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盗窃罪与诈骗罪的通说定义入手,通过偷中有骗,骗中有偷行为以及盗窃不能即时兑现的有价证券后支取款物的情形,来说明盗窃罪与诈骗罪的认定的关键是看犯罪行为人获得财产最终所依靠的手段是“骗取”还是“秘密窃取”,如果是“骗取”应定为诈骗罪,如果是“秘密窃取”应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2.
盗窃罪的行为性质到底为何种性质,对此有不同观点,传统观点认为秘密窃取,新型观点认为平和窃取.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性质的观点,结合与抢夺罪的互相比较,得出平和窃取不适合作为盗窃罪的性质,应该继续坚持传统秘密窃取作为盗窃罪的性质,以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传统刑法中,"秘密窃取"一直是盗窃罪客观要件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否定"秘密窃取"这一客观要件。然而,以上争议是出于对"秘密窃取"的错误理解而产生的。"秘密窃取"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结合,而非单纯的客观要件描述。在我国现有的未改变的刑法体系中,"秘密窃取"在盗窃罪的定义中仍应处于核心地位,以区别于其他具体罪名。  相似文献   

4.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是两种常见的侵犯财产的犯罪。通常,抢劫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以威胁、要挟的方式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为此,我们有必要来具体区分二者的具体关系。  相似文献   

5.
盗窃罪、诈骗罪和侵占罪是侵犯公民财产几种较接近的犯罪形式,虽然三者在通常情况下主客观方面存有较大的差异,但在一些非典型案件中要区分这几种罪行,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对这三种犯罪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并综合探讨了在一些特殊的犯罪形式下他们之间的区别,以求能够揭示出这几种犯罪的实质特征,以期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认定该三种犯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通说”,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文拟从“秘密窃取”、“多次盗窃”、“盗窃未遂中罪与非罪”三方面对通说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提出一些质疑,并对客观方面表现为窃取由他人合法占有的自己的财物其后索赔的行为的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偷换店家收款二维码以将钱款转移至个人账户这类行为的刑法定性,主要有普通诈骗罪、特殊(三角)诈骗罪和盗窃罪三种观点。行为人在偷换收款二维码之际已违背店主意志,待顾客扫码付款后,行为人遂非法占有了店主本应享有的债权性利益。故此类偷换店主二维码的案件,应以盗窃罪论处为宜。  相似文献   

8.
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犯罪形态、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等角度对盗窃罪进行了阐释,借以排除和澄清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盗窃行为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利用机器进行工作,学习生活.机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机器进行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利用机器进行诈骗的现象平凡的出现,本文对利用机器进行诈骗的现象在刑法的视野下进行论述.从而得出机器应该成为诈骗罪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论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占罪是一种将自己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它与盗窃罪很容易混淆。区分一种行为构成侵占罪还是盗窃罪,关键是要判断行为人在非法占有财物时,该财物究竟受谁的控制。如果行为人将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时,已经对财物具有法律上或事实上的代为保管关系,就构成侵占罪;如果行为人非法占有已置于他人管理范围内的财物,则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1.
刑讯逼供是制约我国法治现代化的难言之隐.从心理学的视域探测刑讯逼供的内涵及过程,深入体察刑讯逼供全过程中受害人心灵遭受的摧残,对促使法者做出刑讯逼供行为的心理动因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追析,审视刑讯逼供犯罪对受害人、行为人、社会公众以及中国的国际公信度带来的心理危害,旨在唤起社会从人性层面关注刑讯逼供现象的紧迫意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盗窃犯罪的比率相当高,而且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在外界社会消极因素与其内部原有的不良心理因素相结合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是主观与客观的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诈骗罪当罚性的法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学界对诈骗罪的研究较多地局限于解读有关诈骗罪的法律文本,本文认为,应当从犯罪学的角度分析诈骗罪的被害人,从而厘清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界限,并且,应当从法哲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诈骗罪的当罚性。  相似文献   

14.
票据诈骗罪客观方面的疑难问题颇多。本重点分析了关于使用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的认定问题;关于使用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的认定问题;关于冒用他人汇票、本票、支票的认定问题;关于签发空头支票或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的认定问题;关于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新旧审计准则中舞弊审计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了新审计准则中舞弊审计所取得的突破与创新,并指出了舞弊审计准则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异化以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虚假诉讼为最严重的表现形式,迫切需要设计出一套具体的防范及规制措施。要有效地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规制,需要充分运用立法和行政综合治理手段,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监管制度,建立虚假诉讼案件的预防和识破机制,健全和创设程序法上的规制措施,建立实体法上的侵权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规定了金融诈骗罪,该种犯罪的形成原因复杂.社会监控弱化、国民心态失衡是社会层面的原因,金融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差是管理层面的原因,法律规定存有诸多缺陷且打击不力是法律层面的原因.此外,被害人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防治金融诈骗罪,有必要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规定,改进立法模式、加大罚金刑的适用力度、增设剥夺参与金融业务的资格刑.同时,通过对执法者执法的约束和监督来提高执法者自身素质、建立并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及金融机构认证体系也是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证诈骗罪主观上应当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侵犯的客体应当是信用证管理制度。信用证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对骗取信用证进行非法融资行为是否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应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本罪在法定刑设置上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建议取消死刑,完善罚金刑、财产刑和资格刑,并严密对犯罪单位的处罚。  相似文献   

19.
王兴亚 《考试研究》2020,(1):97-106
替考是常见的舞弊形式。清代乾隆年间,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替考舞弊凸现成为考试大弊。为此,清政府将清除替考舞弊作为治考的重点,大力开展清查活动。就其治理效果而言,严查究治之效显著,每次都打击了替考舞弊,保障了考试的顺利进行,但最终结果不仅未能绝其根株,反而使替考舞弊有增无减,更加频繁。这两种对立的效果,为后人治考并探讨清除替考舞弊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寝室被盗案件多发,直接影响学校秩序。对寝室被盗案件现场进行认真勘查与分析,可以有效遏制这一不法侵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