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认知语境观是动态的语境观。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认知语境观,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静态教学观,从而实施以心理认知为途径的动态教学观,即通过语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外语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认知语境人本性,并结合诗歌语言的隐喻性的特点,谈谈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隐喻。诗歌语言的境界就在于它能够在看似记忆中已经存在的经验和思维中,赋予隐喻以新颖性,同时人们对诗歌隐喻理解的争论也正是认知语境具有人本性的最好体现。一、认知语境的理论背影认知语境观是Sperber & Wilson在关联理论中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存在于大脑  相似文献   

3.
《暗示》将写作视野投向词语背后的意识暗区,展示生活中存在于言说之外的隐秘信息和符号系统,是对中国古代语言中“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等观点的阐发。《暗示》中语言观具体体现在重具象、重全球化语境下传媒对具象的改造、质疑语言符号、重具象对认知的弥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法的语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心理认知的互动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语法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认为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认知体验观解释了翻译主体性的内在结构和内涵,语境对翻译的重要性已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而认知语境和认知体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互动观”与语境趋同度的一致性,来讨论在认知语境趋同度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古诗英译。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实质特征是双语交流中的动态意义对应转换,而语词动态意义受言内外语境参数的阈限与规约。从语境参数观的语义嬗变认知视角及其运作机制出发,选取《天演论》中"争"译为例引作为实证语料和研究个案,探究其在语篇语境下的意义映射、意义暂构和语义生成等意义动态嬗变的认知表征和理据,辨析其三种主要语义生成模态,探寻译者求索作者本意的认知踪迹,描述译者的创造性意向活动,尝试将基于语境参数观的语义嬗变认知机制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以期拓展翻译研究的理论维度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使人们形成知识草案、心理图式,并辅以社会心理表征。所有上述因素在具体的场景下被激活,中间缺损逻辑过程可以通过内化的经验或认知来有效的填补信息差。大型的心理图式的形成其实就是文化的雏形,由此揭示认知语境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对人类的语言形式具有重要的影响。思维支配语言,并且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而在EFL学习过程中,英语思维方式却常常被忽略,因此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本文以关联理论的语境观——"认知语境"为基础,通过对EFL学习者认知语境的分析,阐明了EFL学习者认知语境的主要来源,并通过英汉思维方式的对比揭示了英语思维方式在EFL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在EFL学习者的认知语境中建构完善的英语思维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帮助学习者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英语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还包括人们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认知性质的,即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在理解话语之前事先给定的。对语篇的理解不仅要依赖上下文语言语境,而且更要依赖人的认知语境,这样才能有效地理解话语,有效地减少篇章阅读中生词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