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采用神经成像和无创性方法对盲人大脑皮质的实验,证实了盲人的枕叶皮质在盲文阅读时显著激活;经常进行盲文阅读的盲人手指有更大范围躯体感觉皮质表征;追踪空间触觉信息在皮质之间的加工轨迹的实验证明,皮质之间功能连通性有助于解释躯体感觉皮质-视皮质之间跨模块可塑性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了解大脑皮层可塑性和行为补偿可能性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对重建某些丧失的功能和形成合适的教育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加工机制角度探究盲生的盲文摸读能力为阅读能力发展研究和盲文摸读研究提供了特殊视角。盲生的盲文摸读能力发展与视觉阅读一样受到语音加工、工作记忆等认知加工能力的影响,也会受到文字特性的影响,但是目前研究仍不够完善。未来研究可以完善语音加工、工作记忆等阅读认知加工系统的研究,探索盲文摸读研究工具的标准化和本土化问题,增加汉语盲文认知加工技能研究及盲文跨语言研究,同时在盲文摸读认知加工技能研究时应注意控制已知的盲文摸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盲文书写器     
目前社会上流通的供盲人使用的书写工具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盲人使用带铁尖头的笔按盲文的书写规则,在盲字板凹槽内打点,使得夹在盲板中间的盲纸上留下凹点。这种传统设计的缺陷在于:①读与写的规则不一致,即正写反摸,就是盲人书写后阅读时则要反过来摸盲纸上凸起盲文,读与写需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由于视觉功能损伤.盲生只能利用触觉阅读,故此盲文教学成为盲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本研究对乌鲁木齐市盲校4-6年级12名盲生摸读能力进行了测试与训练,旨在了解盲文摸读准确度和摸读速度对盲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盲校学生的摸读能力与《盲校语文课程标准》的摸读要求尚存在差距。表现在:摸读的速度较慢、摸读的准确性不高,学生对盲文的点位符型规则掌握不熟练等。宄其原因.是因为盲生的空间知觉发展落后、指尖的触觉灵敏度不足、尚未养成良好的摸读习惯、对汉语拼音规则掌握不牢固、普通话不够标准.以及生活经验匮乏等.鉴于此.盲校应加强对学生摸读习惯、点位符型知觉的训练,加强汉语拼音的教学,开展“双手摸读法”的指导等。同时,还应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最终提高盲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5.
视力是人感知外部世界的最主要的能力.人类通过视力可以感知光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也可以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和颜色.对于普通人而言,视力获取的信息量大且速度快,整体性强,而且还有检验其他感觉所获得的信息的功能。然而,视力残疾人不能像普通人那样通过眼睛阅读,但是,用触觉阅读用盲文印刷的读物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但是,视力残疾儿童在学习摸读盲文的过程中,其中会有许多因素影响摸读的效果,妨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本文通过浅谈视力残疾儿童摸读盲文技能的培养,可以让盲文摸读达到理想的效果,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6.
视觉阅读、触觉摸读和听觉阅读是视觉损伤接受外界信息、丰富阅读内容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的三种阅读方式。视觉阅读是指将传统的印刷字放大.或低视力借助于放大镜、闭路电视或其他设备阅读常规的印刷字材料;触觉摸读则是将传统的印刷字翻译成盲.由盲人凭触觉来摸读。它们是我国盲教育中采用的最主要的阅读方式。由于我们只能将有限的书面材料转变成大字本和盲.视觉损伤的视觉阅读速度较慢而且容易疲劳,闭路电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听觉阅读是一种更有效的阅读方式。听觉阅读是通过倾听录音带来感知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可以是教材,也包括大量的休闲阅读材料。听觉阅读是工业化国家盲教育康复领域内普遍采用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通常,盲人只能阅读专门的盲文书籍,但许多好书都没转化成盲文,盲人想读怎么办?设计师Pattie Maes研发出了一款套在手指上的"指环"阅读器。它内置有小型相机,当手指指向书本时,就能够扫描文字,然后由特殊的软件系统识别单词并进行处理,"阅读"出相应内容。指环中还有一个振(zhèn)动器,当手指偏离文字时,振动器会  相似文献   

8.
一、影响盲生英语阅读速度的因素 1.身体因素 由于盲生视觉功能丧失,靠手指尖的触摸阅读文章,因此阅读速度通常比视觉健全的人慢.视觉健全人的阅读速度取决于视幅的大小和眼停的次数,而盲生用手指摸读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否就因此很难提高阅读速度了呢?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通过正确的训练,也可以使盲生阅读速度有较大提高,其中,双手摸读训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单手摸读,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摸,一行读完后,另起一行时,有时出现错行,不得已又回到刚读的那一行,不能保证每次换行的正确性,严重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而用双手摸读,当右手摸读时,左手食指则放在下一行的开头,起到探行作用,前一行读完能迅速进入下一行阅读,有效节约了阅读时间.在双手摸读训练过程中,有些盲生还能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同时摸读,扩大了摸读的范围,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虽然不能和明眼人相比,但手指灵活运用使得阅读速度大大提高,不出声默读可以达到每分钟200个单词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视觉障碍人群跨通道重组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视觉障碍者跨通道重组的神经基础;不同时间阶段的视觉缺失对脑内跨通道重组形成的影响;任务需求的复杂性与视觉障碍者的跨通道重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神经康复医学的发展和重组大脑皮层某些丧失的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藏族盲人需要科学实用的藏语盲文和简写方案.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藏语盲文方案.现有的两套盲文方案不符合触觉阅读规律和藏语语言规律.藏语盲文研究应把研制基本方案和简写方案同时进行,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根据藏语字母拼合规律、使用频率,布莱尔符号的触觉可感性设计字母符号,整体优化藏语盲文的触觉品质.藏语盲文要实现藏语字母使用规律与布莱尔符号触觉规律相结合,形成科学、简明的藏语盲文及简写方案.  相似文献   

11.
香味邮票———上个世纪50年代,古巴发行过一种水果香味邮票。它散发香味的秘密,就在邮票背面的胶水里。这种胶水是用柠檬、橘子、香兰果、茴香籽等香料特别调制的,难怪会芳香扑鼻呢!盲文邮票——1979年,巴西发行了盲文邮票。票面上印有两种盲文:一种由彩色点组成,供懂盲文的正常人“阅读”;另一种由凸点组成,供盲人“摸读”。这种邮票是福利邮票,是为慈善事业募集经费的。树叶邮票——1982年加蓬共和国22周年国庆时,发行了3万枚树叶邮票。这种印在“奥库梅树”树叶上的邮票,面值为2千法郎,估计不会真的有人拿来寄信吧?刺绣邮票——2000年6…  相似文献   

12.
学盲文     
<正>一提盲文,大家肯定要问,为什么要学?我们又没有盲,学什么呀!我说,学习盲文对我们很有价值。开始接触盲文,我就向老师讨教其中的识字奥秘。原来,盲人在用手指触及盲文时,大脑根据盲文凸点的刺激与语言中枢发生联系,最后辨认出是哪些"文字",并知道这些"文字"表示的是什么含义。"那,盲文就是几个点,该怎么看?"我问。"盲文的点,最多有六个,最少有一个。盲文是由法国人发明的,通过盲文板、盲文机、盲文打印机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盲生英语阅读速度的因素 1.身体因素 由于盲生视觉功能丧失,靠手指尖的触摸阅读文章,因此阅读速度通常比视觉健全的人慢。视觉健全人的阅读速度取决于视幅的大小和眼停的次数,而盲生用手指摸读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否就因此很难提高阅读速度了呢?  相似文献   

14.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盲人对熟悉环境的空间表征对于盲人的空间认知和定向行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摆放模型的方式,探究了盲人对熟悉环境空间表征之特点,结果发现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造成了不利影响,先天盲被试对环境空间表征较弱,不能够对环境形成整体的理解,而后天盲被试对环境空间表征较为精确,表现与明眼人相当.性别和环境熟悉度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盲人手机     
《少年科学》2009,(9):8-8
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盲人用手机就很不方便。芬兰坦佩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运用该技术,并使用配套的软件,就使普通触摸屏表面上形成类似于盲文(凹凸的点子)的区域.盲人朋友只要通过手指的触摸,就可以阅读屏幕上的文字了。  相似文献   

16.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是世间所有化蛹为蝶者共同的心灵。无论我是否成为蝴蝶,无论我是否看见生命的彩虹,经历风雨,经历蛹破茧出的奋斗,都是我最大的收获。 一个残疾人,如果想做些事情,不但要完成一个健全人要完成的一切,而且还要越过残疾所设下的种种障碍。 我入盲校时只有七岁,娇嫩的手就领教了盲文的厉害。盲文是用凸起的点子表示的,必须用手触摸阅读。由于长时间的磨擦,指尖的皮肤被盲文磨破了,接着便肿了起来,盲文的点子扎在手指上就像针扎一样疼。一次次地破,一次次地肿,直到指尖生出了一层薄薄的老茧,才适应了摸读盲文。就在盲文六个小点奇妙的变化里,同健全孩子一样,我学习着语文、数学、音乐、英语……  相似文献   

17.
一、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 (一)非视觉信息因素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但视觉信息起作用,非视觉信息也很关键。视觉信息是由眼睛感知文字符号获得的,而非视觉信息则是在阅读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由大脑提供的。阅读心理学把这种非视觉信息称为“眼球后面的东西,包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对所读材料内容的熟悉;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常识、逻……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听读教学,指教师通过朗读将书面语言转换为语音信息,帮助学生把已有的口语经验和书面语言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取丰富的阅读经验。这种借助有声语言的听读教学是对视觉阅读的重要补充,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码困难是阅读障碍的主要特征。时间敏感性缺陷可能是导致解码困难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视觉、听觉和视听跨模态时间顺序判断任务,比较了3~5年级阅读障碍和典型发展儿童时间敏感性的差异,探索了单模态和跨模态时间敏感性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路径模型。结果发现:(1)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时间敏感性,以及视觉刺激先于听觉刺激呈现(VA顺序)时的视听跨模态时间敏感性显著落后于典型发展儿童;(2)儿童的视觉时间敏感性能直接预测阅读流畅性;并能通过VA顺序下的视听跨模态时间敏感性和颜色命名的多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阅读流畅性,表明儿童的时间敏感性通过语义路径间接影响阅读流畅性。在开展阅读障碍的筛查和干预时,儿童的时间敏感性缺陷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0-3岁儿童图画书阅读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并与无意识相互交融的过程。图画书阅读能力发展表现为幼儿在分享阅读(成人的伴读、指读)中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的深入与幼儿自读时复述能力的提高。图画书阅读对语言系统要素(语音、语法、语义及语用)均有影响。早期儿童图画书阅读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情境图式建构与现实生活经验相互验证的过程。本文通过3岁前儿童图画书阅读的个案研究拟进一步揭示图画书阅读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