的是一株小洋槐。小洋槐,开了一串鞭炮声似的花儿。展眼望去,别  相似文献   

1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集祈年、庆贺、团圆为一体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挂年画、燃爆竹等一系列传统习俗时至今日依然薪火相传,承载着人们对过往一年的潇洒告别和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而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欢庆节目中,领压岁钱无疑是最令我们向往的.  相似文献   

19.
葡萄     
三年前,我家种了一株葡萄。那苗儿是从邻居那里剪来的,只有两三分米长。我将它插在靠近竹竿的泥土里。慢慢地,葡萄苗长大了,长高了,藤儿沿着竹竿向上攀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葡萄藤渐渐地爬上了屋墙,又沿着电线攀爬。为了安全,我把它爬向电线的藤剪去,又在竹竿的顶端横向架了一根竹竿,葡萄藤便走向“正道”了。三年过去了,该是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0.
爆竹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 则叫作“鞭炮”、“响鞭”、“鞭”。最早的爆竹只是将竹子放入火中焚烧, 因会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故称爆竹。南北朝时梁朝人宗懔在《荆梦岁时记》中记载了当时的习俗,说每年正月初一,“鸡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