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1):7-11
语法化是各种语言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语言现象,哈尼语也如此。哈尼语语法化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语法化中产生的词缀,这种词缀既有前缀又有后缀;二是词的语法化。文章描写和分析哈尼语的语法化现象,并归纳和总结哈尼语语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什么是语法化?--语法化研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体现着由实到虚的单向性特征或一维性和不可逆性,反映了人类认识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4.
郑崇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3)
《马氏文通》的问世,把汉语语法从经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西洋语法的框架在具有鲜明的语言分析传统的汉语沃土中,形成了带有“中外合资”色彩的汉语语法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格局,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近年来,学者们对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现代汉语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在词法、句法、章法、篇法等层级上研究语言的组合形式和结构规律,使语法学的理论研究服务于现实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5.
刘永华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2):1-3
汉语实词虚化、语法化研究对现代语法化理论进行了补充、修正、丰富和发展,为汉语研究、语言学理论和普通语言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走到了国际语言学界学术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6.
刘永华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10):36-37
汉语实词虚化、语法化研究对现代语法化理论进行了补充、修正、丰富和发展,为汉语研究,语言学理论和普通语言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走到了国际语言学界学术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7.
四川方言中几个语气词的语法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中祈使语气词“口火”、“哈”、“吼”的语法化问题,讨论“球”演化为语气词的问题,分析其虚化的诱因(尤其是“脱落—替代”和“停顿取消”的表现),并谈及四川方言与普通话中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汇很早就出现实词和虚词的区分。虚词大都是通过实词转变而来,通常是由于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或者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演变,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意义。本文对“却”、“了”两个虚词的语法化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描写,并从历时的角度对其演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王鸿雁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4):15-17
本文探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汉语助词“却”、“将”、“个”、“着”的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去探求促使汉语实词虚化的动因:一是句法位置、组合功能德改变而引起的词义变化;二是从某个词义的引申变化导致的句法功能、组合功能的改变又反过来引起词义的进一步变化;三是其他因素如语言的接触、历史文化背景的变化以及方言等社会因素也会对语法化的发展过程施加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苗杰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6):11-12,22
介词"对"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关注度较高的一个介词。本文以"对"字句语料为依托,将介词"对"分为"对1""、对2""、对3"和"对4"四种下位子类,从共时层面对其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角度探讨四类"对"间的深层语义关系,从而构拟介词"对"历时的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11.
钟应春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6):38-40
现代汉语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来,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语法化过程。“连”在现代汉语中用法颇多,这种共时方面的差异是历时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连”的本义是连结,是一个动词。后来由于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的改变,词义随之泛化;反过来,词义的泛化又引起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的改变。因此。在这种虚化机制的作用下,“连”的副词和介词用法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语法化是在语言中普遍存在现象,也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法化的研究范围、动因和促成机制,从而揭示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王洁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15-20
合语法性问题是语法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任何语法研究都应以此为出发点。文章总结了王希杰先生在合语法性问题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论述了这些成果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卫军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2):81-83
人称代词“你”、“他”的虚化可按其虚化程度分为三类:“你”、“他”的活用;“你”、“他”的虚指和“他”成为指称标记。这实际上是一个由实词到虚词再到只有语用功能的附着形式的语法化过程。它遵循语法化的渐变性、单向性、并存性原则,体现了现代汉语口语中人称代词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动结式中"见"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81-84
本文从语义内容的虚化、句法搭配的泛化、语音形式的弱化等几方面探讨了动结式中“见”字的语法化。文章还讨论了“见”字过度语法化的表现及“见”字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 相似文献
18.
语法意义与语法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仁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2):72-75
语法意义是语法的内容,其实质是语义关系。语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虚词、词类、结构都能用语义关系来解释。虚词只是语义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词类不过是对词按语法意义进行的一种分类。结构是词语组合去掉词汇意义后剩下的语义关系框架。语法实质是语义关系的观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特点,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汉语语法学。 相似文献
19.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7)
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中"怪不得"可作两种解释,一种表不能责备义,一种表醒悟义。从历时平面来看,两者存在演化关系,表醒悟义的"怪不得"是表不能责备义的"怪不得"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12-116
"使"经过词义泛化发展出多种动词义和名词义,其中的"使役"义又进而脱落"动作"义素,发展出虚化程度较高的"致使"义,在"致使"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出"假设条件"义。组配功能的增强、"使"字处于句首和"使"字分句后接判断句和评议句,是造成"使"语义演变并语法化为连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