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倩 《文教资料》2009,(32):100-101
手风琴演奏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演奏者对乐器的娴熟操作与丰富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借用手风琴演奏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去深刻揭示作品内涵,实现作曲家和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本文从手风琴作品的感知、手风琴作品的内心体验及技术性外化这两方面,着重分析手风琴作品艺术表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了解作品,把握作品风格 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是弹好乐曲的关键.在学习一首作品之前,全面了解作品内容,并在弹奏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以此为依据,正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是音乐作品艺术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演奏者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并深入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一切相关资料,如,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政治历史背景、作曲家的风格及其个性特征、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以及表现手法、乐曲的整体布局、高潮处理等,演奏者均须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演奏者对乐器音乐风格把握的原则 演奏者在演奏中对乐曲风格的把握与表现,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对作曲家创作个性及其艺术作品特征的总体把握和在现,以使音乐演奏更具历史感,并达到音乐美学水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二胡作为我国弓弦乐器的主要成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能够演奏出悠扬的乐曲,亦能表达悲怆的情感,时而气势磅礴,时而从容和缓。想要演奏出动人的乐曲,给听众更多美的感受,就要求演奏者不仅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更要做到"音情合一",只有演奏者的真实情感通过二胡传达给听众,才能使二胡的艺术魅力得到提升。本文通过对二胡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使听众对二胡的演奏技巧有更多的了解,同时能够充分领会到二胡演奏中的真实情感,体会到二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钢琴音乐表演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是作曲家的创作,一次是演奏者的再创造。作曲家的精心创作有赖于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完整的了解、掌握与发挥,将乐曲的内涵与精神充分地表达出来。一个钢琴演奏者,弹奏一首作品.如何找出音乐的灵魂.决定音乐的调配、乐句的呼吸、音乐的走向与感觉,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问题。一、版本在忠实地对待原曲时,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众多的版本中,我们应该采用哪一种版本?这众多版本的产生.是因为出版时,让不同的对乐曲有研究的演奏家进行了校订,这些演奏家在原作上加进了自己的记号。这些版本我们可…  相似文献   

6.
王源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4):123-126
钢琴音乐的形成是作曲家用音乐语言来表达其自身的心情、感情和愿望,把对事物的体验用各种符号记录在乐谱上,然后,演奏者再借助钢琴和其它乐器把作曲家在乐谱中所要表达的意愿,通过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注入新的生命,进行再创造,把音乐传播给听众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7.
岳梦洁 《考试周刊》2012,(33):25-25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除了要遵循作曲家所描绘的意境和宣泄的情绪,还必须渗透个人对乐曲的认知和理解,在演奏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较好地表现音乐的内涵。只有对钢琴演奏进行合理的艺术构思,才能将技巧、文化、感知与理性思维同构,提高演奏者音乐表演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小词典     
【连环曲】 乐曲形式之一。主要用于戏曲音乐或唢呐曲中。乐曲主题情绪单一,由一段体或二段体构成。演奏时作无止境的反复或即兴加花反复,结束时则由演奏者本人根据情况临时决定。如戏曲音乐中根据表演动作,剧情需要:器乐演奏时根据听众情绪、  相似文献   

9.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古筝演奏者充分把握作曲家作品的创作感情、意境、意图等,从而激发演奏热情,更好地表现乐曲中心思想和情感?展示音乐作品的本质?巧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情感火花是古筝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音量、音色的概念,分析了小提琴演奏中音量、音色丰富了音乐的语言,更加细致的表现作品、作曲家、演奏者的意图和情感.在拥有音准、节奏的基础上,运用乐音的音量、音色,综合的分析、细致的练习,着重于音乐表现.运用已学知识、技能,多项分析、多方考虑,调整左右手的过程,就是掌握乐曲的风格的过程,理解作曲家音乐内涵精神的过程.音量和音色互相配合,最终造成的灵敏和丰富音乐效果,才是能打动自己,感动听众的音乐.小提琴练习自我检测方法达到音乐表演的最高境界;音乐表现更加细致且富于变化.同时具有突出的个人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