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梅芳 《江西教育》2004,(15):61-61
注重激疑促思,有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激疑促思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通过披情入境、以疑激思、讨论启智等方法为途径,突破文章重点、难点,挖掘教材意境美,提升语言品位.  相似文献   

3.
学贵有疑。激疑促思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抓住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导入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启发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物理教学中有哪些激疑促思的方法呢? 1、在分析比较中激疑比较,是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一切理解的基础。在分析比较中激疑,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例如在讲述电磁感应现象一课时,对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个问题学生在初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激发求知欲的内驱力。课堂提问并非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科学的提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如何使提问落到实处,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激发求知欲的内驱力。课堂提问并非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科学的提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如何使提问落到实处,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司孟秋 《小学生》2012,(11):20-2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堂好的数学课,总离不开教师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引导提问,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导"的优劣。恰到好处的巧妙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激疑促思,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呢?一、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要求,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特别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在  相似文献   

7.
一、“静水投石”法明代大学者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后,思维往往处于相对满足的静态,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可“静水投石”,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即教者提出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重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在积极思索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教学《简笔与繁笔》一文时,学生对该文以同一部《水浒传》中的简笔与繁笔的实例来论证“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这一论点的写法视为当然,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段:一册看图说话“小白免运南瓜” 一、激趣导入 师板画小兔,问:你们认识它吗?(生齐答:小白兔) 师:以前我们学过写小白兔的儿歌,你能背一背吗? 生: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 师:记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拍手背一背。(师生齐拍手背儿歌) 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兔子呢?今天我们来讲讲它的故事。 [投影展示多幅图] 师:请把多幅图按顺序连起来看,你看懂了什么?讲一讲。 (看图准备2—3分钟) 师:知道这几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生;:小白兔运南瓜的事。 生2:小白兔…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思维已成为解决语文问题的有效工具。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激疑促思教学法,通过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筛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语文。一、发现疑问,解决疑问想要学好语文,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挖掘语文知识,不断提  相似文献   

10.
有疑,是学生与文本进入对话状态的主要标志。激疑,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状态。那么,在语文对话中,如何激疑呢?  相似文献   

11.
12.
精心设疑激思促学桂林市教委教研室杜玉坤恩格斯说:“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是矛盾,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上是不断“揭示矛盾──分析与研究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围绕学习内容,激化矛盾冲突,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可以激起悬念...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放在重要地位。只有充分地激疑促思,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如今的课堂上,教师虽然有激发学生思维的意识,却没有良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思维”是指学生的历史理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的历史体验能力。理性思维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的各类关系,体验能力要求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1]。“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核心素养紧密关联,能力获得和素养形成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历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相似文献   

15.
诱导,顾名思义就是诱发、牵引并点拨、提示。诱导艺术的玄妙精伦之处在于相机而行、暗示催生、激疑促思、点石成金,其运用之妙全在一个“机”字。时机,就是恰到好处的时刻和际遇。课堂教学中的诱导时机的产生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要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正确的教学思路的形成总是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基础的。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涉及诸如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基  相似文献   

16.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指学生对所研究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它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增强记忆力,促使学生进入更为深层次的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把握契机,精心设置悬念,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那么,怎样设置悬念才合适有效呢?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导入设疑一石激浪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其学习热情,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17.
王斌 《学语文》2002,(3):53-53
一、激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直接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出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激疑是激发学生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要有效地提高中学议论文的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养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受制于教材。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学议论文教学的基本目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之有序,只有通过“思”,学生才能“从‘道’解‘文””,掌握文章的语言,提高读写能力。为达到议论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教学中必须把住“思维”这个核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激疑与促思是孪生兄弟。“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无“思”就不能释“疑”。激疑促思,不仅应是议论文教学的着力  相似文献   

19.
谢江流 《广东教育》2003,(10):24-24
在文言文教学这一领域,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疏通字、词及句上,而把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当作附加物,这就难免使文言文的学习味同嚼蜡。笔者认为,改变一下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开掘文章思想内容,研究作者写作上的匠心,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得到强化,在阅读中就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疏通文句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教者所设计的问题可考虑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激发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在讲授每一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 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