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要的电视新闻栏目,是广大受众观看时政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的首选视听“窗口”。作为官方的新闻发布渠道,《新闻联播》始终保持着严肃、官方、权威的媒介形象,但在新媒体传播形态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日益弱化,传播效果也受到影响。在媒体加速融合的趋势下,《新闻联播》积极优化节目样态,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推动传播创新,成为主流媒体新闻节目探索转型发展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个CCTV,CCTV有个《新闻联播》,这两样东西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很难想象,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更难想象的是,CCTV没有《新闻联播》,又该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相信假设.好在,CCTV和《新闻联播》一直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你见或者不见,它们就在那里.每晚7点,打开CCTV,与《新闻联播》面对面,看到熟悉的面孔,听着熟识的声音,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感觉《新闻联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变”才是它的常态,变化则成了意外.它以不变应万变,人间沧海桑田,《新闻联播》自岿然不动.世界在变,新闻在变,CCTV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新闻联播》.三十多年来,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牌局被洗了一遍又一遍,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闻语法和新闻语态也被深度颠覆,但是,在万变之中,《新闻联播》依然如故.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除了《新闻联播》不变,其他都在变.  相似文献   

3.
姚迪 《青年记者》2007,(24):84-85
本文以定量研究的方法,对2006年、2007年的《新闻联播》栏目在解说词,同期声、现场声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同时,结合以往资料进行对比,以探析《新闻联播》在电视新闻声音系统开发上所作的努力或暗含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翠  范玉金 《新闻世界》2010,(7):122-123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因其独特的地位,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其他电视新闻节目无法比拟的作用,它的每一次改版都会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进入21世纪,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联播》为挽回日益衰减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本文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再次审视《新闻联播》的改版。  相似文献   

5.
2019年7月,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央视《新闻联播》国际锐评播发的多篇评论,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成为传统主流电视媒体政治话语表达的一个现象级传播样本.本文基于社区实践的前台与后台连接范式,以2019年7月25-27 日《新闻联播》连续三天播发的国际锐评为研究样本,从前台话语引发共鸣、后台话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湖南Y村的民族志调查,观察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新闻联播》的收看与解读,提出农民对《新闻联播》的日常解读存在四种类型:仪式型、陪伴型、学习型和认知型,认为《新闻联播》是农民的集体"政治仪式"和个人"政治狂欢"。研究表明,在当代社会转型期,国家意识形态与乡村社会的接合作用于农民身上形成了一种男权、党权和国家的混杂体验,并指出这种混杂体验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根源。  相似文献   

7.
电视的声音是指记录现场的声音,人的语言,环境声响,生活中真实的音响效果。具体地讲电视节目的声音包括主持人说话的声音、被采访者的同期声和解说词的配音以及拍摄现场的音响效果。由于现场的音响在很大程度依赖于艺术的支撑,一旦突破技术的屏障,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问题的解决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其他三项声音的重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电视台个性化传播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仪式——《新闻联播》的传播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作为国家政治权威与秩序象征的<新闻联播>,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本文运用传播文化学理论,以"国家仪式"的视角,分别从电视仪式与政治权威秩序的确立,电视日常收看与社会整合,新闻共同体与国家认同建构三部分,论述<新闻联播>的政治秩序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及身份认同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董晓燕 《新闻世界》2014,(10):75-76
本文通过对新疆创办最早、最权威综合性电视新闻栏目——《新疆新闻联播》抽取出七天的新闻,对其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此做出总结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书庚 《今传媒》2010,18(10):93-94
《新闻联播》是官方电视新闻的代表,新闻标题被学界誉为新闻的眼睛,目前学术界比较缺乏对官方新闻语言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新闻联播》中的主要虚词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类,发现了一些规律。希望对新闻从业者有所帮助,并能拓展新闻语言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韩书庚 《新闻世界》2010,(10):54-55
《新闻联播》是官方电视新闻的代表,新闻标题被学界誉为新闻的眼睛,目前比较缺乏对官方新闻标题语法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新闻联播》中的主要实词类标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4类,语料为2009年12月1日—12月28日共431个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2.
刘书芳 《东南传播》2014,(8):158-159
《新闻联播》一向被推崇为梦的世界、向往的生活,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新闻话语呈现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力话语、知识精英话语、大众日常话语方面。本文以《新闻联播》中的灾难报道为样本,对其进行话语分析,呈现出《新闻联播》在灾难性报道中的新闻态度。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联播"作为一档国家新闻节目,因此它在广大受众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当前应该综合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确保跟百姓生活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
省级卫视新闻联播是省级卫视最重要的新闻栏目之一,因其承担着对内对外宣传、时政活动、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为领导和百姓所关注。在当前各省级卫视新闻联播的节目编排与内容呈现上,存在过多报道领导政务活动和报道过于程式化等问题,与普通受众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湖南新闻联播采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从内容到形式结合电视独特的表现手段,品牌化运作,使得新闻联播摆脱以往呆板,说教,宣传色彩过重的刻板印象,吸引了大量受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据说,央视<新闻联播>将于明年引入评论员制度.央视<新闻联播>明年将推出评论员,这一预告是在央视广告招标预热会上由一个中层领导披露的,混在其他新闻信息里,一点也不高调.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央视评论员的消息,获知甚少.我对预产期定于2012年的<新闻联播>评论员,只能报以期待与想象了.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09,(3):18-18
事件回放: 近日,有消息称《新闻联播》即将改革,建立评价体系接受各方的评价,但是具体的措施和建言方式仍在讨论当中。如果评价体系真能成立,将是《新闻联播》栏目开播31年来,首次建立正式完整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08,(2):48-48
央视《新闻联播》从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到1978年1月1日,正式定名播出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而微博、微信等的诞生,又引领人们进入自媒体时代.电视作为第一媒体的地位日渐式微,以中央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电视新闻栏目都在悄悄“变脸”——编排上寻求创新突破:内容上体现“微视角”;表达上更贴近、更关注民生;新闻报道故事性更强,更注重观点立场的表达;包装手段更靓丽多姿,节目更好看.本文以《福建新闻联播》改版为例,探讨新语境下的地方新闻联播走向.  相似文献   

19.
正在实现"中国梦"、推动民生幸福的征程上,中央电视台的作用不可小觑,新版《新闻联播》以清新朴实、以民为本的报道风格广受好评。《新闻联播》单独发起或联合发起的公益活动不仅集合了优秀公益活动的主要特征,并且彰显了作为国家级时政节目的政治传播功能。一、公益活动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公益活动策划者承担着积极介入、主动建设的社会角色,以此来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①公益活动用报道策划和活动策划的方式为弱势群  相似文献   

20.
《传媒观察》2008,(3):64
今年是《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消息,为着力提高《新闻联播》,央视日前决定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部署改进《新闻联播》工作,在策划、组织、编辑、编排、言论五个方面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