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幼儿园的常识教学如何进行?它与小学的常识教学有什么不同?在教学中怎样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能的开发?对于上述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一、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在于启蒙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在于启蒙,重点是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善观察、好提问和爱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不少伟人,在幼小时就对事物有了特殊的兴趣和观察的习惯,如达尔文逮虫子,瓦特观察壶盖跳动,爱迪生孵鸡蛋,牛顿制作耗子风车等等,正是这些幼小时萌发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走上了探求科学奥秘的路。因此我认为幼儿园常识教学必须在激发幼儿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丰富幼儿想象力方面下功夫。(一)引导幼儿活泼好动往往被事物的外形、色彩、动作及声音所吸引,不注意本质的特点。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幼儿“想看”、“去看”、“会看”,激发他们探索新的问题。例如孩子们到中山公园照哈哈镜,看到自身形象是扭曲的、多变的,滑稽可笑,并不思考它的原因,我就问:“为什么人会变样?”孩子们这才发现,镜子的面凹进去,把我们照成了长脑袋,镜子的面鼓出来,又把我们照成了小短腿。  相似文献   

2.
认识自然是幼儿园常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园周围有很好的自然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最好课堂。幼儿园常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蒙,应该充分运用幼儿的感觉器官,通过游戏、观察、劳动和日常生活,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敏感好问、勤于思考、手脑并用的习惯和能力。我经常带幼儿在蓝天下的课堂里进行常识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沈秀华 《福建教育》2010,(7):105-10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求知欲强,他们看到自然界、生活中不理解的现象,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用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作为素材,让幼儿大胆提问并尝试用绘画和记录的方式学习仿编儿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幼儿爱问“为什么”,培养他们从小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在于启蒙,重点是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善观察、好提问和爱思考的习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使他们从小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如何达到常识教育的目的,传授给幼儿更多的科学启蒙知识,我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要按照幼儿生长和成长规律来办,在幼儿园办学过程中尊重幼儿发展个性和发展天性,坚持游戏教学,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让他们“有余力。则学文”。如何让幼儿快速对接小学?本文根据自身的一些学前教育经念,谈谈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的衔接。希望能给小学教育提供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加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高幼儿科学素质,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好这方面的工作,较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呢?下面谈谈我近年来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些尝试。一、根据幼儿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幼儿理智感的明显形成,好奇、好问成为他们的一大年龄特点,这种好奇、好问是幼儿求知欲的萌芽,教师应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我经常注意了解幼儿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一些什么,以“儿童化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幼儿,选择教学内…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是幼儿合作学习的一条途径,是幼儿的一种言语交流的活动。幼儿提问的目的与成人不完全相同,幼儿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知识,填补知识空缺,解除头脑中的矛盾和困惑,证实自己的猜想。幼儿的问题是他们求知欲、好奇心的反映,是他们进行积极思考的表现。如何将幼儿的“提问”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让幼儿的“问题”成为获取知识的纽带,从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  相似文献   

9.
《华章》2008,(1)
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而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可以满足幼儿进行想象与探索的愿望。他们可以对宇宙、月球、海底世界,展开无穷尽的自由而奇妙的想象。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地培养是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0.
黄舒琳 《福建教育》2023,(12):46-49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来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鼓励幼儿主动地接触自然界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或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中班上学期,幼儿自发开展了“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主题分享活动。在活动中,心妍带来了家里养的仓鼠“暖暖”和“懒懒”。它们的到来立刻引起了幼儿的热切关注。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没有饲养过仓鼠,“如何照顾仓鼠”成了幼儿讨论的话题。于是,我们开始在幼儿园饲养仓鼠。  相似文献   

11.
从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常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对他们长大以后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根据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常识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利用环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环境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周围创造一个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环境,可以使他们的观察力、想像力得到发展,从而增长科学知  相似文献   

12.
幼儿正是处于好奇心和探究欲极强的年龄阶段,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美术创造则为他们提供了展现的机会。因此,幼儿教师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营造有趣、轻松、愉快的氛围,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师幼互动的必要性和有效开展策略,以期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思维启发效用,增强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中普遍关注的课题。关键点是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点燃创造思维的火焰。1引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因,如果把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好奇心就升华为求知欲,成为主动地追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积极创造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好奇、好疑、好问,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或结论超出了教师所设计或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模式之中,而应引…  相似文献   

14.
幼儿创造力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充满探索性。他们对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自己来触摸一下,这种好奇心最容易把幼儿引向创造画的活动中去。而作为幼儿审美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美术活动,以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幼儿乐意接受。幼儿园把美术演绎为一种活动,一种游戏,幼儿在活动与游戏中,充满乐趣。这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唐亚彬 《学前教育》2022,(11):26-2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个班级都有的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孕育着无限的教育契机。如何透过自然角这块小小的天地,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呢?不妨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自然角里的小故事吧。  相似文献   

16.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科学活动如何激发了幼儿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常常需要探索陌生的事物与现象。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二部分"科学教育"中也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  相似文献   

18.
情况分析时值深秋,常常有孩子会问“青蛙到哪里去了?”“燕子怎么不见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见,幼儿对动物过冬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我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结合时令,设计了“动物过冬”常识活动。内容与要求1.丰富幼儿动物过冬的知识。2.培养幼儿关心小动物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有关动物过冬的录像带一盘(或相关的图片),一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的幼儿处在现代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其求知欲的强烈程度都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幼儿。单纯的观察和欣赏花鸟鱼虫和日月风雨等自然界的常见现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为了提高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科技素质,也需要从现在的娃娃抓起。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这一特点,要求幼儿园教师在常识教育中加强早期科学启蒙教育。为此,我们在进行常规的常识教育的同时,在大班着手进行了早期科学启蒙教育,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下面介绍早期科学启蒙教育的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幼儿园常识教学被称为“认识自然界”教学。了解他们这一方面的进展情况,可以作我国幼儿园常识教学改革的参考。一、“认识自然界”教学任务的更新在50~60年代,苏联幼儿园“认识自然界”教学主要突出以四季为中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各个季节里幼儿常见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大纲只要求教给幼儿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粗浅知识,譬如,认识动植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形态。至于形成认识过程和发展智力的任务几乎没有提出。这种状况是由50~60年代苏联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因为根据当时的理解,幼儿的入学准备,就是指“具有一定量的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和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