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中,经常运用赏识和鼓励的手法,能挖掘出学生不懈的创作动力。正如美国教育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的:“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地去尝试,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不同水平的作文都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吴琳琳 《广东教育》2007,(7):101-101
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满足学生被赏识的渴望 作文渴望被赏识,是学生写作文的动力.我经常应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体会到写作成功的欢乐和尊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确立这样的理念: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把学习写作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柬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让作文充满灵动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各科作业中,作文是最让学生苦恼的。他们为没有材料无从写起而苦恼;他们为写不好作文影响成绩而苦恼……如何把学生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走进写作的自由天地,变苦写为乐写,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都在探索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写作是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是客观世界和主观情感世界的产物。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教作文犯愁,学生写作文犯愁。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并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他们多说、多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开发他们心智,这样他们一定会创作出精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激发学生发展想象的翅膀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根据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农村低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低年级作文更关注和思考学生在他们身边“精彩纷呈”的事情,把他们天天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社会现实引入学生的视野,进入作文教学课堂,让他们产生创作的冲动,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面、一个人物、甚至一两句意蕴丰富的对话,激发学生的灵感,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写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作文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呢?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一些尝试。一、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乐于写作,并从中尝到甜头。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在作文命题时,我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的哲理,认识生活的真谛。在命题时,尽量避免出一些绝对肯定或…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然而,多年来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的恰恰就是这作文。新课标也提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在习作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少四多”: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建构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写作技巧、写作模式、写作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符合要求的作文。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改变小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现状,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写作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意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改变小学作文现状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并且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和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  相似文献   

12.
林胜国 《教师》2013,(27):71-71
小学生常常对作文感到无从下手,他们怕作文,不爱写作文。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改变学生怕作文的现象,使其真正产生热爱习作的巨大动力呢?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杨静 《语文天地》2009,(12):41-4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作文?尊重、理解学生是“快乐作文”的前提。“快乐作文”的关键是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挑重担,树信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发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给予明确的鼓励或暗示,始终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李平 《成才之路》2009,(33):41-4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皮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昵?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6.
初中写作教学,往往会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一种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首先,我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拿给他们,让其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写出内涵深刻的文章,并要求他们坚持勤写日记。其次,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刊发表,同时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妙的地方。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这部分的写作兴趣,还能使他们对自己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其写  相似文献   

17.
李春花 《考试周刊》2013,(89):50-50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反映自身的语文素养。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但日常作文教学中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我就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习作是一个难题,写不出东西,言之无物.那么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在多年的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去写浓厚的写作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巨大动力,是引起和保持学生写作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写作心理的基础,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钥匙.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变"爱"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作文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即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无法写出好的文章。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观察、多体验,从多个方面来积累写作素材,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赵瑞丽 《河南教育》2006,(7S):63-63
多年来,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作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记日记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因为日记不受题目、体裁、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也可以大胆想象,随意抒发,甚至可以把内心的困惑和烦恼倾吐在日记上。这样,写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也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