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技术加快了作品创作与传播的速率,也造就了网络环境中作品数量庞大的景象。然而,因为网络作品的数量庞大,作品的有效授权许可成为难题,而著作人身权更进一步加剧了许可困境。为了激活网络作品令其被有效利用,促进网络作品的顺利交易,增加公共利益,应该对网络著作人身权进行合理的限制,从作品的类型、作品的使用惯例以及交易的目的等方面对著作人身权进行适当限制。合理限制网络环境下的著作人身权有利于在维护作者正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作品的传播与利用,帮助实现作品的经济与文化价值,让网络环境从作品数量众多的现实进化为文化繁荣的胜景。  相似文献   

2.
我国缺乏有关著作人身权精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应通过立法赋予著作人身权部分自主权能,建立网络立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限制适用原则、赔偿数额等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利主要来自其会员的授权,授权方式各有不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合同为著作权转让合同,而不是信托合同或许可使用合同。著作财产权可以转让,著作人身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让。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既是法律经济,又是权利经济。它不仅要求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切实保护,而且也要求其人身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护。但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中的人身权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主体日益强烈的保护人身权的需要。因此,应确立人身权法在民事立法中的独立地位,转变立法观念,改革法律形式,充实人身权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声明     
《创新人才教育》2020,(1):95-95
投稿论文作者同意在投稿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在世界范围内让与《创新人才教育》出版单位,但作者仍保有其著作人身权,并保有未来自行集结、教学等个人使用之权利。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所载文章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编委会和编辑部观点。  相似文献   

6.
作品征集的行为属于一种悬赏广告,其法律性质应该为单独行为,而不是我国一些法院坚持的委托创作合同。以此为出发点,征集作品著作权归属的确定应该贯彻私法自治的原则,同时坚持各方的利益平衡,但是著作人身权专属于作者。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人身权是律师一切权利的基础。我国相关法律对此却规定得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一些重要权利甚至未予认可,以致辩护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人身权遭到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我国应在借鉴其他国家保护辩护律师人身权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我国辩护律师的人身权保障。  相似文献   

8.
学生人身权受教师侵害事件时常发生违背了依法治教的要求,理当严格教师选拔,加强教师日常监管,抓好普法教育与师德建设,开展学生防护训练,以保障学生人身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9.
律师执业人身权是律师一切权利的基础。律师执业人身权保障问题对于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律师执业环境的现状、律师执业人身权得不到保障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从立法上赋予律师拒绝作证权、刑事辩护豁免权,强化律协维权渠道,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人文意识等方面来加强律师执业人身权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以网络技术为支持的数字作品有易复制、易传播的特点,这使作人身权更易受侵害。因此要重视在网络环境中合理地将作人身权进行移转,实行“人身权部分穷竭论”为基础的保护模式,这有利于促进版权贸易的发展和作品的传播,同时也是作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理论认为知识产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部分,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结合;也有个别人认为并非任何类型的知识产权都由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部分组成。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的理论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是单一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不包括人身权。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作权法对委托人依委托合同取得的作品著作权是否包括人身权没有明示.委托人取得作品著作权应属于著作权的继受取得,应受制于著作权转让的限制即人身权不得转让.但如果委托人不获人身权就会对其委托目的的实现造成障碍;若允许委托人取得人身权又会使代写论文等有违社会公平和道德的情形合法化.鉴于此委托人取得的著作权应限定为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内容,如此既能顺利实现委托目的又能阻却不法委托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13.
法的主体是人,规定的是人的行为,调整的是人的社会关系。人作为一种动物有着自己的欲望和情感,因此,制定法必须符合人性,否则它便失去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人身权和财产权是宪法赋予人的两项最基本的权益,是人类法的重要内容,因此,从理论上探讨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人性基础就十分必要。本文从人性角度出发,探讨人身权与财产权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身权和人格尊严权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一、人身权和人格尊严权的区别(一)法律概念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陈某完成了某企业委托设计的厂徽,但双方未约定其著作权的归属。据此,该厂徽著作权归属()………………………………………………………A-某企业 B-某企业的主管机关C-陈 某 D-某企业与陈某2、画家甲将其名画以2万元价格卖给乙,乙因此取得()…………………………………………………A-作品原件所有权和作品原件展览权B-作品著作人身权C-作品著作财产权…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是侵害人身权案件中的普遍现象。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法理分析 ,指出我国对此问题在立法、司法中存在的局限 ,并采取相应对策 ,对推动我国法制建设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人身权就是指教师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侵犯教师人身权的,应根据不同情况,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教师法》第35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伤害的,责令赔偿  相似文献   

18.
精神损害是侵害人身权案件中的普遍现象。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法理分析,指出我国对此问题在立法、司法中存在的局限,并采取相应对策,对推动我国法制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法中有关人身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民法中是否存在身份权,民法对人身权如何延伸,是亟需立法的问题。我国民法不承认所谓亲权,退一步说,即使把我国法律规定的“父母对子女的权利义务”解释为“亲权”,由于它失去了支配权的本质,这种“亲权”也已经不属于身份权。  相似文献   

20.
人身权的法律保护尚不全面,我国立法应尽早在即将出炉的民法典中确认人身权的扩张保护及其范围。人身权的扩张保护概念包含一个侵权行为、两个侵害结果、三个因果关系。其必要性在于:先期人身法益与延续人身法益的客观存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社会伦理关怀的客观要求和人权理论在全世界各国的泛化纵深发展。支撑该主张的理论根据在于:以普遍人权理论为基础;以人权扩张保护学说为指导;以近亲属现实利益的存在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先期人身法益、延续人身法益的保护范围、方法、相关限制及依据等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