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书生曾经说过:"自学能力是人生终生相伴的最好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学教育能力的方法研究》的课题实验我们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魏书生曾经说过:"自学能力是人生终生相伴的最好的老师".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学教育能力的方法研究>的课题实验我们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17页)叶老在这里强调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课前自学、课堂自学和课后自学三个阶段。这里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即自己独立学习,自己安排学习过程,自己进行学习活动。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要学生学会自己确定学习任务,自己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并且通过自我考试或同学之间互相测验自觉地查补学习漏洞,积极主动地完成预定的自学任务。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教学除要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自定学习任务,回忆某种学法进行自学活动外,还应该引进自考互测,自我检查补漏这个自学环节。自考互测,自我检查补漏,一般要安排在每节课最后一个环节。自考互测可以采取如下三法: (一)教师命题,自考互测。教师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校以家常课为抓手,着力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摸索了一些方法和经验。为了把“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经过老师们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在2011年9月编写了一套语文校本教材《预习导航》,更准确地说是“学材”,是学生自学的帮手。一、《预习导航》明确指向性-让学生的自学有了清晰的目标《预习导航》目标很明确,它让学生明白了每一篇课文的预习要求,而且这些要求非常具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老师们在各科教学中普遍重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有很多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把指导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好,值得提倡。过去有不少老师也向学生布置自学任务,但往往把自学放在课外。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课外学习的负担,而且由于时间得不到保证,又缺乏具体指导,自学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现在很多老师改变了上述“常规”,在新课开始时向学生布置自学内容,讲明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解决自学难点,学生在自学中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主要做启发引导、指点答疑、重点讲解、归纳提高工作。这样  相似文献   

7.
预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课文的自学.究竟是把预习放在课外好呢还是放在课内好呢?我们认为:课内预习效果较好.其理由是:一、课内预习能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计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假如教师只布置几道抄抄写写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外去做,显然达不到预习目的.在课内预习则不然,老师不但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且可以随时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预习,使学生学会预习,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学。自学要靠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所以说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叶老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说:“自学能力的强或弱根据在校时候所受教育的好或差。假如在校时候常被引导向自学方向前进,学生有福了,他们一辈子得到无限的受用。而  相似文献   

9.
赵老师学习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以后,认为:考试的目的,在于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自学,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起指导和调节的作用。平时赵老师在课上教学生制作阅读卡片,积累知识,考试时就出一些题目,来考察学生是否会正确地积累词汇。例如: (一)下面是人们常有的六种心理状态,请你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技校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其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学训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与技能,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对此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自学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语文老师的大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要做好布置学生课前自学、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和优化课堂反馈、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自学提示     
理解教育和自然分材教学在我校实施近一年,多数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转变了思想观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在“普补分读”环节中,实施“自学互帮”,出示自学提示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研讨课、大赛课,发现许多老师设计自学提示时,把自学提示设计成简单的问题或把自学步骤当作自学提示,一条一条长篇大论一样罗列出自学步骤,自学提示的设计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如何编写自学提示?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以往单纯的老师课上教学生下面记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潮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是以后教学大的发展形势。学生自己在阅读自学中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上课时再通过老师的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自学的良好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对地理教学法中学生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是让学生学会。教师要把让学生学会这个基础打得扎实,使学生从学会到学好,对老师的依附性由大变小,才能培养出较强的自学能力,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质量达到或超过预订的教学标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他们会学,第二阶段是让他们会创。让学生会学,使他们在学习中受老师精心指导而由被动变主动。一般情况下,不是老师教哪一点就学哪一点,而是老师不教也能自学。这样能带来更多的自己学会,不…  相似文献   

15.
孔琰 《考试周刊》2014,(38):77-77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以后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一、突出矛盾激兴趣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体系中属于比较抽象、枯燥的内容,要想让学生有自学的欲望并愿意深入自学下去就需要老师创设有"争议"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一旦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后面的自学自然干劲十足。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 ,这种方法至今仍被许多教师采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 ,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一篇文言文学完后 ,不少学生的感觉是枯燥无味 ,心理上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 ,离开老师不愿也不会独立阅读文言文。因此 ,我们不如改变一下文言文的教法 ,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文言文 ,在自学中学会学习 ,获得自学能力。怎能让学生获得这种自学能力呢 ?我把这种自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自读、自译 ,讨论、切磋 ,归纳、总结 ,诵读、训练。在自读、…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老师的引导和教育重要之外,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关键。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阐述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对初中英语的自学策略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 自学考试的助学在于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助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本次课内容和特点,指导学员进行自学。学员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特别在自学初期,大部分学员还未学会自学的方法,有些学员在学习上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在讲授和辅导中,教师应该把指导学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并贯穿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编写自学指导提纲是重要的一环。柯琦霞老师已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她编写的提纲,有一课时的自学指导,也有单元的自学指导,均提前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效果很好。现摘选其中部分,分两期刊登,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受用。”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靠教师传授,二是靠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仅靠老师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