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他把自己创立的学说称作科学,与意识形态相对立。列宁依据时代特征的新变化,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称为科学的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对立,吸收古今中外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努力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苗泉竹  张强 《文教资料》2007,38(10):126-128
本文概括了人们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的两种思路,分析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虚假性批判的思想。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行动和价值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标准,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实践活动才能摧毁以“虚假性”为其特征的意识形态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马克思的批判视角和思路使这种批判成为现实中有生命力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与本质,论证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性,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自觉维护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与谬论作斗争,对社会民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存在决定人们道德意识,这是马克思义道德观的本质。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在物质利益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重视物质利益又鼓励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物质利益问题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列宁坚持以唯物辩证原则作为意识形态的方法论,不再笼统地谈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是直接地强调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无产阶级的重要意义,主张开展意识形态批判同时注重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无产阶级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斯大林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但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国内外特殊环境所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存在较大的偏差,使苏联意识形态独立话语被窒息,意识形态工作走向僵化和教条主义,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是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领域,与非日常生活领域处于社会的不同层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阶级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理论诉求。社会转型期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分离及相关理论的缺失,和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下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反渗透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具有丰富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科学性是同它的实践性分不开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的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都把目光集中于实践、时代、现实生活,他们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实践需要,为了回答时代的重大课题而研究哲学的。正因为把握了实践的活的脉搏,又把哲学付诸实践,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又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具有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自己理论的勃勃生机。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马克思高度重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且对意识形态的一般内涵做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阐释。到了列宁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新理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根据这些变化及其出现的问题,列宁在与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做斗争、区分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的同时,坚持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从否定性与科学性、批判性与建构性、阶级性与党性、主体性与价值性四个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使其理论内涵和精神特质与时代进程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及国际上民主社会主义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有人主张党内应允许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存在。他们的理论根据主要是:(1)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不会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所有分歧已不带有阶级性,因而应当允许不同意识形态互补共存;(2)允许党内不同意识形态存在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这一观点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否定无产阶级思想反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从而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我党进行“和平演变”大开绿灯。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驳斥。鼓吹社会上的阶级斗争不会反映到党内来,并据此认为党内应允许有不同意识形态存在,就是妄图麻痹党的警觉,放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