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初期(1939.9-1941.6),盟国对德经济战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封锁,企图以此达到瓦解德国经济使之不能继续作战的目的,但苏联这时却以中立国的名义向德国输送了大量战略物资,这不仅决定性地打击了盟国的经济封锁计划,也给苏联自身带来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杨华文 《九江师专学报》2002,21(1):17-20,26
二战初期(1939.9-1941.6),盟国对德经济战的主要形式是经济封锁,企图以此达到瓦解德国经济使之不能继续作战的目的。苏联这时却以中立国的名义,向德国输送了大量战略物资,这不仅决定性地打击了盟国的经济封锁计划,也给苏联带来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二战初期(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经济战成为英国对德国作战的重要方式,瑞典铁矿砂成为经济战的首选目标。对瑞典向德国供应铁矿砂的问题,二战前英国即已充分重视,战争初期英国就限制或断绝其供应做出了各种努力,虽然未能完全如愿,但事出有因,其积极意义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4.
二战初期,法国视德国为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和唯一潜在威胁,肢解德国成为法国上下的共识,法国对德国政策就是它的对外政策.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法国逐渐软化其对德国的强硬政策,容忍德国在经济上、政治上以至在军事上重新崛起,基本上实现了法德和解.第四共和国政府对德跨出了由肢解到和解的关键一步,和解的基本实现,为后来法德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50年代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将法德关系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战后法国对德政策,大致经历了肢解--和解--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程文进 《历史教学》2006,2(8):40-44
1935-1936年,罗斯福派遣美国商人富勒两次前往柏林,尝试以向德国"租借"殖民地的方式来安抚德国,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主要原因有三美国计划与德国外交政策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德国对美国计划根本不予重视;美国对德政策与英国对德政策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一、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势力均衡政策是英国传统的、历时最久的外交政策。1.含义:势力均衡政策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先后经历了联合抗法(拿破仑战争时期组织反法同盟打败法国)→联合败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法国打败俄国)→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合法俄击败德国)→扶德抑法(“一战”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从政治、经济方面对德国加以扶植)→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纵容德国法西…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德国政府断交的时刻到来了。1917年2月4日,公使馆收到国务院打来的一封重要电报。电报说:“美国政府不仅已经对德断交,而且相信中立国也赞同美国政府采取这个行动,抗议德国的一种不能容忍的做法;美国政府的这个行动将有利于世界和平。”我奉命将这一情况通知中国政府。经过同公使馆一等秘书麦克墨莱先生和中文秘书坦尼博士商谈之后,当晚我就约见中国总统和国务总理。请中立国同美国站在一起,不仅仅是一种真诚的愿望,而且欧洲的中立国是很可能支持我们的抗议的,我觉得这样看法是对的。至于中国,我已经向美国政府报告,我们可以指望得到它的支持。因此,我认为美国政府的政策就是要确使各中立国共同采取示威行动,其规模要大到足以使德国  相似文献   

8.
梁占军 《历史教学》2006,2(5):33-38
1933年7月英、法、德、意四国"谅解与合作公约"的缔结,是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大国间第一次外交互动的产物.英国出于挽救裁军大会的考虑,对意大利倡议的"四国公约"极力推崇,并在协调法德分歧、促成公约的缔结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虽然"四国公约"最终因法德两国政府拒绝批准而成为一纸空文,但英国在"四国公约"问题上的表现,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初期,英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即力图通过促成普遍裁军来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和解,从而避免可能的战争风险.  相似文献   

9.
一战期间,英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战时宣传活动,其中对协约国的主要战略对手德国的抨击与丑化是英国战时宣传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策略上来说,英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开展反德宣传。一是强调德国的侵略性,渲染德军对他国平民的战争暴行;二是将德皇威廉二世作为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人格化代表加以攻击,将英德之战描绘成自由与专制之战;三是否定德国知识界的学术成就,突出他们对专制权力的崇拜和军国主义倾向。从效果上看,英国的反德宣传在战争期间起到了动员国内民众、争取美国等中立国民众同情和支持的效果,但这种宣传所带来的对事实的扭曲和谎言的编织对英国战后的国家形象和国际互信机制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二战初期,法国视德国为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和唯一潜在威胁,肢解德国成为法国上下的共识,法国对德国政策就是它的对外政策。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法国逐渐软化其对德国的强硬政策,容忍德国在经济上、政治上以至在军事上重新崛起,基本上实现了法德和解。第四共和国政府对德跨出了由肢解到和解的关键一步,和解的基本实现,为后来法德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50年代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将法德关系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战后法国对德政策,大致经历了肢解——和解——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初期,法国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并保障自身的长久安全,一度坚持肢解和削弱德国的政策,但1947年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法国开始逐步实行与德和解政策,使欧洲共同体逐步得以建立。法国对德政策的这一根本变化,既与美苏冷战的背景有关,也是法德两国政治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35—1936年,罗斯福派遣美国商人富勒两次前往柏林,尝试以向德国“租借”殖民地的方式来安抚德国,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主要原因有三:美国计划与德国外交政策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德国对美国计划根本不予重视;美国对德政策与英国对德政策不协调。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预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 ,对敌对国和中立国的船只进行袭击 ,这就给伺机参战的美国找到了借口 ,于是在1917年4月6日 ,美国对德宣战。而在中国 ,美国却支持黎元洪和一部分国会议员反对中国对德宣战 ,美国这种政策令人费解。为了让学生了解美国的这种政策 ,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第一 ,从美国整体战略来看 ,是为了与日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美国独立不久 ,虽羽毛未丰 ,但已在觊觎拉美各国。“门罗主义”暴露了美国要统治整个美洲的野心 ,当时美国领土仅在大…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争取美国对协约国集团的支持,英国对美国采取了强大的宣传攻势。针对美国人的自由主义传统,英国宣传者刻意避免暴露宣传活动的官方背景,通过种种宣传活动让美国各界人士相信德国人力图操纵美国舆论、践踏中立国权利、威胁正常的商业活动和航海自由,这些激起了美国各界强烈的反德情绪。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利用自己强大的新闻控制和宣传能力,巧妙地化解了美国人对英国无视中立国权利和航海自由的怀疑和指控,让美国人相信一战是协约国维护人类自由的战争,从而对1 91 7年美国的参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33年7月英、法、德、意四国“谅解与合作公约”的缔结,是希特勒上台后欧洲大国间第一次外交互动的产物。英国出于挽救裁军大会的考虑,对意大利倡议的“四国公约”极力推崇,并在协调法德分歧、促成公约的缔结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虽然“四国公约”最终因法德两国政府拒绝批准而成为一纸空文,但英国在“四国公约”问题上的表现,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初期,英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即力图通过促成普遍裁军来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和解,从而避免可能的战争风险。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之一,与同是发达国家的美国、英国等相比算不上是留学的热门国家.但是,随着近年来德国对外国学生的留学政策逐渐放宽,与其他国家的留学条件相比,赴德留学的优势日益明显,真可谓那边风景独好.因此许多外国学生纷纷转向德国求学.中国学子也不甘示弱,一些德国院校甚至出现了中国学生“满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了 ,画家毕加索愤而创作了同名 画作遗责法西斯暴行。 2.1938年,英、法、德、惫在慕尼黑签署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 区和其他一 些地区割让给德国。 3.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订了(关于意大利加人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议定 书》,标志着 正式形成。 4.二战初期,英、法以为 牢不可破,于是消极防守,出现了“西线无战事”的 奇怪景象。 ‘5.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主要采取突然进攻、快速推进的作战方法,被称为“ 6.1940年,英法联军从法国港口城市 撤退回英国,保存了反法…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等帝国主义对德、意、日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937午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政策。英、法帝国主义在这年9月,为了保护自己、唆使德国法西斯东侵苏联,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接着。他们怀着同样的目的,为保持他们在中  相似文献   

19.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急遽变化。德国、奥匈帝国作为战败国,已经从战前强国的名单中被勾销,任凭战胜国随意摆布;英、法两国在战争中相对的被削弱,财力、物力和兵员的消耗,使这两个西欧大国债台高筑,丧失了战前的优势。但使它们能够赖以横行霸道的是:法国还拥有战后最强大的陆军,它凭借这种陆军优势,力求建立战后欧洲新霸权。英国在战后初期,还保持着海军优势,当时德  相似文献   

20.
贾健 《历史教学》2003,(8):33-35
巴以冲突是英国殖民主义的后遗症,英国对联合国181(Ⅱ)号决议的政策选择是导致巴以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它反映了战后初期英国对联合国采取的抵制和利用两手政策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