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论集》第三集发表了我的论著《有关王维的山水画》。在这权威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个青年自学者的文章,据我所知,还是首次。拙作得以问世,使我想起该集的责任编辑令狐彪同志(现任陕西人美副社长、副总编),正是他冲破世俗偏见,不拘一格,在大量来稿中精心筛选、破格录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在编辑出版名人词典,已经多如牛毛。你是否属于名人,倒并不重要,只要你肯出钱或包销几册书,你的大名就能赫然列入词典。最近,我们接到辽宁省家庭科学报社的通知,为编辑出皈《中华编辑、记者大词典》征稿。我抄几段在下面: “为了提高我国编辑、记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我社拟于1989年出版一部《中华编辑、记者大词典》。这是一本可以使您和您的同事的事业永留青史的书籍,本编委会特向全国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征集同仁入典。”“入典条件:凡我国(包括台湾、港澳)各类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的高、中、初级编辑、记者均可入典。”“申报办法:不论推荐或者自荐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3.
现在编辑出版名人词典,已经多如牛毛。你是否属于名人,倒并不重要,只要你肯出钱或包销几册书,你的大名就能赫然列入词典。最近,我们接到辽宁省家庭科学报社的通知,为编辑出版《中华编辑、记者大词典》征稿。我抄几段在下面: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13日,某报报道:“昨天中午12时,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恒龙苑小区疑因家庭纠纷问题,一妇女端坐10楼阳台上作欲跳状……然后众人如何劝解,女子最终跳入早己布置好的气垫中,被送往医院”。同时,该报道配有四幅异常清晰的图片,记录了女子跳接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日常工作中不时碰到一些作者的来信,询问他寄来的稿子收到没有,处理情况如何。有些信言词恳切,极为感人。有的说,我寄去的稿子已有好长日子了,我知道自己水平有限,稿件不一定会采用,但总盼望编辑同志能在百忙中提点意见,有个回音。尤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和文学青年,对自己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花费了许多心血,熬了不少不眠之夜写出来的稿子十分珍惜,从投邮局那天起,就翘首以待,巴望着编辑的回音。然而,多年来我们有些不成文、已成习的稿约制度,却相当严重地束缚了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我们常见到的刊物的“稿约”启事,总有那么几条规矩:几千字以下,“稿件一般不退”,“人  相似文献   

7.
代表作:《用生命播洒阳光———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好支书郭秀明》(2001年4月24、25日人民日报)反响:中组部在审阅这篇通讯时批示:“这是人民日报两位记者写的通讯稿,许多故事和细节是新挖掘的,十分感人”。《新华月报》等报刊全文转载,此文荣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全国报告文学征文最高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8.
好新闻说来就来: 饭桌上听到美飞行员寻50年前救命 恩人的事 好新闻的出现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什么“可预见性”可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新闻,第一反应应该是“抢”,否则,好新闻可能会擦身而过。 我从1981年开始写新闻,1984年调入杭州日报。10多年来我当过农村部记者、群工部记者、政法部记者,1992年10月调入文汇报,成了驻地记者。多元化的新闻采访线路使我有机会交了一大批对新闻感兴趣的朋友。他们知道我的电话,经常到我家串门,带给我无穷的新闻线索。当然,我自己也无时无刻地在寻找新闻线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线索,我的第一反应是掂分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今年第七期有篇《何来“中国特色”?》的短文,在没有引出全文的情况下,就断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受  相似文献   

10.
虽然已过去了5年,但那封退稿信我还珍藏着。每当写稿遇到挫折,失去信心,我就会翻出它,细细阅读几遍,心中就会升腾起一团火焰。那是1988年,当时还是新兵的我,偶然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个新设栏目:《瞬间与十年》,反映各行各业改革开放十年来的伟大成就。于是我匆匆写了一篇征文,寄给了报社。稿子发出后,我焦急地企盼着,每天翻看《中国青年报》,希望奇迹能够出现。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收到一封信封上印有“中国青年报”的信,待我用颤抖的手拆开封D时,看到了自己写的稿子,还附了一封信:“顾广群同志:稿子早己收到,本…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今年第七期有篇《何来“中国特色”?》的短文,在没有引出全文的情况下,就断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受  相似文献   

12.
每个记者,特别年轻记者每天都在苦苦地思索:今天写点儿什么?新闻源在哪里?笔者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一线从事新闻采编业务,获得了颇多体会。现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如何发现新闻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5,(1):31-31
小韩就是我那紫色脸膛的表兄,我明白他昨天晚上也在城外杀仗后,心中十分关切。听说衙门口有那么多人头,还有一大串人耳朵,正与我爸爸平时为我说到的杀长毛故事相合,我又兴奋又害怕,兴奋得简直不知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4月20日,我省一些媒体对4月18日杭州余杭区妇幼保健院首例三胞胎试管婴儿的出生,作了“高调”报道,有的还刊登大幅照片。据报道,孩子的父母是重庆来浙江打工的,婚后不育,盼孩子盼了10年,一朝得三子,喜出望外。夫妇俩去年8月在上海施行了试管婴儿术。盼孩子盼了10年,一下子生了3个,对孩子父母来说,确实值得高兴。但是,作为媒体,在报道时,实在不应该如此渲染,更  相似文献   

15.
3月1日上午,刚调入利川市广播电视局搞工会工作的我,虽是双休日,也得去局里转一转,因为市里正在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当我去到电台办公室,台长邓学文,记者刘勇、钟代高、王文艺,播音员杨艳萍都在为“两会”的新闻报  相似文献   

16.
大凡吃上“爬格子”这碗饭的人,恐怕没有喜欢退稿的。有时偶然碰到一次退稿,并附有编辑的“亲笔信”,便如获“至宝”,拜读再一。 笔者就曾有过这样一次幸遇。今年元月中旬,忽  相似文献   

17.
作为编辑,处理退稿是谁都会遇到的事。在繁杂的编辑工作中,以退稿与组稿(约稿)相比,人们的兴趣显然是在后者。然而,“退稿效应”确实存在。尤其是当它频频光顾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还是两年前,我在处理一件退稿时,除了向作者说明理由外,又多写了几句表示歉意的话。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件对于编辑来说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工作,却产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孩提时,老师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少年去请教一位善于玩转碟子的杂技演员,练熟这门功的秘诀在那里。这位杂技演员把这位少年带进自己的卧室,指着床底下大堆摔破了的碟子,告诉他说:“这就是老师。”由此,笔者联想到一些热爱新闻工作的通讯员,总为自己上稿命中率低而苦恼,总希望从别人那儿找到“终南捷径”。我以为不妨学一学这位杂技演员的秘诀。回想这些年的新闻记者工作,我备尝艰辛,也经  相似文献   

19.
一、任何事物都具有中介性我认为,世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中介性,其理论根据是: 1.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辨证法不加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重点号系引者所加,下同) 深刻领会恩格斯上述观点以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一切差异”和“一切对立”实际  相似文献   

20.
本人不敏,却偏爱爬格子,退稿信自然也收了不少。脸红、心跳,是始拆此类信件的第一反应,接下来常生感激和惊喜。因那信中除了凝聚着心血的稿件外,往往还附有编辑的抚慰和期望,有的甚至附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