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桅,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 春(越调)@白朴!元  相似文献   

2.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实录片断一: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天净沙·秋》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抒发了什么感情?生1:一种对秋天和自由生活的热爱。生2:一种对人生豁达、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都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小令,千百年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两首散曲小令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也有许多相异之处,具有可比性。本文选择了这两首不同的散曲家写成的相同标题的散曲小令,用“比较诗学”的方法,通过比较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来探讨一些文学创作上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或许,下面的景致只是当年马致远的幻觉;或许只是今天人类的一时疏忽;或许……枯藤老树昏鸦呀——呀——一只乌鸦在天空盘旋了几圈,最终无可奈何地落在那摇摇欲坠的巢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现在,人们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却去破坏它……枯藤老树昏鸦一条枯萎的藤屈曲地盘旋在老树上。曾经沧海难为水,它们在一起已经相生相伴了几十年,已经繁茂旺盛了几十年。可是现在,唉!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都使它们感到压抑,人们曾经来这里乘凉,它  相似文献   

7.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注释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古道:古老的大道。 断肠人:指悲痛到极点的人。浅译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刚的乌鸦,小 桥下流水潺潺,岸边住着人家,我在秋风中 驹着瘦马行走在古老的大道上。傍晚的太阳 向西边的地平线落F,我这个愁绪满怀的游 予还漂泊在海角天涯。提示这首小令写出了天涯漂泊者的思乡情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现在有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在毁灭性地利用它、无情地破坏它……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是一种血液,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中。它启迪我们的灵性,让我们在短短几行文字中感悟深远的意境之美。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与千百前的杰出诗人沟通?也许,把古代诗词改写成现代散文,就是一种理想的方式。本期《校园文苑》推出两位同学的改写习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觉;或许,下面的景致只是当年马致远的幻 或许只是今天人类的一时疏忽; 或许……  相似文献   

11.
这两首小令 都描绘了 深秋晚景的萧瑟,营造 了一种清幽的意境,在 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 借鉴的地方。 一、简约与深细相 依 两首诗全篇都仅五 句,二十八字,既无夸 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 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生动 绝妙的图景。马诗前三 句,十八字,共写了藤、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诗咏情性,诗歌往往能折射出诗人的生活轨迹、人生追求。由于诗人个人生活经历、追求等诸因素不同,他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在情调和艺术特色上也是各有千秋。本文试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天净沙·秋》从色彩的选取、意象的选用、情感的基调等方面作比较赏析,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这两首小令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因仕途失意,曾游历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他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是元散曲中文采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毕生专作散曲,尤致力于小令,他的《小山乐府》集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为元人中最多者。所作多写景言情,感怀不遇,间有不满现实之作。《[越调]天净沙·江上》是他的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小令。  相似文献   

14.
柳絮依依,扬起,春的衣角;蝉鸣声声,唱响,夏的旋律;红叶翩翩.摇曳.秋的凄美;白雪飘飘,擦拭。冬的尘埃。四季流转,奶奶,您已走了一年了,您在天堂过得可好?  相似文献   

15.
绿杨堤畔蓼花~③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④。乱云不收,残霞妆就~⑤,一片洞庭秋。[生词一扫光]①越调:元曲中的宫调。②小桃红:曲牌名。③蓼花:水边丛生的一种小花。④玻璃皱:比喻像玻璃一样光滑的水面波纹荡漾。⑤就:完成。  相似文献   

16.
诗歌能够集中地艺术化地反映社会生活,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意境深远,因此诗歌翻译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世界各民族语言艺术百家争鸣,语音系统、文字结构和修辞方法均有所不同,但语言的共性仍普遍而广泛地存在,导致在诗歌翻译这一领域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始终存在。《天净沙·秋》作为元曲代表作之一,用笔精深、风格独具且婉约清丽,通过分析比较其三种英译本,以期呈现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的对立及和谐。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1.文因情而生,故语文教学要抓住"情"字,引导学生于"情"的体悟中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2.语文是用来读的,学习诗歌则更要读,于读中想景,读中悟情,读中享受语文。3.抓准读与写的契合点,于写作中加深文本理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8.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马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小令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凄凉的秋风中思念故乡、厌倦漂泊的情思。作品前三句全是景,但又句句在抒发游子的思乡与客愁。“枯藤、老树”,一语道破暮秋之景。干枯的藤蔓、苍老的树木,逼入眼底,给人一种苍凉、凄清之感。“昏鸦”则更进一层点明时刻,日已黄昏,百鸟归巢,乌鸦的哀鸣,便油然勾起了游子的乡思离愁,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游子无家可归的哀愁。单用凄凉的晚秋气氛开启全篇,…  相似文献   

19.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上册),全曲共5句28个字,但却将游子的思乡之苦写得极为真切。“一切景语皆情语”,用在这首元曲里再恰当不过了。真切之一是时间地点非常具体。西下的“夕阳”表示时间,“古道”表示地点,而“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则又告诉读者主人公行走在秋末的江南。这正显示了作者抒情的高妙——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作了由远到近的调焦和主人公活动区域上由大到小的锁定,以坐标的方式予以动态定位,从而将主人公的行踪清晰地呈现给读者。一抹西下的“夕阳”,给全曲涂抹上一层浓浓的伤感。我们说这抹“夕阳”属…  相似文献   

20.
“元曲四大家”之一兼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千年传唱不衰的名作。它是作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愤懑而采用曲折隐晦的方式,以独特巧妙的构思创作的。这首小令虽然篇幅体制短小,全篇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却把作家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读后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美的享受。有字字干金、回味无穷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