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逻辑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三个重大的理论范畴。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和有机统一内蕴着丰富的理论思维信息。解读这些信息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使命。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生命力的体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而中国化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时代化的逻辑前提。理论思维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相互促进的现实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不能止步于通俗化,而是包括紧密相联的三个环节:真、善、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重境界是求理论之真,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彻底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二重境界是务理论之善,即人民群众所要接受的理论必须是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重境界是致理论之美,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必须能够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创造一个"美"的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的三维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主体维度,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推动马克恩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实现逻辑的统一,并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能够实现有机统一的内在依据在于空间、时间、主体这三者本身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略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了"说服人"、"征服人"、"改造人"三个基本环节.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环节之间不仅在横向上互动,也在纵向上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当前,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以"说服人"为基础,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以"征服人"为途径,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以"改造人"为目的,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即整体性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整体性是理论的内在逻辑联系、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并列的,它们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表现在形式意义上的理论传播与接受,更表现在实质意义上的信仰确立与传递,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社会认同,信仰与认同的互动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层逻辑结构,在社会文化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则是这一内在逻辑结构的外显形式。信仰、认同与话语权构成了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确立社会主义信仰、凝聚主流价值认同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领域的根本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7.
双向互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的双向互动与内在统一."理论掌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前提,重在"理论创新";"群众掌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体现,重在"理论武装",实现"理论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理论"双向互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政治价值与思想理论高度统一的课程,政治价值和思想理论逻辑的前后一贯与内在统一是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政治价值,但要处理好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理论,在思想、理论、思维逻辑的层面上为学生展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需要严肃、慎重地对待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逻辑图景,主要由四大范畴奠立:一是人,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出发点;二是自然,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前置范畴;三是社会,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中心范畴;四是实践(社会活动),表征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在逻辑的纽带。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正是由这种内部逻辑要素的相互链接和交互作用来架构和彰显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内涵、定位及人才培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内在要求,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整体性、综合性,贯通性、逻辑性,实践性、创新性三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范围的三个层面,可以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中最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学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实践,可以将其特点概括为"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预期目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过程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预期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目标;二是大众马克思主义"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目标;三是大众"化"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的基础.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探讨由哲学层面的实践范畴向马克思主义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转化的中介范畴.生产社会性范畴是实践范畴向政治经济学范畴转化的逻辑中介,权力范畴则是政治经济学范畴向科学社会主义范畴转化的逻辑中介.马克思主义就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和逻辑线索,以若干个中介范畴为纽结联系起来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人是其内在逻辑的出发点、自然是重要范畴、社会是中心范畴、社会活动是纽带。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在其逻辑内部的核心要素相互关联中而构建,其整体性便在不可分割的逻辑要素关联中彰显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逻辑整体性对“原理”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空间与话语体系紧密相连的一种努力尝试。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实践性的唯物史观为逻辑起点,以无产阶级的代言人身份为内在动力,以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为逻辑目标,理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进程,对于能否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界定,首先必须要解决"用什么"、"怎么样"和"向谁" 来进行大众化的三个最基本问题.为此,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三方面对其进行深刻把握.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不是一个单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织、发展和完善的互动过程.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其内涵界定,还必须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一生都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宣传,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有三个特点:使用数字化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采用比喻性的语言普及马克思主义、采取对话式的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无论从理论层面或实践层面来说,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等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井冈山时期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根据地建设,坚持通过组织路径、斗争路径、实践路径、宣传教育路径等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积累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员"要以身作则;必须坚持把宣传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取得实效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真正重视。  相似文献   

18.
建党90周年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90周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顾名思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毛泽东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具有比喻的生动性、宣传的多样性而且也具有诗词的感染性.它们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具体可感的群众语言,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结台起来.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民族化和时代化.本文在阐述其特点的同时也试图从"三个结合--结合群众利益、结台中国民族文化特点、结合当今中国实际"来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前,从"现实的个人"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者的共同要求。"现实的个人"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正确处理理论说服力与实践说服力、灌输渗透与接受创新、大众整体与个体差异间的关系。"现实的个人"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尊重个人,树立个人主体意识,实现传统路径的个人转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是"化大众"。微电影以其自身传播优势,成为现代社会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桥与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传播空间的拓展、传播效率的增强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之质量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