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维刚的故事 2002年元月20日,北京二十二中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因病去世。对孙维刚,相信大多数读者比较熟悉。作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孙维刚最令人称  相似文献   

2.
1月20日,北京二十二中数学教师孙维刚因病去世。对孙维刚,相信大多数读者比较熟悉。作为一个标志性人物,孙维刚最令人称道的,是在他曾执教并担任班主任的一个普通班中,有22名学生考上了北大和清华。据媒体报道,虽然身为一个普通的数学教师、中学班主任,但他却被教育界众口一辞地誉为“教育大师”,认为他用数学教出了哲学———论据是:他的教育理念虽有争议,但他带出的学生样样好,连身体发育得都要比别的学生好一些。一个标志性教师,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常常“离经叛道”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相似文献   

3.
孙维刚对数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孙维刚的数学教育观可归结为数学教育的哲理观、"五育"并举的教育观、结构主义的教学观和自组织的学习观.孙维刚的数学教育观对当下数学教育有不少启示:提升教育境界,做到"五育"并举;运用"结构教学",培养核心素养;渗透数学德育,促进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万象     
特级教师孙维刚去世 1月21日上午9时41分,身患膀胱癌、直肠癌、骨癌、肺癌、脑癌的北京市第22中学特级数学教师,63岁的孙维刚停止了呼吸。 孙维刚老师从1980年开始在普通中学22中进行教改实验,从初一教至高三,形成《数学结构教学法》,让两批小学毕业时成绩很低的孩子考入了大学。1991年,《北京日报》记者首次介绍了孙维刚老师教改实验和做班主任的经验,那时他刚刚做完直肠癌手术,便又接手一个普通班,全班学生小学毕业成绩在全东城区平均成绩以下,这是孙维刚老师第三轮实验。他硬是让孩子们以德智体美综合成绩…  相似文献   

5.
孙维刚老师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生前曾带过的一个实验班,有55%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在《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一书中,孙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立马想起了名师孙维刚。他是北京教育界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把"数学"上成"人学",丰富了学生人文内涵,潜移默化学生的品性,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听过孙维刚讲课的老师都赞叹:他的课你没法学,他不按课本讲,古今中外,史、地、生、化、音、体、美,甚至文学、天文都融入数学教学中。有人问孙维刚怎么教数学,他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文辞优美的文章,但老师不用情感来演绎文字而用语言来草率肢解情感,学生观看事迹感人  相似文献   

7.
"他"和"我"     
我班教室黑板的左右上角,各贴着一个醒目的大字——红色的"他"和黑色的"我".这两个字虽然很普通,背后却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两年半前我刚接手这个班.一天,我正在埋头批改作业,突然,背后传来急促的声音:"老师,小斌和小明打架!"回眸一看,原来是班级执勤员小仪,还气喘吁吁地.  相似文献   

8.
游戏活动时,高明明的家长请假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要有几天不能上幼儿园.小朋友听到了,纷纷问:"‘去世’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们:"‘去世’就是人死了,因为是家里的亲人,说死了不好听,所以用‘去世’这个词."又有孩子问:"高明明的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这一下,小朋友议论开了,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9.
不沉的船     
这是一个关于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小不点",从小到大我都是这么叫他的."小不点"是在他九岁那年和妈妈坐一辆拖拉机来到我们这儿,飞扬的尘土中我没有见到他的爸爸.后来听"小不点"说,他的爸爸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10.
哈里.波特有件"隐形披风",穿上它,无论身在何处,别人都看不到他。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隐形人",他们就生活在你身边,每天来来去去,但是你好像就是看不到他。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12.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338年)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由他主持的变法活动,对商鞅生平特别是他在秦孝公去世之前的一段经历即"孝公欲傅商君"一事则鲜有人关注②.本文拟在前贤研究基础上,补充管见.  相似文献   

13.
财富故事美国银行家--贾尼尼(A.P.Gianini)"做事从不考虑自己。此即我成功的最大因素。"--贾尼尼贾尼尼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一位农夫的儿子。7岁的时候爸爸去世,后来,为了给当货车司机的继父帮工,14岁就辍学打工,30岁才投身银行业。1904年他在旧金山开设意大利银行,可是两年后的一场大地震将其夷为平地。从废墟中敛出价值200万的黄金、硬币和有价证券,他立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人墨客吟诗,最佳处所好似都在驴背上.   以唐朝苦吟诗人贾岛为例.有一个故事说他在长安时,一天,骑驴走在大街上,看到秋风正厉,落叶匝地,信口就得了一句诗:"落叶满长安."接下来沉思配一个对句,灵光一闪,忽然想到"秋风吹渭水",自己大为高兴.……  相似文献   

16.
陈音 《教师博览》2014,(2):13-13
<正>丽莎·比默的丈夫于"9·11"事件遇难后,她在《美国早安》节目上说,她最怀念丈夫托德的事情是那些小事情,比如他回家时听到的车库开门声,以及孩子们跑去迎接他的情景。丽莎还回忆了这样一段故事:很多年以前,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她丈夫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了。他去世后约一个星期,她在教室里与学生们分享了她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7.
上个学期,一位同事承担市级的作文教学观摩课.作文课怎么上?农村小学的学生在作文公开课上表现会怎样?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同事选择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6>,习作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些卡通人物?请展开想像的翅膀,从中挑选出一两位,重新编个故事.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让他也走进你的故事里.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8.
有个故事. 有一次,在一个欢乐的宴会上,突然有一男子翘起大拇指对在座的女士们说:"我们男人,是这个!"然后又翘起了小拇指说:"你们女人嘛,是这个!"席间众女士立刻面露不悦,不料他笑了笑,突然又加了一句:"大拇指粗壮结实,小拇指小巧玲珑,不知诸位中有哪位愿意换一下?"于是其言一出,女士皆笑,欣欣然接受了男士的比喻.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人墨客吟诗,最佳处所好似都在驴背上.   以唐朝苦吟诗人贾岛为例.有一个故事说他在长安时,一天,骑驴走在大街上,看到秋风正厉,落叶匝地,信口就得了一句诗:"落叶满长安."接下来沉思配一个对句,灵光一闪,忽然想到"秋风吹渭水",自己大为高兴.……  相似文献   

20.
我们家乡,解放以前有一个叫李倒宗的人,别人都称他为"倒瞎子",那是因为他目不识丁.别看他是一个文盲,人却非常聪明,留下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