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和风格迥然的早期小说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变态艺术人格的作用下,郁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感伤沉郁的风格。而这种"忧抑感伤",集中地体现在其笔下的"零余者"身上。作为作家的"自我"代言人,"零余者"以其苦闷感与多余感,揭示出被"异化"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代知识分子"异化"和"反异化"的范本,对于我们今天的"反异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在小说中以怪诞的笔法为人们展开了一个离奇诡异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对现代人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本文从其文本出发探讨了卡夫卡小说世界中各种形态的人的异化,通过危机蹲伏的生存、物质对人的异化、社会对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等方面的分析对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主题做出较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变形记》通过人变甲虫的描写,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复杂心理矛盾和巨大精神痛苦,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丧失劳动能力,其生存价值也随之消失,最后遭到社会和家庭的遗弃。在这出人被异化的悲剧中,作者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使人物、场景、物品等都被赋予象征意义,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大了小说的思想力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唐·德里罗的一部突破性作品,小说《白噪音》中所展示出的消费异化现象让读者印象深刻,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的观点,从学术和消费这两个维度深入剖析小说中的消费异化现象,揭示小说中学术的商品化、强迫性和补偿性消费异化的根源。从消费异化的角度解读小说,也会对认识当代美国的消费社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泥花园》作为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寓言、伦理和创作主题等角度对其研究.本文试图从异化视角出发,探析这部小说中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麦克尤恩通过小说探讨的人类生存和精神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小说以欲望为主题,充分表现了欲望的巨大力量和人在面对欲望时的脆弱。欲望作为人的一个异化现象成为了人最大的异己力量,使人成为非人。德莱塞的很多小说都显示了他对欲望这种巨大异化力量的深刻见解和深入挖掘,从而从哲学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世界文明发展走到尽头的末日景象和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本文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的异化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消除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索尔·贝娄中后期的小说重点关注了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贝娄小说中主人公们的心理异化形态往往是作家力图表现的主题。本文从自我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科学对人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贝娄小说中的异化现象,并指出艺术是走出异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对象、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现象。与历史上以往的思想家不同,马克思强调异化不是虚幻的,异化是在劳动活动中产生的,本质上是劳动活动的异化,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克服异化的现实之路。在当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似乎又被异化。社会发展是否应该以人为中心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骈拇》中的"骈、枝、殉"3字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其哲学内涵.指出这3个字形象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而具体探讨了庄子的反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婧璇 《华章》2007,(10):175-175
康拉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间谍》通常被看作是一部关于无政府主题的小说.然而,本文从崭新的视野重新解读这部作品,认为《间谍》从异化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的异化,并指这种异化是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弊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是一部后现代创作语境下的反童话小说。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小说中男性人物的异化现象来揭示作者的真实意图,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由于缺乏人文关怀从而导致人们理想破灭和宗教信仰衰退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3.
康拉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间谍》通常被看作是一部关于无政府主义主题的小说。该文作者从崭新的视野重新解读这部作品,认为《间谍》从一个角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异化,这种异化是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弊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2005年发表的《千万别让我走》以克隆技术为背景,描述了人类培育克隆人为其捐献器官的故事,从侧面揭示了科技滥用和极权统治的暴力带来的严重恶果。本文从对比研究的角度,试分析《千万别让我走》和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进而揭示科技极权下人类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重塑,分析其人格异化性。本文认为反乌托邦小说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倡导精神价值追求,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5.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视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以及弗罗姆的异化理论为依据,从分析小说主人公别格异化的原因出发,探讨其内心所遭受的异化苦痛及其为摆脱这种苦痛、消除异化、实现自我所做出的努力。旨在揭示别格从一名自然主义的受害者成长为一名存在主义的英雄。  相似文献   

16.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探被评论家们称作寓言小说的《荒野的呼唤》,本文作者认为虽评论家们所揭示的寓意都适合此小说,却还未反应出作者意欲揭示的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现代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遗传因素间的关系是被这三种力量合力异化的关系。在这三种力量面前,人是无意义的,渺小的,抗争是没有结果的,只有服从,顺向接受,其结果是人变成了非人,被异化成了禽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较典型的反殖民主义的小说文本,叶君健的短篇小说《小仆人》围绕殖民时代的身份异化现象,通过对阿布杜拉的真实描写,揭示了白人殖民者对以小仆人为代表的"他者形象"建构的虚幻性。殖民者的虚幻的言说在富有讽刺意味的叙事进程中呈现其荒谬性,从而凸现出丑恶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具理性的日益强大,现代性越来越表现出异化性特征,从而丧失了对人类基本价值和意义的关注。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现代性异化的演变流程,揭示了现代性在寻求人类获得效率的行为模式的进化过程中,铸就了一个缺少价值和意义的机械化“铁的牢笼”。为了消解现代性异化带给人类的风险,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路径选择。虽然,现代性的异化现象并未完全按照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所设计的方案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马克思尊重人的存在价值的思想却启发了我们从另一个思路.即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消解现代性异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苏东霞 《教育探索》2006,46(10):40-41
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教育异化就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失去了它本身意义,反过来操纵了下一代人,在把人异化了的同时也被人所异化。教育异化是一个历史现象,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当然,它的消除也必须从现实的社会条件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20.
卡尔维诺的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路》,以双重视角揭示战争给人类所造成的“异化”:一方面展现战争所导致的儿童的“非儿童化”现象,另一方面暴露战争对成年人的摧残,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变异”。“通向蜘蛛巢的小路”代表了被“非儿童化”的儿童仅存的纯洁、真挚的童心,代表着人类“原生态”、“原心态”,象征着被战争所“异化”了的人得以回归、得以解救的途径。人类只有放弃人类社会所谓“文明”的异化产物,回归到人类童年时代的那份童贞,才能摆脱异化的困境,最终踏上一个平静与“和谐”的理想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