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时代,周王室和诸侯国的史官们用《周易》占算吉凶。战国时代,儒、道、法、阴阳各家借《周易》发挥各自的学说。两汉时代,儒学家研究《周易》,黄老道家、神仙方术家也研究《周易》,由此形成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一门专门学问——易学。 儒家研究《周易》自孔子始,而孔孟皆不以阴阳说《易》。战国后期有一派儒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借阴阳刚柔原理论文说艺,此乃中国传统美学里的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优良传统。究其渊源,其理论滥殇可追溯到人称“东方神秘主义”代表作的《周易》一书。作为华夏上古文明的结晶,由《经》、《传》合璧的《周易》一书对中国艺术的美学智慧有着深  相似文献   

3.
《周易》借阴阳这对概念来表达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王船山的“观卦之义”在于托迹《周易》诸卦的盈虚消长之象,阐述自己救亡图存的民族思想和以退求进的隐逸思想。在其扑朔迷离的爻辞诠释中,既闪灼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潜藏着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相似文献   

4.
两种《周易》本,一指传世的王(弼)本,此种《周易》本与《左传》、《国语》、所载的《周易》本大体略同,简称为王本《周易》;另一种《周易》本,指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两种《周易》本从总体来说,虽然是同大于异,但其相异之处对深入钻研《周易》、进一步理解《周易》是很有益处的,故本文拟就两种《周易》本的卦名与卦序进行比较,以求对群经之首的《易经》及其相关学说有进一步的认识。就卦名而言,两种《周易》本共有34个卦名不同,具体比较如下卦名的不同,对进一步认识《周易》有什么作用呢?其作…  相似文献   

5.
出土文献为《周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西晋汲冢竹书对《周易》的性质与流传,马王堆汉墓帛书对《周易》卦画的形成与《易传》的作者,阜阳汉简对《周易》占卜的内容,王家台秦简对《周易》的流传与演变,上博竹简对《周易》的早期传承与易学史问题,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双古堆汉墓《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_周易_简论     
李镜池先生原是我院中文系教授,一九七五年逝世.李先生一生致力于《周易》研究,在国内外都颇有影响.他的论文基本上收集在一九七八年三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易探源》中.此外,还有遗稿《周易通义》、《周易通义简编》、《周易类释》、《周易选释》、《周易选》等数种.本刊选载的是《周易选释》中的前言.文中对玄妙难读的《周易》作了全面、通俗的介绍和评论,指出读《周易》的途径和方法.这对我们研究《周易》是有帮助和启发的.  相似文献   

8.
二千年以来,《周易》经传不分,甚至前些年《中华书局》重印王夫之《周易外传》所写的《前言》,仍然是经传不分。宋祚胤新著《周易经传异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将《周易》分为经和传(为叙述方便,下面将《经》称之为《周易》,《传》称之为《易大传》),并对经传异同进行具体论证,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创举。关于经传的异同,宋先生在《自序》中作了精辟概括:“《易大传》虽然也有超越《周易》之处,一般却有得于  相似文献   

9.
二千年以来,《周易》经传不分,甚至前些年《中华书局》重印王夫之《周易外传》所写的《前言》,仍然是经传不分。宋祚胤新著《周易经传异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将《周易》分为经和传(为叙述方便,下面将《经》称之为《周易》,《传》称之为《易大传》),并对经传异同进行具体论证,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创举。关于经传的异同,宋先生在《自序》中作了精辟概括:“《易大传》虽然也有超越《周易》之处,一般却有得于  相似文献   

10.
阴阳是《周易》里面最重要的一对核心命题,是理解《周易》思想的一把钥匙;并且它还是世事万物得以生的根本要素和动力。《周易》里面对生的理解和论述的形上意味比较浓而深刻,整个宇宙的天地人都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大体系中,贯穿在永恒的易理的主题思想里。本文从《周易》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入手,来探讨《周易》里面关于生的易理,分析《周易》关于万物为什么生、如何生以及生的状态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贵生思想的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
选取《系辞》中四个关于《周易》本体论表述的语篇和四个关于《周易》认识论表述的语篇进行分析,明显可以感受《易传》包含思想流派的糅杂和多样;进而从五个方面:《说卦传》、《系辞下·第二章》和《易传》中有关阴阳说的内容,乾坤卦经文、彖传、象传与《文言传》,《彖传》与《象传》,《系辞传》,和《序卦传》与《杂卦传》,对整个《易传》进行思想流派语篇分析式的扫描,从而显示其历史文化的演变和传承,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折射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状态;再以西周初期的思想文化、春秋后期的思想文化以及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为背景,总体看待《易传》的思想流派,可以明显看出孔子的思想、道家各派的思想和西周初期的《周易》思想依次形成了孔携道、易及其他的《易传》思想流派基本格局。具体而言,以西周初期统治思想文化为基础的《周易》,经孔子引道入易研究方法的开拓和划时代的理性思维研究,揭开了蒙在《周易》上的已经淡薄的占筮思维面纱,经战国时期多派道家和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共同研究,至战国末年或西汉早年今本《易传》定型,使得《周易》的经、传结合真正成为具有我国古代深厚文化传统的理性哲学著作。认识这一点,对于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历史地位以及重新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易学史和儒学史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周易》是部什么书?《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古人把《周易》列入五经之内,名之曰《易经》或称之为《易》,又把它列为五经之首。可见古人对《周易》十分重视。那么,《周易》是部什么书呢?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天道、人道、道统》一文中说:“《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王新春在他的《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中说,《周易》体现了“天人宇宙哲学”的内容。黎子耀在他的《周易秘义》一书中说:“它是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李镜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师大中文系宋作胤教授的《周易译注与考辨》,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宋教授继《周易新论》一书后又一部研究《周易》的专著。该书把《周易》的每一个卦都作了白话注释与翻译,说明了它的内容,有助于高等院校师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读懂很深的《周易》原文。该书批判了占筮说、爻位说、灵签符咒说,因而与古今《周易》研究者的主要见解都  相似文献   

14.
训诂研究是整个《周易》研究中的基础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比较通行本《周易》和汉墓帛书《周易》文字异同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分析,对《周易》训诂中的一些疑难词句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从语言学角度对《周易》训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今后的《周易》训诂研究应当在运用新方法、发掘新材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易学是司马迁史学的哲学基础,是《史记》思想的核心。清人最早注意到《史记》与《周易》的关系。近代学者刘师培是这一研究问题的发端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记》与《周易》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论文,论文从易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世界观、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司马迁通《周易》、《史记》论《周易》和《周易》对《史记》的影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孙子对《周易》军事思想之吸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武的高祖父陈文子精通《周易》,孙子有条件在家族中学习《周易》。春秋时期已有运用《周易》军事思想直接指导战争的事实。《周易》中"师出以律","同人于野","左次无咎","击蒙","罔俘,裕如无咎"等思想在《孙子兵法》中都有更为明确的阐述和发挥。这证实,《周易》是孙子兵法的思想源头之一。了解孙子兵法对《周易》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益于我们今天对孙子军事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益于运用孙子兵法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7.
论_周易_的著作年代_答郭沫若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作《周易类释》稿蒙于百忙中审阅指正,谨申谢意.前读大作《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关于《周易》一篇,用新的观点方法进行分析,开辟了研究的新途径,颇著成绩,非常钦佩.我的研究《周易》,就是得您的启发而进行的.来函提出关于《周易》的著作年代问题,并惠赠大著《青铜时代》.您主张《周易》编  相似文献   

18.
<正>《毛诗序》是按照儒家话语模式整合先秦儒家理论,对《诗经》进行阐释的。儒者们在阐释中依经立义,借《诗经》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建立迎合封建统治需要的话语权与系统化、理想化的儒学诗教体系。《毛诗序》指向的是现世统治,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价值,旨在对上进行规劝、对下进行民众教化,继而维护统治的稳定。从当代眼光看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道两系均以《周易》为经典。《周易》以自身的特质和内蕴包含儒道发展的种子,含有容纳儒道的基因。《周易》古经是儒道同源的思想文本,《周易》传文使儒道会通真正实现,《周易》成为儒道共同的言说框架和思想场域,《周易》中奇偶符号、阴阳之道、天人合一等都为儒道会通提供了方法、载体、根据和视域,实现了儒道的兼收并蓄和圆融会通。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一部解释自然界物质关系变化引起后果的古老的哲学著作。成书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见,大致分成西周初年说与西周末年说。二千多年来,学界诸子百家奉《周易》为群经之首。《周易》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殊大,研究《周易》的内涵,探讨《周易》与孔子思想的关系,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缘由关系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