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趣题之一,也是当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专题之一.在小学阶段,应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鸡兔同笼"类数学题进行多角度的解法探讨.  相似文献   

2.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著名的趣题之一,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出现了."鸡兔同笼"问题有很多种解决方法,如,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方程法等.  相似文献   

3.
围绕"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分析了"鸡兔同笼"内容的价值取向,然后根据"鸡兔同笼"问题引出列举法,以及深入探究假设法这一典型方法,进而建立了假设法或者列方程法在解决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上好这节课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一、"鸡兔同笼"问题的渊源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孙子算经》下卷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时间了。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人们卓越的数学造诣,同时传递出非常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使"鸡兔同笼"问题能够穿越千年而璀璨依旧。今天的学生在面对"鸡兔同笼"问题时,已不能  相似文献   

5.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流传已久,解决方法层出不穷且难易不一。基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来研究学生解决"鸡兔同笼"这一实际问题方法的发展,并对教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里的经典问题,出自《孙子算经》,也是小学数学的拓展内容。"鸡兔同笼"问题是一类题的总述,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的解题策略与思维。教师应剖析由"鸡兔同笼"问题延伸出来的解题思路与思考方式,探究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找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的途径,即通过"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一、数学设计与说明 "鸡兔同笼"是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这个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什么将其确定为学习内容?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呢?通过研究学情和教材,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了自己的思考:1.会用合适的方法(如列举法、画图凑数法等)解决这类问题,并以此为载体发展数学思维水平;2.经历列表法由繁到简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尝试与猜测带来的快乐;3.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4.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鸡兔同笼"问题一向被视为奥数题,如果将"鸡兔同笼"问题与列表法、枚举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策略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鸡兔同笼"问题以前只有在数学竞赛中才出现.北师大版5年级上册收入了这个问题,有何意图?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学习了教材配套光盘和教学用书,发现教材是以此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鸡兔同笼"问题,吴文俊院士有过这样的论述:尽管这道难题制造了许多奇招怪招,但是你跑不远,更不能腾飞.可是只要一引进代数方法,乎平淡淡地,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把题解出来.的确,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这个问题的最佳模型,即便不学列表、画图等方法,学生最终也能顺利解题.  相似文献   

11.
对于"鸡兔同笼"问题,不同的教材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分析四个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即画图法、尝试与猜测法、列表枚举法、假设法,找出这几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得出画图、尝试与猜测、列表枚举是渗透"假设"这种思想方法的途径,教师应运用这几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2.
"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应用题中一个传统的算术问题,基本解法是假设都是兔或都是鸡,则(总头数×4-总足数)÷(4-2)=鸡的只数或(总足数-总头数×2)÷(4-2)=兔的只数.  相似文献   

13.
"鸡兔同笼"问题最早出现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至今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道.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将这一问题选编为"尝试与猜测"的专题内容之一,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学生对一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安排的教学内容是"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之一,最早记载于大约一千五百年前的<孙子算经>中.  相似文献   

15.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类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算术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现在许多小学数学应用题,都可转化为鸡兔同笼问  相似文献   

16.
正鸡兔同笼这一古老的数学问题源于《九章算术》,可谓家喻户晓。数学教科书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昨天曾一度风靡,穷尽了师生无穷的精力,收效甚微,受益的只是少数学生;在素质教育倡导的初期,却一度将之废弃,把它归到奥数教程之中,同时强化了方程解法,降低了解答复杂应用题的难度;在新课程推进的今天,鸡兔同笼问题再次出现在数学教科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使解法条理化、系统化,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和应用。鸡兔同笼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无论哪个版本教材,“鸡兔同笼”这节课的核心目标都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鸡兔同笼”只是一个载体.编者是想借“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简析: 浙教版教材在四个不同的年级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思考"鸡兔同笼"问题的数量结构,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渗透"假设""枚举""数形结合""方程"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 "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不尽相同.如,北师大版教材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枚举,旨在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有一天,哥哥说要考我一道题目。他说:"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里,数它们的头共有5个,数它们的腿共有14条。有几只鸡?有几只兔子?"我一听就愣住了,心想这也太难了!哥哥说:"不会做吧?这叫‘鸡兔同笼’问题,好好读书,以后会学到的。"到了五年级时,一次数学老师跟我们讲"鸡兔同笼"的问题,我学会了,特别高兴,直到今天,我还印象深刻呢!小朋友们,你们愿意自己动手、动脑,想想、画画,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难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