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运用及如何借民族文化打出旅游特色牌展开讨论,通过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的概述,分析土家族文化对长阳县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得到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这一结论。提出应把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线,形成一条具有民族特色,集旅游地形象、旅游项目开发、旅游配套设施构建及旅游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提供旅游发展的一些良策。  相似文献   

2.
索生安 《内江科技》2012,(7):156-157
当前,着力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是河南旅游业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基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对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认识、坚持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等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产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串联西部偏远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区域优势,突出旅游地自身特色,以当地的旅游优势作为突破口,迅速提升整个地区旅游产业的知名度,还能促进偏远地区多种产业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鄂托克旗作为蒙古族传统风俗习惯保存较为纯正的地区,具有良好的条件来发展文化旅游业,这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将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 ,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 ,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 ,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因此 ,推进旅游产业化 ,必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 ,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 大力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 ,夯实城市的文化底蕴要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开发结合起来 ,开发利用一批融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为一体、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特…  相似文献   

5.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研究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关系,构建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方法评价2008—2018年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以期为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其他地区相关融合发展问题提供启发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纳玛磋 《科教文汇》2008,(14):140-140
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是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文化的重建等。但是大量的旅游人流带来外来文化,涵化了本土文化,使本土原生文化产生很大的变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在节庆、婚俗等文化旅游的变异现象出发,分析这种文化旅游的异化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是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文化的重建等。但是大量的旅游人流带来外来文化,涵化了本土文化,使本土原生文化产生很大的变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在节庆、婚俗等文化旅游的变异现象出发,分析这种文化旅游的异化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旅游是催生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源。崀山风景名胜区不仅自然旅游资源独特,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分析崀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天时地利、有着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可持续发展观念浅薄,一些部门和个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滥用旅游资源,因此频频出现旅游景区环境恶化,民族文化淡化等一系列问题。旅游业本身的“朝阳产业”、“永续性产业”等决定了可持续性旅游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李婷 《知识窗》2014,(18):16-16
实现文化旅游的大融合、大发展符合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已显现出良好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大余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特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力提升了文化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源是一个经济社会"嵌合"的历史沉淀,本文以甘肃旅游业为例,以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为总目标,以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市场系统、社会文化、旅游环境等四类次级指标为准则层,以此选取方案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资源开发潜力,并给出甘肃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和法律机制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  赵霞 《青海科技》2005,12(4):12-15
青海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之一,自然地理条件特殊,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多民族长期杂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在当今人们普遍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的旅游时代,研究和开发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对于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青海省文化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业产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是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它们具有起源早、持续时间长,类型多、谱系全,文物数量大和地下遗存丰富,体现多民族、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等四大特点和许多方面的唯一性;必须充分认识、确立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独特价值和核心地位,尽快将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王艳龙 《科教文汇》2009,(30):230-230,269
开封旅游资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由于开封经济的不景气,开封的旅游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面对开封目前的发展机遇,开封旅游业应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城市定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推动开封特色宋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开封旅游业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金源文化特征与价值、金源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与内涵及在龙江旅游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论述,阐明这一历史文化瑰宝,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必将在我省旅游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璐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142-143,131
我国的农业资源丰富多彩,具有极其重要的观赏、体验、教育和保健等旅游价值。近年来在我国的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着速度快、质量低、管理混乱,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欠佳等问题。该文试图在分析我国农业资源旅游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我国农业资源的旅游综合开发模式:(1)挖掘农耕文化情结,提高文化品位;(2)农业和旅游业的复合开发;(3)营造“纯粹、自然、宁静”的原生型田园环境;(4)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和谐相融。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阐述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分析了凤凰县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促进凤凰文化旅游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对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泳洁  王月娥 《情报杂志》2004,23(4):115-116,118
阐述了西部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对地方旅游业的作用和对旅游文化的形成及影响 ,并提出了开发文献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内蒙古旅游业实际发展现状,从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昭君文化、历史文化、游牧文化、区域文化、产品文化七个方面分析了自治区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性与可行性,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要在现在发展水平上,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建设,按照打造旅游精品的标准和要求,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形成真正的内蒙古旅游王牌,使得旅游业在促进内蒙古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湘西,集湘西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于一身,是旅游业最具潜力的“大市场”。本文从湘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出发,分析了湘西民族文化的旅游价值,并提出湘西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