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崇尚儒术,重视和提倡对宗室成员的文化教育,这在前代是未曾有过的。而在汉代诸多皇后群中,有一人踏上了举国倾慕的皇后宝座,并且以自己的儒学修养和远见卓识,认识到文化教育对维护帝王统治的重要意义,她就是邓绥。  相似文献   

2.
一部《茜茜公主》的彩色故事片,曾引得无数观众折服于茜茜公主那四射的魅力之中;如果步入阿喀琉斯宫,令人领略和感受到的则是与茜茜公主有关的另外的一些故事。阿喀琉斯宫坐落在希腊科孚岛镇以南11.5公里处的加斯托里镇的一个山丘上。曾身为奥地利皇后的茜茜公主在经历了皇权束缚、丧子、疾病折磨等一系列重大打击后,终于选择这里作为行宫并取名为阿喀琉斯宫。据说,阿喀琉斯是茜茜公主最为崇拜的英雄。进入阿喀琉斯宫,沿着长廊来到后院,在高大挺拔的棕榈树中,坐落着希腊神话英雄阿喀琉斯的巨大铜像。阿喀琉斯头戴战盔,身披铁甲,一…  相似文献   

3.
本依据献资料的辨证分析,对大足石刻造像中所谓“明肃皇后”、“诃利帝母”像及相关龛窟内容的释读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以前的研究存在误读误释现象。  相似文献   

4.
胭脂溯源     
墙斯 《寻根》2014,(6):82-90
"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最是那双颊一抹轻轻浅浅的红,印证着古代脂粉文化的繁荣。作为女性妆奁内的常备品,胭脂何时产生,历来受到关注,但也是众说纷纭。主张胭脂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出现者均有之,其中又以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说法最有影响。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对胭脂的起源试作详尽考察。  相似文献   

5.
贾艳丽 《寻根》2008,(4):36-40
“送羊”习俗 河南省汤阴县及周边安阳、林州等县市,自古就有“送羊”习俗。每年夏季麦收刚过,出嫁过的姑娘便会带着礼物回娘家瞧娘,当地有句俗语,叫“割罢麦,打罢场,谁家的闺女不瞧娘。瞧娘不为瞧娘,为着跟娘去要羊”。一进农历六月,家里有外孙(甥)的村民便开始蒸“羊”送“羊”了.  相似文献   

6.
绝代佳人茜茜公主于晓明只要一提到茜茜,人们总要谈到她那惊人的美貌。当时的报纸称她是“貌若天仙的皇后”。本世纪50年代“茜茜公主”系列电影的上演,更使茜茜公主名声大振,领衔主演是著名女艳星罗米·施奈德。影片中的茜茜公主曾让无数人倾倒。茜茜公主出生在18...  相似文献   

7.
常强 《华夏文化》2010,(2):30-31
<正>传统中国崇奉嫡子继承制,但仅就帝位承袭而言,真正嫡子承统者数量有限,毕竟一般而言皇庶子往往多于正宫皇后所生之子,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庶子继统,乃嫡子继承制遇到困难时的最有效选择。这些庶出皇帝登基后,若嫡母(即前朝皇后)己去世,其生母自然晋升皇太后(如汉文帝登基,庶生母薄氏称皇太后);而若嫡母与庶生母都仍在世,就会出现两宫帝母并尊现象了。在此情况下,前朝皇后被尊皇太后无疑,而新皇帝的本生庶母,却不能那么轻易地被奉为皇太后。帝制时代,两宫并尊下的皇帝庶生母之尊号,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的电影新作《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抒情散文式的影片,既没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许多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父亲因心脏病淬发死在县城医院里,母亲决不允许村长用拖拉机把父亲的遗体运回故里,固执地要用十八人抬的棺材把父亲送回老家。为什么?只因为40多年前,年轻的父亲正是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向山村,走进母亲情窦初开的心房。于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在一幅幅流金溢彩的乡村画卷中,影片的女主人公——一位纯朴、美丽而又内秀的山村姑娘,为着追求一见钟情的白马王子——一位从县城来到山村执教的青年教师,演…  相似文献   

9.
生日——北美人非常重视亲人、朋友的生日,每逢有亲人过生日,都要送生日卡片或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0.
周士琦 《寻根》2005,(3):140-141
提起颐和园与圆明园来,可谓尽人皆知,其湖光水色,亭台楼阁,天桃裱李,燕舞莺啼,堪称佳景,令人无限神往。这两处均为清代皇家园林,以一国之财力修筑名园,当然无与伦比了。既然如此,这园名就十分重要了,肯定要皇帝亲自为其赐以嘉名了。然而不然。圆明园确为康熙皇帝所赐名,颐和园却是皇后赐名,因为修颐和园时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那么这两座名园的园名各为何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