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探中国传统修身德育方法的存在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家们着重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至高地位,而道德的习得必须将道德教化和道德修养融为一体,道德修养是根本.笔者认为,无论是古代文明还是现代文明,修身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考察修身德育方法的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2.
竹文化是根植在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土壤上的一种价值创造,它承接了孔子的诗教.这种诗教追求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因此,中国竹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诗性德育的价值.从孔子的"比德"和"三月不知肉味"到苏轼的"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的"种竹似培佳子弟"到个园的园林艺术;从传统社会的竹文化到市场经济中竹园宾馆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薪火相续,感受到了诗性德育的魅力.竹,常绿不衰,中通外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有一种善美合一的诗性之美,它是正直、虚心、有活力的人格象征,在竹的背后有一片陶冶人格的诗性的文化海洋.竹对人有着妙不可言的教化力量,它使道德境界涵蕴审美境界,审美境界附丽于道德境界,这种力量是理性所不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2019,(36)
微德育是以提高学生修养水平为目标的德育,将学生的身心修养、人格生成、品德培养等多个方面落到实处,注意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心智结构、性格差异、兴趣爱好、特长发展,培养艺体美术创新传媒多方面人才,经历自觉修身的学生自然就有了修养,就能健康成长。大教育,小切口小阵地,大作为,微德育作为一种新颖的德育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切入点小,针对性强,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德育与公民教育面临新挑战、新问题。从传统与现代视野、从伦理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等角度作新的探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优秀传统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融合,是提高学校德育成效的重要途径。要达到融合,除了通达古今之外还需在此基础上尽力寻找两者的相融点。文章立足于“修身”的具体内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从知情意信行五个维度分别得出相应的现代德育启示,即以古释今、返回经典、启发自觉、探寻载体和知行统一,作为两者相融点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德育与公民教育面临新挑战、新问题.从传统与现代视野、从伦理的文化的生态的等等角度作新的探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时代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使得一系列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观念复杂而又统一地表现在当代青年学生身上。针对当前青年学生思想特点,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以"立德修身"德育系统工程为抓手,通过构建模块化的教育内容、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制订系统的教育教学计划以及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实帮助学生"修身""立德"。  相似文献   

8.
一、《中学修身教科书》蕴含的德育思考 1.德育目标——培养国民健全人格蔡元培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明家庭、社会、国家道德之“本务”以修身,发展完全之人格,“育国家之良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个体“完全之人格,以保全人之为人的人性”。“发展人格者,举智、情、意而统一之光明之谓也。盖吾人既非木石,又非禽兽,则自有所以为人之品格,是谓人格。发展人格,不外乎改良其品格而已。”道德教育的最终任务是要通过道德教育影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发展和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完善其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9.
邓剑华  叶湘虹 《教育探索》2011,(10):137-139
运用孔子的修身思想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净化自己的心灵,涵养德性;有利于调节大学生的心态,使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论语》的修身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耻以养德,明礼以显德,行仁以进德.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所阐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事实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路径,影响甚巨,本文针对其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展开讨论,试图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等角度揭示其思想特点及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 1902年清政府以《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颁发全国,1903年修订后称《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904年实行。《钦定学堂章程》规定蒙学堂、小学堂和中学堂均开设修身和读经二科,其中修身为第一科,并以管理条例的形式对各级学堂的仪节、堂规、舍规予以规范;这是中国用法令形式规定德育课程的开端;《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中国文字(学)、历史、地理诸科中作出德育方面的要求;1904-1911年间,这些规定一直深刻影响着实际学校德育活动;清末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课程设置也大多参照《奏定学堂章程》进行。这个学制中,女子教育毫无地位,课程设置上,按照中学为本,保存国粹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严玉林 《中国德育》2007,2(3):78-80
学校德育需要研究,开辟。行动研究”栏目的初衷是想让更多关注学校德育研究的读者有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情感的平台。德育研究应当是一种扎根在孩子和教师生活中的教育行动,应当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希望更多读者到这个属于我们大家的园地里来讨论德育研究应持的价值取向、目标选择和方法追求,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分享做研究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3.
《修身》课程渊源于我国古代悠久的修身文化,在我国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设置近20年;当前一些学校也设置了《修身》校本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展现了独特的价值。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存在着课程性质不清、继承传统文化不够的问题,而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把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未来文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教训也说明德育课程应该走这条道路,美国式《公民》课程不适合东方国家。所以,未来德育课程的改革方向是设置新的《修身》课程,在课程设置、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遵循德育自身规律,实现德育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论大学生修身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修身教育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本文从修身的特征、作用入手,分析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的规划各个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通过学校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道德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对献身的强调。在和平年代,这未必是适当的。但突出修身则很有意义。从注重说献身转为注重说修身,有利于改变道德教育中“假大空”的毛病,确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回归修身的过程中,传统儒家智慧将会焕发出新的光辉,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是很优秀的德育教材。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修身的基本特征、社会文化功能,当前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如何开展大学生修身教育,旨在唤起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强化和重视修身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与传统德育的现代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德育与现代化的矛盾 所谓现代化,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生态是不同生命相互关联和良性互动的生命体系,它强调个体对生命链条的依赖,如果把它加以提升,进行抽象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即从哲学的意义上透视,生态既是主体的生命状态,又是主体的生命力的表现,是生命内在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主体的自我生长和自我更新,也因此被看成是一种世界观,即生态世界观。基于生态的视域审视高校德育,可以凸显高校德育发展的指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传统道德等基础明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基本明道德素质,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高校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通过树正面典型,抓反面曝光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明修身”教育,对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