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出版者的“文化人”属性规定了出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有自觉的、浓厚的文化意识,即要求出版者要有把出版视为社会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荣誉感,充分意识到出版是“有关文化积累、文化发展、文化启蒙、文化交流的严肃工作,是促进和弘扬人类精神活动、文明进步的伟大工作”。具体说来,这种文化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正确的科学的出版思想.就是说要全面、深刻地认清出版工作的性质特征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出版活动中,出版者和作者之间围绕作品会产生许多法律关系。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果不能够自觉、主动地用著作权法来约束自己和指导工作,就很难维护作者的合法权利和出版者的自身利益。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就一些比较容易发生的版权纠纷,总结了加强著作权意识和防范侵  相似文献   

3.
试论“电视知识分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视知识分子”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批评电视固有的弊端时提出的。这一概念的出场语境既是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霸权盛行的一个表征,又是知识分子如何在坚守学术理想和学术操守中与时俱进的一个深刻命题。提高电视的文化品位和人文力度的关键之一,恰恰在于应该给知识分子提供更多的在电视上出镜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这一影响最大的公共空间,将学术话语变为电视话语。研究“电视知识分子”问题,应当坚持从社会经济关系中找出其具有终极意义的经济原因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林英 《出版科学》2011,19(3):40-43
在出版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免出现一些杂音,如"张悟本事件""伪书事件"。这看似独立的两者,实际上有着共同的产生原因,即出版业在接受市场全面洗礼的初期,在价值选择上出现了偏差,出版者过多强调经济利益,强调产业发展,却忽视了出版的根本价值。出版真正的意义在于传播与传承文化,作为直接从事出版工作的编辑应该始终坚守文化的理想,出版机构需要具有出版担当。  相似文献   

5.
参与意识,亦可理解为主人翁意识,即主动地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同工作事业融汇贯通在一起,视事业为生命。近年来,编辑学界提出“编辑学者化、专家化”的口号,老一代编辑劝勉青年编辑“要做编辑家,不做编辑匠!”从“匠人”到“专家”,是要经过一段艰苦而漫长的求索过程的,在启程之时,首先要有参与意识做“奠基石”。如何认识编辑行为中的参与意识编辑行为中的参与意识是否可以理解为编辑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期刊运作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工作同期刊的发展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地改改写写、徐涂画画。在实践中,这种主动地、自觉…  相似文献   

6.
江凌 《新闻传播》2007,(5):23-23
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瞭望者”和“把关人”的编辑,在文化传播及职业实践中,自然也以“发现”作为出版文化传播的手段。编辑每天都在变动的文化信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怎样从纷繁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有出版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选题,作品或有创造力的作者人才,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奉献给受众?这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发现眼力,较深的文化洞察力。《试论编辑发现的养成途径》一文论述了八个方面:历史眼光与全局意识,注意力与观察意识,好奇心与问题意识,联想习惯与角度意识,思维训练与整合意识,理论素养与辩证,系统意识,知识积累与学习意识,敬业奉献与责任意识。本刊将分期陆续发表,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董中锋 《出版科学》2001,(4):35-36,31
作为文化产业部门的出版社,文化建设是其首要任务,文化品位是其立足的基点,文化产品是其生存的条件。作为图书出版社,图书是维系出版社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正如美国著名出版家贝利在他的《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一书中所说:“杰出的出版社是杰出的书造就的”,“出版史是出版了杰出书的杰出出版社的历史,也是图书文化品位发展的历史。”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出版社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自我迷失:对图书经济运作方式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图书文化内容的强调;对编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的强调远远超过了对文化意识的强调;对出版业市场的强调被简化为顺应市场,从而忽略或淡化了文化思想的含量。因此,出版社要发展,就必须坚持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本位。本文拟从价值论的角度,对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文化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人,对文化的积累、创造、传播,乃是与生命一体的终生伟业。而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劳动成果,正是这种积累、创造、传播的最佳体现。鲁迅自觉地将毕生的精力、智慧、才学奉献给了这种“积累、创造、传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具体而言,作为编辑,鲁迅的成就和贡献亦是实实在在的。孙郁、黄乔生主编的“回望鲁迅”丛书中的《编辑生涯忆鲁迅》,真切而详尽地记述了鲁迅的“编辑生涯”,记述了他作为编辑的所做、所思、所想,为我们今天的编辑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典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对照自己…  相似文献   

9.
康宏 《中国编辑》2005,(6):67-67,66
在所有与编辑的职业身份对应的词语中,“文化人”的角色一直是被反复强调和一再托举的标杆。作为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素质的培育者和社会文明的建设者,编辑本身就蕴含着与之俱来的神圣和崇高。出版战线上的编辑也始终将“文化”作为自己的职业视角,在努力践行文化人使命的道路上描摹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完善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继承五四“面向大众”的文化传统刘道清跨世纪的编辑人才,应该自觉继承五四以来“面向大众”的文化传统。承袭这一传统的编辑人才,将比过去更加关注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脉搏,更加自觉地从事五四先驱们曾经从事的文化启蒙与思想启蒙。在中国,这一任...  相似文献   

11.
图书的出版与编辑,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一种创造审美的活动,所以在美学素养这一块对编辑会有一定的要求,美学素养就是编辑的核心素养。美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素养,编辑才能在图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都能将自己的审美思维、审美理想以及审美情感融合进去,这样一来,图书作品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障,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精品书籍。  相似文献   

12.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09,21(5):423-424
服务意识是期刊体现"以人为本"的关键.要树立为读者、作者服务的办刊思想;编辑要把人文关怀自觉地导入医学期刊的文化构建中,对广大医学工作者人文情怀的养成起到重要的范导作用;编辑要将自身所追求的人文境界与审美理想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获取科技信息的同时得到审美的享受、心情的愉悦并产生创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13.
编辑宏观意识指编辑在观察事实、分析事实、选择事实、表现事实的各个环节所体现的一种从社会全面、社会整体认识问题的思想自觉和能力素质.中国正处于转型时代,呈现发展成就巨大和矛盾问题突出的特征.而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使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作为文化传播“把关人”的编辑,必须具备宏观意识才能更好地担当使命.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作为文化产品把关人的编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引领人们正确看待现代化和传统文化,正确处理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视角切入,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探讨了编辑文化自觉的内涵:自觉深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自觉地以理性、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自觉地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品位,自觉完善编辑文化.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加强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编辑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三个方面阐明了强化编辑文化自觉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文出版与世界出版研讨会上,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中国青年编辑研究会会长胡守文在会上发表了《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战略性思考》,受到了与会人士的热烈反响与关注。胡守文在谈到世界版权贸易中的文化冲突因素时说,版权贸易,是中文出版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管道。综观近代西方,因其船坚炮利政策,将自己的军事、经济、文化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日不落帝国”作为西方世界煊赫一时的象征,虽已衰落,但由此造成的“欧洲中心论”、“西方文化的主流意识”却顽强地生存下来。英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多元文明。以文化传播的目的,对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进行选择、加工、传播,构成了编辑活动的基本逻辑,编辑作为一项工作应运而生,并成为传承人类文明、延续民族记忆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中坚力量。今天,职业化的编辑活动处在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才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资源,支撑着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著名出版理论家刘杲先生曾在《中国编辑》杂志的发刊词中,用铿锵有力的论断,道出了中国编辑的精神力量,“中国编辑,是我们的名字,我们的岗位,我们的荣誉,我们的责任。身为中国编辑,我们深知责任重大。振兴中华离不开出版,繁荣出版离不开编辑”。  相似文献   

17.
档案工作的宗旨就是服务。作为市档案局一名主要领导,我深刻认识到,必须立足本职岗位,践行“三个代表”,强化服务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 一、拓宽服务领域。现今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不仪仅是纸纸片片、装装钉钉。践行“三个代表”,就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这样,档案工作才有生机与活力。当前,我们要自觉做到: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放在哪里,档案服务工作就应跟  相似文献   

18.
张新娟 《出版参考》2015,(17):48-49
最近读了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在岗位上成长》一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岗位,不仅仅给我们一份维持生活的薪水,更是一份成就自己人生的事业.”掩卷回想自己从事版贸工作的点点滴滴,短短长长,深刻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不易,意识到岗位所提供机遇的珍贵.  相似文献   

19.
夏丐尊所具有的教育理想主义和文化精英出版意识,构成其青少读物出版理念的核心内容.他确立了青少读物出版的教育中介作用和文化启蒙方向,明确了青少读物编辑的文化传播导向和人文关怀责任.其“文化教育”和“思想启迪”相结合的观念,对当今的青少读物出版有着至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来,书市本土财经读物虽然越来越火,但作为出版者仍无法坦然地告诉业内外,中国本土财经读物的春天就要来了。因为本土财经读物的出版还面临许多问题,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形成一种“机制”,靠这种机制促使诸多学者、观察家从单纯的研究转变为研究成果迅速市场化的意识,靠这种机制促使诸多经济界成功人士从只注重实干转变为边实践边及时总结经验使之规律化、理论化的意识。我们出版者要做什么?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对出版物市场的观察和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塑造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