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中。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从“德”字原初内涵出发,提出了“尚德”的教育理念,建构了“尚德教育”的新格局。“尚德”理念中,“尚”的内涵为尊崇、崇尚;“德”的内涵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厚德载物,养性励行”。“尚德”的两个内涵之间是“道”与“德”的关系。是思想方法与艺术追求的关系。“尚德教育”中,“尚德”是一种仪礼,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2.
“徵”、“征”、“祉”是中文里的三个汉字。其字音分别为:“徵”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一为“zhi”,一为“zheng”;“征”与“祉”均为单音字,都只有一种读音,前者读成“zheng”,后者读成“zhi”。  相似文献   

3.
人们写信或写介绍信时,常在末尾写上‘人致”、“敬礼”,或加上“请予接洽为荷”。那么“此致”、“为荷”是什么意思呢?此,不是指后面的“敬礼”,而是指前面信中所写的内容。致,尽也,无保留地给予或呈献之意。“此致”的作用是概括全文,结束全篇。“为荷”中“荷”字有两种用法:一是名词,如荷花;二是动词,当动调又有两种不同解释。其一是“扛”“担”的意思,如“荷锄”、“荷枪”,其二是表示情感,如‘名荷”、“致荷”。“为行”的意思便是“为此感谢你”。“此致”、“为荷”当何解@郑裕祺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里,有两种完全相反的音变现象,一种是合音现象,一种是分音现象。 这两种音变现象,古已有之,有的已经被人们发现。例如“不可”的合音为“叵”“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为“诸”;“笔”的分音为“不律”,“孔”的分音为“窟窿”等。 这两种音变现象,发展到现代汉语,更是屡见不鲜。例如“不用”的合音为“甭”(béng),“只要”的合音为“嘦”(jiào);“蓬”的分音为“扑棱”,“拱”的分音为“骨甬”等。  相似文献   

5.
一、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 有人将素质增长率定义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则将它规定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到底素质教育应该是哪一个层次的概念?无可否认,素质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它并不是这一层次上的概念。这一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正是“教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而“素质教育”只是“教育”这个“属”内的一个“种”。我们承认素质教育也是这样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因为“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可见用“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6.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教师为主导”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而“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又辩证地统一在一个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之中。“三主”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作业、复读”的四种基本课式之中。这“四式”实际上是四种不同的训练形式,是指四种“课型”:1.自读课。自读课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分六步走,名曰:“六步自读法”:①认读;②辨体;③审题;④发…  相似文献   

7.
<正>“和雅课堂”是一种追求“和”和“雅”相互统一的课堂。所谓“和”,有“合并”“中和”之意;所谓“雅”,有“美好”“高尚”之意。“和”“雅”是对课堂的质的规定。《诗经注》上说,“雅,正也”。建构“和雅课堂”,“和”是一种智慧,“雅”是一种美好。“和雅课堂”的建设,以学生的生命为中心,以问题为引擎,以知识为载体。基于“和雅课堂”的师生多维互动,不仅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要求物人互动。在多维互动中,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有效能、有创新。  相似文献   

8.
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绿色”一说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绿色”作文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生机活力、以“真”为纲的作文。“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其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以便”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文章通过分析,指出其语义有两种:一种是表示使下文说的目的容易实现,可替换为“以便于”;另一种是单纯表示目的,不能替换为“以便于”。同时文章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便”与“以便于”、“以”用法的区别以及“以便”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提供的读写记叙文的许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但其中一些内容讲得似不准确,特提出若干疑点就教于方家与同行。一、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是“两种”表达方式?第三册课本《说明》中“第二阶段……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中的“各类文章的能力”在一、二册课本《说明》中原为“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说明》又说:“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所谓“三种表达方式”,显然是指“记叙、说明、议论”。就是说,记叙是“三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之说不但与一般写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中“徘徊丘垅间”的“丘垅”,目前存在两种差别较大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是“坟墓、坟堆”之意;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荒地、废墟”“田野”。从陶渊明出游目的、上下语境、风俗习惯、时代背景等方面考察,“丘垅”解释为“荒地、田野”更合情理。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只是一种“思潮”而不是一种“主义”。把许多具有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学者吸引到“后现代”门下的是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后现代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以对“现代性”持续不断的否定、消解和摧毁为特征的 ,因为“现代”的观念是一种机械论的观念 ,“现代”的方法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现代企业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职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本文谈点个人见解。一、职工教育的“位”与“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职工教育的“位”与“为”的关系必须弄清,有为必有位,给位必有为。“为”者,作为也,工作成绩也,是职工教育的所作所为,行为、成绩、经验、教训。“位”者,地位也,位置也,是职工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作为一定的客观形态,“位”更多地表现为物质条件,而“为”则主要体现为一种精神的因素,将两者关系说成是唯一的条件关系是不妥的。两者关系是一种并列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于“法治”,不同的解读,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含义。从人类历史上看,存在过两种不同的“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二是依法治国的“法治”。即便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仍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的“依法治国”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1.“综合能力”及其“综合”的三种基本类型。所谓“综合能力”,是指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能力。“综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学科本位综合”、“社会本位综合”和“经验本位综合”。“学科本位综合”核心主要源于学科,它试图打破或超越各学科自身固有的逻辑,形成一种把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为一体的新的逻辑。“社会本位综合”是指以源于社会生活的问题为整合的核心,其目的是使学习者适应或改进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本位综合”是指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学习者的需要和动机、学习者的兴趣和心理发展为整合的核心,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经验增长和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词类活用现象。它是由“为动词”和一些名同、一般动词等非“为动词”活用,以表示为动的意义,非为动词活用作为动词称之为“为动用法”,为动用法一般包括动词为动用法和名词为动用法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于“法治”,不同的解读,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含义。从人类历史上看,存在过两种不同的“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二是依法治国的“法治”。即便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仍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的“依法治国”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何谓“草根化”,顾名思义,草根小草之根须,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但“春风吹又生”,“雨露润就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力。“草根化”研究,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是一种本着“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研究。“草根化”的教育科研理念落实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上主要是实现学校教育科研的“四化”。一、科研大众化草根,遍地都是,随处能长,没有高高在上的“崇高”,也没有高深莫测的“神秘”,“草根化”是一种“平民化”。以前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事,“草根化”让教育科研走进每一所学校,使教…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生态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而有效教学是“生态课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应运而生。“+”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整合与融合,因而它是一种跨界、一种拓展、一种创新。“互联网+”的出现和“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探索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手段指明了航向。数学教学早已摒弃那种大量做题、刷题或盲目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提倡以“四基”“四能”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数学教学要顺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