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维森的隐喻以其独特的视角挑战了传统的隐喻观。主要运用了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概念整合的角度探究了戴维森的隐喻理论,涵盖戴维森对隐喻的基本看法及其不完善性,旨在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无处不在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认知语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进行认知语用解读,认为隐喻的理解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受话语建立的新假设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意的过程,隐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话语建构的一种方式,话语中的隐喻需要依据语境作出解读,隐喻在话语的构建和理解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承载话语的上下结构。隐喻作为基本的表达方式,分析会话中隐喻的语用含义,呈现交际目的,完成交际任务,对隐喻的语用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4.
黄莹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4):109-112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隐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之一。在物流英语语篇中,隐喻是认知概念、语义拓展、表述增效、语篇经济的有效手段。隐喻的工作机制是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由源领域向目的域投射的过程。物流英语中的源领域主要涉及容器实体、空间方位、身体部位、天气、液体、艺术等六个概念隐喻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黑烟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隐喻的认知本质、情感隐喻的认知共性以及概念隐喻翻译的基础上,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了情感隐喻翻译的问题,提出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把握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映射的方式来实现英汉文化的认知对等,从而帮助隐喻翻译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言学家从语义角度提出的比较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根本无法阐释隐喻本则以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和语境的功能为基础,重点论述语用学是如何大显身手,阐释隐喻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展现了隐喻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语用功能,然后分析了造成隐喻具有语用空间的认知基础,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对隐喻在教学中的利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进行语言交际的同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元语用意识的影响.广告语言也是一种交际的手段,即利用语言去吸引读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蕴含隐喻的广发语是一种受元语用意识程度控制比较高的语言,本文通过隐喻的映射来解读广告语,说明在制定广告的过程中,广告的制定者们受到了程度较高的元语用意识的控制,使用一种带有寓意性的语言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解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隐喻理解的认知因素,旨在能使交际者更好地使用隐喻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英语习语教学一直是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需要,概念隐喻理论的出现为习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习语是有理据的,而非任意的。因此,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习语教学是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6,(6):25-29
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众多小说中致力宣扬女性主义,倡导女性话语权的凸显。《奥兰多》虽然在风格上有重大革新,但其主旨并未远离女性主义。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小说《奥兰多》进行文本上的女性主义解读,围绕精灵、大橡树和婚姻三个概念隐喻阐释,从多方面指出这三者之间的系统性,并深入论证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对女性主义有意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以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为文本,对余光中乡愁诗的隐喻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尝试把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现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中,以检验概念隐喻理论在实践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诸多理论中的两种,它们对隐喻极具解释力。本对两种理论作了系统的评介,并就它们对隐喻的阐释力作了对比,结论是:两种理论各有特色,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音隐喻指不同的所指借助其能指的语音层面进行的联想/映射。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对语音隐喻进行了语用解读:语音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音隐喻的使用和理解是一种认知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明示-推理过程,它必然受到关联原则的支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语言及其文化之间的差异,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翻译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在借鉴前人隐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中的文化因素,并摘取《红楼梦》中几个典型隐喻的翻译为例,重点剖析了概念隐喻翻译的三种策略:直译即保留原语中的喻体;意译即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进行喻体转换;文化喻体直译并增加内涵解译.  相似文献   

17.
饮食习语作为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自的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浅议对雨后春笋,希望对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基本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通过分析基本隐喻与诗歌隐喻的关系,可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展开的,其展开途径表现为拓展对应关系、增加细节描述、整合多个隐喻和质疑常规隐喻四种。  相似文献   

19.
反语(Irony)是指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字面上与他想要表达的意义恰恰相反,是一种通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来取得讽刺、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本文借助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指出反语理解是一个多维推理过程。反语交际发生时,听话人会结合认知环境,明显感觉到在话语和整个认知环境之间存在不匹配、有悖听话人的心理期待。在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中,听话人于是推测这种不匹配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说话人有意为之,代表说话人的某种批评性评判或评价,进而推断该话语是讽刺性话语:传递讽刺、挖苦、戏谑、诙谐、嘲弄甚或幽默等态度。其次,交际者的心态,语气、语调也能帮助听话者识别反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