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泳 《新闻采编》2005,(3):36-37
由于人力、财力、精力以及经营范围的种种限制,一些媒体特别是地市晚报很难把采访报道的力量向本地之外延伸,以致一些好的策划思想只能局限于在本地范围内操作或干脆束之高阁。而与此同时,许多大报乃至报业集团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常常“大兵压境”,到这些地市级城市来抓新闻,派驻记者站,动辄就组织十几个版的“地市专版”,给地市晚报的经营造成明显威胁。地市晚报不仅对外地新闻“鞭长莫及”,甚至连“守土一方”搞好本地的新闻报道也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地市党报而言,“四力”构成了一套全面完整的新闻舆论传播效果体系,其中,影响力是地市党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新闻价值的终极目标。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增强策划力量,提升新闻宣传报道质量,已经成为地市党报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地市报呈崛起之势。这不仅表现在它的数量的不断增加、新闻的逐步优化、版面的日渐斑斓,也表现在地市报新闻研究工作的加强上。从新闻刊物上看,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撰写的理论文章所占篇幅越来越多,许多文章也从过去的“工作总结型”向“理论探讨型”转变。《地市报学》《地市报总编揖学》等理论课题,正在积极酝酿之中。目前。绝大多数地市报已建起“新闻研究室”一类的机构,地市报新闻理论研究队伍也已初步形成。我们相信,这将成为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不容否认,地市报新闻理论研究有它的劣势,如视野相对狭窄,知识层次相对较低,由于工作任务繁杂而导致的时间相对紧张等等。但同样不容否  相似文献   

4.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5.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广大通讯员是地市党报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市党报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础。广大通讯员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熟悉基层,了解基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反馈基层发生的情况,是地市党报长期活跃在基层的生力军,事实上,我们报纸以前发表的许多精彩报道,不少源自广大通讯员。  相似文献   

6.
“如履薄冰”这个成语,形容当今地市晚报处境可谓最贴切的了。在中央、省级新闻单位派生的都市报、早报、晨报等媒体强势杀入地市的同时,最近又传出全国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的改革时间表。这一切都令向来敏感的地市晚报媒体人感到了“腹背受敌”之忧。  相似文献   

7.
地市党委机关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着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声音,宣传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报道地方经济建设成果,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的重任,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和较高的影响力。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翼”,新时期地市党委机关报新闻摄影报道工作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  相似文献   

8.
和省以上党委机关报相比,地市党报无论在队伍构成还是在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地市党报要求生存,求发展,关键是要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是地市报的固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在时间上贴近,多发昨日新闻、今日新闻,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对纸质媒体来讲,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媒体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晚报的叠数、版数比地市晚报多,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11.
地市媒体在全国新闻宣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它所处的尴尬位置。使其长期在应对突发新闻事件方面屡屡“缺位”。与中央及省级媒体在突发新闻事件面前不时“越位”相比.地市媒体更多的是“缺位”。本地不报外地报,基层不报上级报.新闻“出口转内销”等现象司空见惯。地市媒体的集体失语,不仅无视公众的知情需要。还造成了谣言满天飞的状况,也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地市报呈崛起之势。这不仅表现在它的数量的不断增加、新闻的逐步优化、版面的日渐斑斓,也表现在地市报新闻研究工作的加强上。从新闻刊物上看,地市报新闻工作者撰写的理论文章所占篇幅越来越多,许多文章也从过去的“工作总结型”向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地市报,应该地方性、开放性并重,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本地新闻,了解国内大事,知晓世界风云”。因此,它必须处理好服务中心工作与全方位服务读者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本地”与“放眼四海”的关系,自觉地运用新闻规律办报,尽可能地满足读者获知更大范围信息的需要。 地方特色要融入大背景 地市报是地方性综合报纸,它最大的个性特色就是地方性,这是地市地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价值所在。地市报的地方性在报道内容上的体现是让地方新闻唱主角。作为地市报,首先要保证地方新闻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综合性新闻栏目的改革已成为地市台新闻改革的重中之重。地市台综合性新闻栏目在创办之初,大都简单复制央视《新闻联播》的模式,这对地市台综合性新闻栏目的起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从业人员越来越认识到简单复制已不是长远之计。不少电视同仁提  相似文献   

15.
在报业竞争日益加剧,各类媒体都在千方百计寻“热点”、“卖点”新闻的时候,地市党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的体会是:发挥地市报接近基层的优势,积极关注民生,做好相关报道,利于增强地市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地市党报优势反映基层群众心声报纸贯彻落实“三贴近”的要求,要在诸多方面努实践和探索,但毫无疑问,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报道实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关注民生、做民生报道成为各主流媒体共同关注的重点,绝不是然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世纪之后,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闻领域的一种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不管你承不承认, 也不管是否意识到,时 代的发展已将地市党 报不声不响地推向市 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 争,不少地市党报纷纷 精心经营时事(栏)版, 以此扩大新闻量,吸引 读者,增强生存发展能 力。 但令人遗憾的是, 一些地市党报在经营 时事版方面仍存在不 少误区,以致时事新闻 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 的利用和发挥,起不到 应有作用。下面本人结 合新闻实践,从新闻价 值“四性”上谈谈地市 党报办好时事新闻的 价值取向。 1、把握新闻的时 新性,走出时事新闻成 为“昨日黄花”的误区 所谓新闻时新性,是指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各大电视台相继提出“新闻立台”的宗旨,随着整个新闻改革的不断向纵深推进,电视新闻节目突破传统模式,锐意创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在这其中,读报新闻是异军突起的一支力量。读报新闻也许可以追溯到早先耳熟能详的广播新闻中的“报纸要”节目,在那个纸质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广播节目的“读  相似文献   

18.
新闻立报、新闻博弈是地市晚报竞争取胜的先导和先锋。地市晚报在新闻运作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出了一批精品佳作,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但要实现地市晚报新闻在本地“顶天立地”,形成一只开拓和巩固读者和广告市场的“拳头”,在与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竞争中更胜一筹,需要引入和运用“控制论”,对新闻策划、采写、版面、反馈及其相关业务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控,形成新闻产品生产高质高效的“流水作业线”。  相似文献   

19.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地市党报纷纷精心经营时事版,以此扩大新闻量,吸引读者,增强生存发展能力。本人结构新闻实践,从新闻价值“四性”上谈谈地市党报办好时事新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家在重庆直辖后从地市党报演变而来的面向渝东南的区域性综合类都市报,虽然处在市场的夹缝中,却依然发挥着地方党报的职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巴渝都市报》确立了“主流意识,平民视角,地方特色,品牌优势”的办报指导思想,努力在“党政满意,群众欢迎”的坐标系中找准位置,尽力淡化传统机关报痕迹,实行错位经营,注意避免新闻同质化倾向,开展差异化新闻服务,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接近性强的区域性新闻,做足特色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确保在自己的主战场上发挥主流、主导作用,在区域性竞争中取得胜利.打造区域性强势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