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业,是人类本身的存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明确地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  相似文献   

2.
需要是激励的源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方面;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往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恩选集》第一卷第32页),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抓住了生产和需要这一对范畴来说明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的。需要引起生产,  相似文献   

4.
需要是激励的源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人类社会活动时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强调人类需要的基础作用。在二人合著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标志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就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①恩格斯晚年,他在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仍然肯定了需要在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6.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而且它们是人类生存和一切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其中作为前提需要,排列在最前头的“衣”,就是文化人类学中所谓的衣服形态。衣服模式的传播、衣服形态的沿革、衣服观念的民族特征,在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无不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  相似文献   

7.
生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多变的过程,因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种的。各种动力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但在多种动力之中,生产斗争是根本性的动力,它体现如下:(一)生产斗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是从劳动开始的,有了劳动便开始有了人类。没有生产劳动便不可能有人类,也不可能有人类社会。一旦停止了生产劳动,人类和人类社会就会消失。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表明,它既是阶级斗争史,又是生产斗争史。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生产斗争,以生产斗争为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明确地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二)生产斗争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唯一手段,是发展精神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后勤工作既有同生产力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因此,它是两重性的统一体。正确认识后勤工作的双重性,对于构筑后勤管理新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经讲:“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  相似文献   

9.
品读     
<正>道德教育要适合个人生存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陆有铨认为,人类之所以创造出道德,其目的就是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满足别人的需要。因此,离开了人的生存和社会的需要,就无法理解"道德",乃至文明世界的一切。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有道德,而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在于满足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这一基本事实,就决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来谈道德,也不能离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来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的社会。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激发社会活力,激发各行各业的创造活力,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方针。倡导“四个尊重”,就是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贯彻“四个尊重”,就是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就是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性是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积极性就没有创造性。人的积极性源于人的需要,需要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人的需要又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应地,  相似文献   

11.
人类传播方式的嬗变及对现代传播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的信息传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是社会的动物,共同的生产劳动造成了互相依赖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彼此必须交流思想、传播信息,从而产生了传播活动。 人类最初的传播活动,只能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共同的劳动,出于人类求生存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依、住以及其它东西”,①物质无产的发展,既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又为人类提出了精神交流的要求,人们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并要协调和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获取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周围事态的变动,于是就出现了信息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在实践中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生活,人一生的活动。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生活中的人;一个人的生活样态是怎样的,这个人就是怎样的。马克思指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怎样”。所以·探讨“创造与享受美好生活”与探讨“创造与享受美好人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从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相统一的高度,深入研究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内在要求,有助于增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树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共产党人又了解生产物质生活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群众是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具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落脚点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和热爱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14.
工具,作为人类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制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它一开始就是一种用来创造其他价值的一种价值。同时,从价值现代发生的角度看,它又是价值得以创造、产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前提。1.构成工具的基本要素①主体要素:需要、目的、能力和知识工具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特定的需要而创造的,人们创造任何一种工具都抱有一定的目的。因而,人在创制工具时,首先要把自己的需要和目的作为内在的价值尺度,并用这个内在的尺度来规定自己的创制活动,在创制工具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需要和目的体现在工具之中。作为一种人工自然,工具…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首先表现为劳动和社会关系。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其次,需要也是人的本质。人的需要既是客观的又是一个丰富的范畴,它包括人的物质需要,也包括人的精神需要,由此还决定社会关系。再次,人的最深层的统一的本质,就在于人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人作为一个类的本质应该具体表现为:人的自为性、意识性、社会性、历史性、主体性。而这几个方面的充分发展则是通过人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来反映的,只有在现实的实践创造活动中,人的本质才能得到现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获得的知识加以应用。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都是以其有用性为前提的。但对于历史知识是否有用?人们往往信疑参半,或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或口头上肯定,实际上否定,之所以如此,完全在于历史这门学科的有用性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着与其他学科的有用性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么,历史知识的有用性表现在哪里?又是怎样表现的呢?第一,有用的就是人们所需要的。历史有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首先,应该说历史学科是一门修身课。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予学生日后生活所必需的一定范围的知识和能力。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之间需要有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历史是参与历史活动的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全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们的活动而已”①。他们把整个人类历史最终归结为参与历史活动的人们“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②。我们在这样的历史观指引下来探讨英国农奴制解体的原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解体过程首先就是英国农奴“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这也与英国的自然环境和社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旨在“使每一个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从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到生存与素质的紧密关系。笔者认为 ,只有立足于人类的生存 ,从生存的角度去理解素质教育 ,我们才能够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真谛。人类的生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生物意义上的生存和社会意义上的生存。首先 ,人作为生物体必须在大自然中生存。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没有了生命 ,人类的其他活动根本无从谈起。因此 ,人首先必须培养健康意识 ,养成勤于锻炼的习惯 ,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达到健康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的五种需要徐东亮陈淑华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生活在大自然的人们之所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与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而最终目的又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他的行为的最根本的动因,人的所有行为就是...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神圣的字眼,是一种真正令人敬畏的神圣。因为她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切活动的最终归属和目的。马克思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创造的历史也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开放生命、完善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社会活动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