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常规及要点,为相关的抢救和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和时间支持;方法:对本科室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心脏复苏抢救的60例患者实施了细致的心肺复苏抢救和护理,并且通过成功率进一步总结了心肺复苏的护理要点;结果:全部60例患者经过心脏复苏后,有16例抢救成功,成功率达到26.67%,超过了本科室以往心肺复苏的平均成活率(18.67%).结论:只有做到抢救步骤的及时、技术的规范以及复苏后全面的监护等三个要点,才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及抢救成功率均低于国际水平,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有利于提高我国心肺复苏的整体水平。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心肺复苏培训过程中,重视运用微信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同时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扩大心肺复苏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急救技术。通过对《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认真学习和领悟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培训体会,在现代救护新理念及新指南指导下对今后现场心肺复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旨在提高教学效果,让更多的人掌握好这项技术,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李忠 《教师》2010,(29):111-111
心肺复苏术是急诊医学教学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急救技术,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章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章节,本文对心肺复苏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进行了改革,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在临床上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术,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李忠 《教师》2010,(26)
心肺复苏术是急诊医学教学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急救技术,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章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章节,本文对心肺复苏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进行了改革,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在临床上正确使用心肺复苏术,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重新修订了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为全球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重症监护室作为危重病人聚集、抢救频繁的特殊科室,对科室医护人员能否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相关理论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缺乏临床经验的实习生进行高效的CPR培训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借鉴以往的带教经验,开拓创新,尝试采用基于PBL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来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为今后完善临床实习带教任务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心肺复苏法(CPR)是触电急救培训的一项核心内容.由于CPR救护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操作标准,以及救护者在培训教学中没有掌握规范的急救动作等原因,极易引发CPR按压造成的骨折等二次伤害.培训教学中,通过运用示范—模仿—指导—熟练—评定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指导学员在救护中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救,并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手段,以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和施救效果.  相似文献   

8.
急救人员以往经过135小时培训即可进行Backmusk法人工呼吸、胸部压迫复苏、给氧、夹板固定等紧急处理。1991年8月起把急救人员的培训计划改为250小时,按受这一教育的人员除上述处置外,还可通过听诊器、血压计,脉冲血氧定量计观察患者,此外可进行经鼻气体方法、穿休克裤、使用自动心脏起搏器等处置。急救士对心脏停跳患者可通过电动除颤器、保护静脉、食道闭锁式气体方法(ETGA)以及通过LM保护呼吸道。但是这些处置需通过无线电通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和长途转运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和长途转运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长途转运中,全部安全转运至目的医院,39例患者在转运途中再次出现大量呕血,经及时有效的救治后转危为安.有效率100%.结论: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措施和安全转运,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或使手术得以实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巴彦淖尔市城市居民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现状,探讨有效提高巴彦淖尔市城市居民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586名该市城市居民对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及需求度进行调查。结果:该市城市居民对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止血与包扎、固定与搬运、溺水、烧烫伤、触电、气道异物处理分别是95%、47%、42%、59%、45%、58%、41%、36%,60%的城市居民渴望了解并学会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同时55%的城市居民愿意接受这方面的培训。结论:基于巴彦淖尔市城市居民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巴彦淖尔市城市居民应急救护的培训。进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达到自救、互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各种原因导致的儿童心脏停止需要在心脏停止的4分钟黄金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公众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率不足1%,心肺复苏成功率不足1%。面对此种现实,迫切需要向公众普及儿童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做好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国外心肺复苏普及教育,优化和改进生存链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讨论实施心肺复苏普及教育的方法和目的,论述了在我国开展心肺复苏普及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下止血治疗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4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甲组80例采用胃镜下喷洒和或注射止血治疗;乙组64例予以每天2次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疗程5天。治疗期间记录病人的72h治疗成功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住院天数作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72h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7.5%(70)、50.0%(32);再出血率分别为6.25%(5)、26.6%(17);止血时间(h)分别为46.2±14.5、86.8±19.4;住院天数(d)分别为15.8±2.0、24.1±4.2,甲乙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镜下止血治疗老年出血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较内科治疗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市场需求,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对高职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能力结构;根据岗位变化需求,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增强适应能力;根据岗位技能标准,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岗位能力。改革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强,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时间越来越短,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初次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传统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冲击,高等师范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另外,在新形势下高等师范教育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制约着它的发展。为此,高等师范院校要摆脱困境、解决问题,就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既应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又要整合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道癌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过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中晚期食道癌,不愿意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进行内镜直视下支架的置入术。结果:91例患者置/L97个支架,成功率100%,有效率100%。结论:内镜直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是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开滦集团公司在企业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构建了一套安全工作的模式: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完善档案安全工作制度建设、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管理、开展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工作,为档案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SOS与直接喉镜在合并有门齿状况的老年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与成功率。方法:选择全麻插管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其中门齿松动者27例,门齿残缺者32例,门齿孤立牙者21例,随机均分为SOS组(S组)和直接喉镜组(Z组)。记录并对比两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和插管并发症情况。结果:S组患者均能一次性快速经口气管插管成功(100%),明显高于Z组(45%),而且Z组12例(25%)患者3次插管不成功改用SOS一次插管成功。S组没有一例患者因插管操作不当造成门齿损伤或脱落,而Z组有4例直接导致门齿脱落,9例导致门齿松动。S组插管时间为21(9~58)s,明显短于Z组的44(15~65)s(P〈0.05)。结论:SOS对于门齿有松动、残缺、甚至孤立牙的老年患者,插管成功率高,用时短,插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帮助下肢功能障碍者进行居家下肢康复训练,重获行动能力,走向独立生活,设计一种基于轮椅的智能多姿态下肢康复训练设备控制系统.该系统选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人机交互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姿态变换与下肢康复训练模块的软硬件进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人机交互摇杆按键控制姿态变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