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 ,在有关简易逻辑教学的讨论中屡见文章举例说明 :有些命题尽管含有联结词却仍然是简单命题 .这些文章的论点也并非完全一致 ,有的声言其所谓“联结词”是指普通联结词 ,不是指逻辑联结词 ,因此所举各例与新教材中的定义“不合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并无抵触 :有的则确认其所谓“联结词”就是逻辑联结词 ,直言上述定义“不妥” .以下将两种论点分别称为“普通联词说”与“逻辑联词说”并试陈拙见请指正 .普通联词说的核心思想是 :自然语言中的“非”、“且”、“或”等语词 ① 并不一定要理解作逻辑联结词 ,因而也就不必须…  相似文献   

2.
一、命题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连结词. "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有一个成立.  相似文献   

3.
该是新教材编者说话的时候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一新教材增加了“简易逻辑”内容,教材从不等式 x~2-x-6>0的解集是{x|x<-2或 x>3}引入了“或”,并规定:“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本意是让学生自觉地使用逻辑规则,避免逻辑错误,提高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从教学实践以及2002年《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第1~2期上《关于命题的困惑》一文刊登以来的其他杂志上的文章和一些教学辅助书上看,由于是新增内容,常犯一些典型错误,尤其对“或”的理解,出现的不仅仅是似是而  相似文献   

4.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一新教材增加了"简易逻辑"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技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其难点是对一些含有逻辑联结词的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教学实践中常会对这些命题产生质疑,本文就此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按照课本的说法,“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由于以上说法过于简略,多数学生理解不到位,普遍认为: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只要看这个命题中是否含有字眼“或”、“且”、“非”,有就是复合题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系统地剖析复合命题的内涵. 一、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数学含义 "或"并不等同于日常用语中"或"的含义,老师说:"让张三或李四来一下."是指其中之一,不是都来。而逻辑联结词中的"或",可以是两个都选,但又不是两个必须都选,而是两个至少选一个,并无侧重.这里的"或"相当于"并集"定义中的"或".  相似文献   

7.
一、命题(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连结词。“或“:两个简单命题至少有一个成立。“或“作为逻辑联结词与日常生活中的“或“相近,但略有区别,在生活语言中,许多场合用  相似文献   

8.
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上)25-26页指出:不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相似文献   

9.
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一新教材增加了“简易逻辑”一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针对“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教学 ,在对二者的区分上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即使在中学数学教育类杂志上 ,对此问题的争论也很多 ,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我们认为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区分的标准所致 .1 定义的理解据教科书的定义 ,把不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 (有逻辑书称为原子命题 ) .认为简单命题是逻辑演算最基本的单位 ,应被看做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整体 .例如 ,“3是 1 2的约数”、“0 5是整数” ,它们…  相似文献   

10.
“简易逻辑”不简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易逻辑”是高一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顾名思义是既“简单”又“容易”,再加上教材又先从“简单”的“不等式 x~2-x-6>0的解集是{x|x<-2,或 x>3}”引入了“或”,再由“简单”的“不等式 x~2-x-6<0的解集是{x|x>-2,且 x<3}”引入了“且”,并由此规定:“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这无疑让师生从一开始就感到新增内容确是“简单”、“容易”,当然教材本意也是能让教师“简单”地教,学生“容易”地学,让师生轻松些。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师生的感觉并不是这样,特别是教了一  相似文献   

11.
从命题的结构来看,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含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相似文献   

12.
舒心 《教育革新》2006,(5):43-44
命题是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它具有或真或假的特征“.非”在逻辑用语中称为否定联结词,表示否定的意义.命题的非是由否定一个命题P而构成的一个新命题非P(p),有时也称为负命题,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它们一真则另一必假,反之,亦然.一、命题的分类命题根据结构上的特点,可化分为:命题简单命题直言命题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否定命题(E)特称肯定命题(I)特称否定命题(O!#"#$)关系命!##"##$题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非命题(即命题的否定!#"#$)!#####"#####$构造非命题是命题的基本运算之一,由于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与它相…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8,(Z5)
1.逻辑联结词的特性:"或"、"且"、"非"这些词叫逻辑联结词."或"具有"选择性"、"且"具有"兼有性","否"具有"否定性".(1)对"或"的理解:用"或"字联结两个命题p和q,构成一个复合命题"p或q",从集合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命题p和命题q的并集,即p和q两个命题至少要取一个,分为取p不取q,取q不取p、p和q都取三种  相似文献   

14.
"或"、"且"、"非"叫逻辑联结词,是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新增添的简易逻辑中的教学内容.这3个逻辑联结词,课本内容安排得简单易学,但若做不到真正理解,在解决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问题时,就会频频出错.  相似文献   

15.
“简易逻辑”是高一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顾名思义是既“简单”又“容易”,再加上教材又先从“简单”的“不等式x^2-x-6〉0的解集是{x|x〈-2,或x〉3}”引入了“或”,再由“简单”的“不等式x^2-x-6〈0的解集是{x|x〉-2,且x〈3}”引入了“且”,并由此规定:“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这无疑让师生从一开始就感到新增内容确是“简单”、“容易”,当然教材本意也是能让教师“简单”地教,学生“容易”地学,让师生轻松些。  相似文献   

16.
提起"或",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多表示一种"选择关系".在数学上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逻辑联结词,可以构成逻辑用语,还有何谈?非也,请看: 在数学上,对于命题p和命题q,用"或"可以联结成一个新命题:命题p或命题q.对于这个新命题,只要命题p和命题q都是假命题时,这个新命题"命题p或命题q"才是假命题;只要命题p和命题q中一个为真命题时,这个新命题"命题p或命题q"就是真命题.可以看到,让这个"或"命题是个假命题还真有点难,概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这就是数学上的逻辑用语,"或"命题.此时,大家觉得"或"问题比较简单,可它有时很调皮.  相似文献   

17.
活用真值表     
刘晓东 《中学数学研究》2009,(4):F0003-F0004
新课程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中,以表的形式给出了四种命题真假性的关系即表1;在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中,也可将复合命题与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真值之间对应关系,用表的形式列出即表2,我们把表1、表2称为命题的真值表.列出真值表,是数理逻辑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在解题中有着独特的应用,本文就此做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18.
也为"没有…就没有…"的充分条件论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就没有……”句式构成假言命题时,“没有”本身不能作为逻辑联结词来确定该假言命题类型,而应该作为假言命题两肢命题的质,把整个命题看作是省略了“如果……那么……”或是“只要……就……”的逻辑联结词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数学中逻辑用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内容的表达,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命题成立的条件(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都离不开逻辑用语.通过简易逻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新大纲、新教材的一大特点.但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多、符号新、是否是命题的判断、日常自然用语里的联结词与逻辑联结词的  相似文献   

20.
《文山学院学报》2014,(6):40-42
作者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全称量词、存在量词与离散数学中的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推理理论、一阶逻辑知识的比较,研究其异同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离散数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