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媒体与艺术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鸣奋 《现代传播》2003,44(6):47-50
网络媒体给艺术博物馆带来了诸多变化。虚拟访问成为艺术参观新形式 ,数码产品成为艺术收藏新品种 ,赛博空间成为艺术展览新基地。建设虚拟艺术博物馆既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 ,又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许多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都有一种重要的特殊类型的博物馆——实用艺术博物馆。这种博物馆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正值工业化初露端倪的时代。这一类型的博物馆很可能是第一批在不同国家具有共同宗旨和观念的博物馆。当前,人类对于环境、生活质量和美学价值的重视又把这种博物馆推到社会生活最显著的地位。实用艺术,包括工业设计和各类工艺美术,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的表  相似文献   

3.
钱进 《中国博物馆》2014,(3):118-121
近两年来,博物馆对青少年进行历史艺术等素质教育的功能引起各界的持续高度关注。这些关注既来自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通常情况下的教育和博物馆政策制定者),也来自博物馆业界和中小学校(通常情况下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和教育功能的实现者)。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如何让博物馆与学校这两种既亲密又游离的教育机构找到共赢发展的契合点,成为一个博物馆学和教育学命题。  相似文献   

4.
实践表明,陈列形式设计是一门多边缘,跨学科的综合性艺术。而陈列形式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传情达意。我们设计创造一个富有时代节奏的美的陈列形式,实质上是力求通过视、听、甚至触的感觉样式让观众理解陈列之意境。因此,陈列形式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展览美学、设计原理。技术方法;又关系到设计家的气质、素养、知识结构。陈列,分不同题材内容和类型。但所有博物馆的陈列都是以实物为基础,结合辅助材料和专用设备,在一定时空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组成具有美的序列和立体的艺术形象的直观教育形式,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5.
艺术之于博物馆是诠释博物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艺术教育不是博物馆既定概念,是在艺术和教育二者都分别产生后才出现的一门独立的活动。公众在博物馆进行文化旅游的同时,也是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博物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艺术教育以通识教育的角色出现,承担为大众普及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这是博物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背景。对公众进行艺术教育的博物馆主要有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博物馆三个类型。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类型研究是分析博物馆特征并区别归类的研究工作。博物馆类型研究有助于对博物馆共性特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博物馆置于广泛的知识、社会、文化语境中定义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讨论博物馆类型的发展形成及分类标准,分析博物馆类型的"分类层阶"模式和"网络节点"模式。作者基于"博物馆业务知识框架+观众认知模式"复合标准,讨论了艺术类、自然类、科技类和历史类博物馆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博物馆 ,多是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改建而成的。然而 ,即就是最早的以实现博物馆功能为目的而建造的建筑 ,亦并非能够与博物馆的目的和功能紧密结合 ,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但建筑物内部空间分配的不合理却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建筑空间的合理分配是以实现博物馆的目的和实施博物馆的功能为基础的。就一般而言 ,世界各国的博物馆有综合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两大类型。在专业博物馆中又有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之分。历史博物馆主要以收藏和展出有关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生平、文物等为…  相似文献   

8.
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带动了博物馆的多样化,目前我国的博物馆类型,除传统的综合、历史、艺术等类型外,逐渐转向涵盖科技、自然、民族、民俗、生态、遗址等各个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类型以及各行各业的专题博物馆,呈现出博物馆社会化、专题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博物馆既是一个地方(国家、城市、社区)文化景观的结穴要地,是一种处理文化景观的特殊工具,其本身往往也构成为一处文化景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本期的专题即循例以此为题。这组文章既涉及博物馆作为文化景观主要体现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巢臻),也涉及博物馆在文化景观以及特殊遗产如考古遗址公园(王方,田湘萍)、农业文化景观(刘明谦)、自然和人文生态(曹兵武)等的保护、展示、诠释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理论和方法,还涉及当代艺术尤其雕塑等在建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时与博物馆的特殊关系(张瀚予)。  相似文献   

10.
周金康 《档案与建设》2012,(12):44-45,47
奉化市溪口博物馆一直重视匾额、石刻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多达100余件濒临消失的文物"弃儿",先后得到妥善的保护、收藏、陈列和研究,既丰富了国有博物馆的馆藏,又传承了地方文化遗产。这里列举的5件民国匾额,充满了岁月洗礼后的沧桑况味,涉及政治、文化、宗教、人物等诸多方面。本文述说它们被发现的过程、不凡的身世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迅猛发展,然而博物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专业人才总数和多样性的缺乏却已经成为阻碍这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我国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博物馆是知识密集型的文化设施,博物馆的工作既综合又专业,既理论又实践,基于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的特殊性来审视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有助于对这一制度的目标定位、构建要素、内容实质、社会效益等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必将对提升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加强我国博物馆从业规范、优化我国博物馆人力资源配置、推进我国博物馆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要:文章依据大量实证指出,除了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变化不大外,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及科学技术博物馆,不仅所展示的实物在数量上减少了,在功能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导致这样的变化有诸多因素,包括博物馆功能的变化、观众需求的变化、不同类型博物馆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及其方法论的变化、技术的发展等等。关键词:博物馆;实物;博物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杨茜 《中国博物馆》2013,(1):104-108
以2001—201O年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从展览数量、展览时长、展览周期、国内国外展览、联合展览、古代与现代展览、展览类型、临时展览网上介绍等方面对上海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临时展览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本期"博物馆观众"专栏的文章既涉及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全面反思(于淼,王思怡),也涉及到博物馆观众调查与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具体方法(李军,盛洁桦),还有以问卷设计、参与观察、焦点小组、影像记录与行为分析、实验测试以及运用心理学与学习发展等理论方法开展的个案研究(陈成军,王思怡,Rebecca,Kaleen等)。曾经,作为物的专门的收藏、保管和展示机构,博物馆以各种理论和方法研究物、表达  相似文献   

15.
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是曾经见证历史,如今收藏历史的重要人类文化载体。古代建筑的纪念碑性使此类博物馆从历史、人文、艺术、群体记忆等各个方面介入到与当代的连接中去,与现代建筑中的博物馆间既存在物质共性又拥有其精神特性。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作为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其探索实践展现了该类博物馆如何通过多维尺度创新展览体系,对城市、自然、建筑、与展陈的界面关系进行变幻性融合与艺术性再造,形成集合城市功能、人文美学与实验精神的新生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6.
张猛 《新闻传播》2013,(12):127
广播影视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迅猛发展,广播影视博物馆的建立使历史文明和信息传播的更为深远,珍藏的大量优秀影视作品,以其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支持。目前广播影视博物馆在国外十分盛行,像纽约、伦敦、蒙特勒、柏林等,都有集视听于一体的广播影视博物馆,相比以往的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来说,广播影视博物馆给人以新奇、有趣的感觉,又有经典、雅致的特点,给人以文化和艺术的精  相似文献   

17.
书讯     
《博物馆还需要实物吗》Do Museums Still Need Objects?作者Steven Conn出版社: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页数:272页定价:37 75美元继1998年首本力作《博物馆与美国的智识生活》出版并引起强烈反响之后,Steven Conn又推出了系列著作《博物馆还需要藏品吗?》。通过对六种类型博物馆(艺术、自然历史、历史、人类学、科技、商业类)文化、智识、政治角色及机构历史的深入研究,作者提出,随着博物馆功能、使命的变化及新技术引导下展示手段的变迁,实物在多数博物馆中的数量和存在价值都在减弱,甚至完全被取代;并由此展开了博物馆与知识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联系、博物馆在展示非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中国博物馆在展览展示中已开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与藏品进行互动表达与语言转化,使观众从“观看”传统艺术转化为“体验”传统艺术,这种藏品展示与观众体验相结合的参观方式巳成为我国博物馆展览展示创新的趋势。基于博物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及大众审美心理的相互结合,开发了VR皮影戏“田忌赛马”互动体验软件,该软件是皮影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所构建出的兼具体验性与交互性的皮影展示系统,既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又保留了皮影戏本身的特点。实践证明,科艺融合可以为濒危的皮影艺术传承发展、参与全球性话语书写与文化形态建构提供特殊通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纽约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和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走访和调研,了解到关于藏品、展陈、衍生品设计和博物馆建筑等方面的诸多细节。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博物馆学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试图探索、分析纽约艺术博物馆经营管理之优势,以期对中国艺术博物馆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成功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传播学理论和国外有关博物馆观众研究的成果,以博物馆观众对博物馆的"使用与满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s)为中心,将博物馆观众的参观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研究和探讨各阶段中影响观众满足类型和满足程度的各种因素,并指出观众使用博物馆的能力、动机、心理预期等各不相同,参观博物馆的具体过程、行为等也存在较大差异,从博物馆获得的满足也因人而异;观众在接触和使用博物馆的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既受博物馆方面的因素影响,也受到观众自身面临的社会、个人和心理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