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论证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1844年,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思路并非成熟完善的情况下,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劳动异化产生的根源,产生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深刻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消除异化劳动的有效途径,即实现共产主义.在当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们重新以马克思的视角审视异化劳动理论,对理解当今社会劳动的异化及社会矛盾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异化劳动理论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思想具有很强理论贡献,这是马克思第一次系统的从经济学的领域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异化劳动理论为后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在经济领域的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还称不上成熟的马克思理论,但是作为马克思思想过渡时期的理论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概括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并指出了消除异化劳动的途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并不很成熟完善。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语境中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的劳动是异化劳动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从人本学主体辩证法和社会伦理价值批判的双重思维向度探究人的本质,探索人性的复归、人类的解放,揭示出异化劳动理论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学说,从而提出崭新的共产主义观,显示出他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初步形成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源自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但实现了对后者的扬弃。马克思用唯物论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就是用辩证法研究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结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颠覆了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1~202页)这种物质变换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同上书,第205页)这“是人类生产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同上书,第209页)是“生产劳动一般”。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并不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论争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狭义)分为四个步骤完成,首先把一个寒带的商品分割为两个部分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把一个完整的劳动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三步把以被分割两部分的劳动和商品,建立起一种定向的对应关系,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论分析的宗旨在于说明商品价值的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  相似文献   

9.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包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围绕如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而展开,结果具有方法论性质。劳动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思想整体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完成了哲学本体论思想史中的革命且大功告成。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劳动为本体来看待人及其历史,就人论人地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是错误的。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劳动的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是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的理论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首先把劳动引入经济学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古典经济学家。然而,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并没科学地回答:其一,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其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其三,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具有二重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今天的中国仍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现阶段的中国,我们应当从实际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思维方法的认识,就能实现对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新理解。承认资本、技术等作为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参与者,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以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为引线,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创建的法制思想,即毛泽东同志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之初,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文化复调时代的到来;马列文论自身的"封闭性"等因素构成了对马列文论的挑战,因此,如何建设当代形态的马列文论就成了当务之急.面对挑战,我们可采取如下对策通过交往与对话的方式,在科学、辩证地总结与内省的基础上,紧紧面向并应对理论创新的现实语境,在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旨意下建设马列文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的祝辞>和江泽民<在第六次全国文代会上的讲话>这三篇经典文献,挂一漏万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重大课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但整体素质偏低,造成了农村人力资源乡城流动与就业困难,劳动力剩余严重,劳动效率低下。刘易斯的零值劳动学说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从而实现工农业齐头并进的前景,对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出路不单是乡城流动,而必须在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和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产业、多领域、多渠道转移。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运用马克恩主义文化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经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不纯粹是社会主义性质,还有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劳动。不能根据有没有财产和财产多少,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剥削和劳动,社会主义劳动也存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由于资本的存在,剩余劳动也表现为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的占有并非都是剥削。市场竞争的结果,平等的劳动权力并非都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并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但是,只生产使用价值而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弄清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否背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是要分清价值创造、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永恒课题.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自己所创立的学说也同样应该清醒地倡导实践、发展和创新的观点;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前提;牢牢坚持群众史观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的基础;决策制度创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始终站在时代高度、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形成有利于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