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涵养的智慧     
杨凡 《出版参考》2005,(5):36-36
一次,前民主德国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轻抚士兵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全场立即爆发出了笑声,人们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了,盛宴保持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白人士兵见军官是黑人,就没有向他敬礼。当他掠身而过时,黑人军官以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对他说道:“请等一下!”  相似文献   

3.
用心灵写兵     
金秋 《记者摇篮》2007,(9):13-14
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是部队报纸的主要读者。怎样才能写好兵的新闻呢?近两年,我参加了“记者蹲点看基层”和“记者住班”两次活动,有了一点切身体会:沉入基层,要用心灵去写兵。[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沙龙接受治疗的医院门口,挂着的一个横幅,上面写着“请醒来吧,还有多少事情等着你去做(PLEASE WAKE UP.A LOT OF THINGS TO DO)”[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贼样子     
贼样子从前,有个商人识字不多,却好卖弄文字。一天,他搭船外出经商,船停在江心上,和同行者一块下船到寺里游玩,忽见亭上写着:“江心赋”三个字。他大惊失色,忙喊:“有贼,有贼!”同行的人都莫名其妙,他却一本正经地说:“那亭上不是写着‘江心贼’吗!”同行的...  相似文献   

6.
周能兵 《新闻实践》2006,(12):36-37
这是新华社发的一则消息:泰国士兵接到最新命令:要保持《微笑》。我认为,稿件写得很精彩。泰国士兵接到最新命令:要保持微笑新华社专电:泰国士兵接到最新命令,内容是“保持微笑”。“民众全力支持士兵们”,陆军电台23日说,“人们带孩子来  相似文献   

7.
求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求阙”(在古文中,“阙”与“缺”同义)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春风得意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9.
某师政治部主任写了一个小品,一家杂志拟刊用。编辑去电话与这位主任商量:可否将其中一个地方改改。这位主任接到电话提出,如果不改,也许效果更好。那位编辑听完主任的理由,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末尾还叮嘱这位主任,希望以后多写独具特色的东西,多提不同意见,因为这样编辑喜欢,读者喜欢,部队需要。由此联想到时下有些新闻报道人员,绝对“尊重”编辑意见,对编辑的话只会“是!是!”“好!好!”,没有一星半点异议。只要编辑编稿,换上啥例子都行,怎么改都可以,那怕面目全非,只要作者是自己的名字就行,以致所“写…  相似文献   

10.
七夕何夕     
某友,为京城名记。去年此时,我的MSN签名为“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该人见之,对此句大加阐发:“你丫整天写不出稿子,因此哭得死去活来。”如此望文生义的解释固然说得通,但这位哥哥和许多现代人一样,已经完全难以体会“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境了。  相似文献   

11.
苑美华  莫莫 《出版参考》2007,(11):40-40
1930年夏天,国立青岛大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这位考生却幸运地碰上了一位慧眼识金的主考人。这位主考人就是国文系主任闻一多。闻一多从这三句杂感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在的才气,便打破常规,一锤定音破格录取了他。他就是后来的“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纪诗翁”臧克家。  相似文献   

12.
悲情里程碑     
徐斌 《新闻实践》2005,(11):F0003-F0003
今年10月25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中士乔治·亚历山大于10月22日在医院不治身亡,他成了第2000个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驻伊美军士兵。——2000,这个数字即被国际各大媒体称为“悲情里程碑”。 10月26日,新华社向全国媒体转发了一张路透社2003年11月6日发的资料照片(见附图)。照片中,十多名已战死的美军士兵的M16步枪上,戴着钢盔、挂着姓名牌,被插成一排;前面则齐刷刷地摆放着士兵军靴,仿佛正穿在那些步枪的“脚”上;步枪的身后,一面鲜艳的星条旗正随风飘扬……乍一看,这多么像是一排正在操练的士兵呵!然而,年轻士兵早已随上帝而去,只留下一枝枝闪着冷光的、屠杀生命的步枪。朗朗蓝天下,这更像一群静止的雕塑,更像是一座里程碑——一座关于战争和死亡的悲情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各拿一张纸,作向上级汇报成绩状,一个人的纸上写着:“五年内消灭老鼠10万只”,另一个的纸上写着:“五年内没有发现一只老鼠”。这幅漫画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启发我想了许多问题,也不由地联想到我们电视片拍摄的种种。我们电视工作中常碰到一些矛盾现象,明明我们是在报道成果,拍出来之后,受众得到的却是相反的印象。例如《江海潮》栏目里报道一位德国记者到我国农民家中访问。这位农民叫吴志强,是个富裕户。为了说明他富有的程度,报道中举例说:“儿子结婚光酒席就连吃三天,每天4…  相似文献   

14.
癌——写这个字时。要怎么样才能坦然无畏?事实上。长期以来医学上的手足无措,已经使得这样一种身体病患,演变成了精神疾患:恐惧、孤独、绝望。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对疾病“讳莫如深”的社会心理,更加剧了这种身体病患的精神性伤害。从统计数据看。眼下,或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癌”在中国人中将越来越多见。而人们对癌的心理。也将由个体逐渐向群体发散,并由群体向某些社会层面蔓延。如此。癌心理将成为社会公共心理之一种。所以。如何直面癌现实。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对付癌。是一个再也不容逃避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年来,感触很多,而得益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送稿。初干报道工作,对新闻猎猎懂懂,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似泥牛入海.全无音讯。有好心人“指点”:稿子都是送出来的,你整天呆在家里哪行。我如获至宝,仿佛得了“真经”,加班加点,把两个月来写的自认为比较满意的20余篇“大作”匆匆整理出来.便跑到了军区前卫报社。然而,报社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后,一句不冷不热的话,让我心凉了大半截:“稿子一般化,再深挖一下,写好再寄给我。”回到住处,我躺在床上想:这位编辑是不是在“卖关子”,看来需要“那个”一下。我…  相似文献   

16.
《穆青的幸福》一文,是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为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所著《十个共产党员》一书写的序言。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一篇感人肺腑的序言,是两位新闻战士直面人生,坦诚而真挚地交流的一次实录。我是含着泪花读完这篇文章的。《十个共产党员胶结了穆青滴滴心血。他和焦裕禄等人的心是相通的.他是蘸着“心血”写的。正如穆青所说:“几十年来,他们一直活在我们心里,有些人是我在心里酝酿了多少年才动笔写的,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写他们的……。”这是焦裕禄等人的事迹能以震撼人心而至今仍是全党全国学习的榜样的真谛。这位新闻界的老…  相似文献   

17.
1993年6月18日,东方电视台开播半年来普普通通的一天,姜澜、崔士新、虞世明、龚文祥采访小组正在对某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午一点,姜澜一行采访回台时,某单位的副总经理已在台内等候多时。这位副总经理将姜澜拉到一边,悄悄地说:“咱们交个朋友,我给你一万元,你的报道到此为止算了。”姜当即义正词严说:“你太不了解东方电视台,也太不了解东视记者了。就是十  相似文献   

18.
谢辉  姚莉  李媛 《新闻前哨》2007,(12):41-42
有一次网上聊天,网友问我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我如实告之——新闻工作者。“你们传媒厉害呀!要谁死,谁就死”,网友随即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生杀予夺?传媒当然不可能拥有封建时代皇权般的力量,这位网友的意思不过是传达出公众对媒体的一种印象:权力。诚然,大众传媒因掌握着话语权而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权力中心之一,也就是所谓的“第四权力”。我们知道,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任何权力都应有其边界,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邮局,紧急追稿业务助理员宋士兵在全军6次将光纤应用到油料管理上,研制出了大罐光纤遥测系统,已申报了国家专利,报道员小张根据这件事写了篇稿件。稿子发走后,他向仓库主任牟善增作了汇报。当牟主任听说他把“申报国家专利”写成“获得国家专利”时,斩钉截铁地说:“不发稿件也不能写假新闻!”牟主任当即对小张进行了批评。随后,他亲自带车到驻地华丰邮电局前去查找稿件。忙活一上午,终于从上千封信中找出了那篇失实的报道。当他把稿子修改厂一遍后,这才松了一口气。山沟里的“新闻发布会”“报道员请注意记录,下面由保管一队队…  相似文献   

20.
一踏入高中日书房,见正中挂着一幅行云流水般的横幅”学贵有恒”。对此,我可谓是“局中人解局中意”,我明白,横幅上的短短四个字,勾勒出了高中日十年来在新闻写作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曲折途径,也折射出了他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倔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十年磨一剑,今朝从头说”,高中日的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这我知道,每一个从事过新闻工作的都有几本“苦难经”,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高中日在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长达五年的时间内,没有上过一篇稿子。其间,虽然他无数次地心灰意冷过,但却一次也没有撂下过笔。让我们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