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船山《唐诗评选》对杜诗多有贬斥,其所谴责的意见主要有:一是把杜甫揭露统治集团腐朽的诗斥之为“风雅一厄”;二是批评杜甫的叙事名篇为“于史有余,于诗不足”;三是指责杜甫既有一种“诞于言志”的“游乞”诗,也有一种只表一己“哀乐”的媚人诗;四是认为杜甫的讽刺诗是“讥时语开口便见”,而不如李贺“长于讽刺”,以及认为杜甫只“妙于取象”,而不如王维善于传神;五是否认杜甫的诗歌风格及在诗体创新上的成就。究其错评的原因,主要是基于船山以儒家的诗教原则及崇尚“神韵”的审美理想为衡量尺度所致。  相似文献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述了孔子与四个弟子?坐而言志”的一次谈话。该文简练含蓄地塑造了师生各异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孔子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以及建立太平盛世的崇高理想。如果我们把这次师徒谈话看作是一堂课的话,那么《侍坐》在“问志”、“传道”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教学智慧呢?  相似文献   

3.
人,是有理想的生命存在;教育,是体现人之理想特质的实践活动。因而.教育也是有理想的,教育理想包括“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两方面。“教育的理想”在于成就人的自由人格、高尚人格和幸福人格,而它们须通过“理想的教育”——即凸现主体的教育、涵养德行的教育和回归生活的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孟子在继承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基础上,对“士”人格做了详细、全面的阐释,实际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原型。孟子“士”人格的思想特质可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士志于仁义之道;二是重道轻仕、士以师道尊于君;三是士以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孟子“士”人格的思想传统,对于当今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国民塑造和培育理想人格。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杨志落草的不同经历,探究《水浒传》中杨志落草是在理想的一次又一次破灭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说明《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思想是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杨志落草的不同经历,探究《水浒传》中杨志落草是在理想的一次又一次破灭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说明《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思想是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的“立志”观强调在道德领域立“圣人之志”,主张“立志”要真切、专一,把“立志”作为“成已”的前提。针对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理想缺位的现象,立道德之志对每一个道德主体都显得尤为重要。王阳明的“立志”思想对中国当代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和叔向等人.都对“礼治”作过探讨.并运用于实践。管仲强调“四维”、“八经”;子产折中于札法之间,认为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叔向坚决维护传统的“礼治”.邓析则“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们的言论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用《易·说卦》中“穷理尽性”四字来概括和整合各种大学理想的表述是最为简约和贴切的,从“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的意义上对穷理与大学的高深学问、穷理与学术自由、穷理与大学自治以及从“完尽生灵所禀之性”的意义上对尽性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尽性与教育目的、尽性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对“穷理尽性”四字所蕴含的大学理想之内涵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礼记》认为,礼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辨”和“别”。通过对这些社会关系进行“辨”和“别”,对社会成员的身份和等级进行确认,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井然。《札记》认为,礼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而中庸之道则是在实行礼治的过程中所应持有的原则。《礼记》并不是主张回到大同之世,而是以礼治为立足点,努力实现小康之世,这才是儒家理想的和谐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士子“文行山处”的态度;一方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与政治理想.《儒林外史》的理想人格是传统儒家“归仁养德”与道家“顺天从性”理想人格的综合.形成这种特殊人格的原因在于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深入分析课程理想是课程评价的终极尺度和梳理出历史上产生的四种课程理想形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的课程理想,至少应该涵括四大理念:一是树立为世界的教育和课程发展作出贡献的远大抱负,二是确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目的,三是树立“整合”的教育、课程价值观念,四是创建“整合”型课程范式;接着阐明渗透新课程理想的课程评价的新观念有:课程评价是课程研制的有机环节,课程评价主体具有独立性,树立大课程评价观;最后指明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应为渗透着课程理想的教育目的目标、课程研制主体、课程学习主体、课程组成成分和课程运行效果等五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3.
所谓理想教育,就是指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理想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的教育;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三是人生理想的教育;四是追求理想的正确态度、方式和道路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理想”关涉其教育实践的价值引领,“务实”关涉其教育实践的存在方式,“理想”要义包括工具性理想、价值性理想等;“务实”要义包括关注并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疏导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与焦虑等。“理想”与“务实”虽不可偏废,但现实中的分离却不鲜见。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担当要将“理想”与“务实”结合起来,做到“四个优化”,实现具体的、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述荀子政治哲学的整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的目标下,探讨如下四项问题:一、整理过去“礼”思想的研究脉络,思考它为何与苟子“礼”思想一直无法一起讨论。二、简述笔者在前书《荀子礼治政治思想之研究》中,如何探讨此项问题。三、提出能显现《荀子》“礼”思想的思想特质和历史角色的分析架构:即以“礼论”、“礼制论”以及“礼治论”来区分广阔的“礼”思想进而分析的观点。四、阐述《荀子》“礼治论”的若干思想特色。据于此,本文试图论证:荀子礼治论是具备超过“一王朝”、“一国家”之框架的视野,能涵盖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生存方式之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理想可以分为“抽象的理想”和“具体的理想”。前者是永恒的守望.也可称为“缺席的理想”;后者接近具体的希望.是“在场的理想”。职业教育的理想就是心的向往和行动中追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理想可以分为“抽象的理想”和“具体的理想”。前者是永恒的守望.也可称为“缺席的理想”;后者接近具体的希望.是“在场的理想”。职业教育的理想就是心的向往和行动中追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一、礼乐思想的引领与对大同世界向往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这些诸子散文,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侍坐章》展示了儒家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孔子和弟子围绕“志”展开对话,弟子所言皆是围绕“则何以哉”的问话展开,话题的中心也是“为国”,以“言志”为线索,反映的是儒家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四位学生回答各不相同:他们或激进,或谨慎,或文雅。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古典艺术理想有着深刻的神学意涵:第一,古典型艺术真正实现了以“神性的东西”为表现中心的艺术理想;第二,古典型艺术体现着人神合一的理想美品质,这种理想美是通过理想化的艺术手法实现的;第三,古典型艺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处理“神性的东西”,导致了古典艺术理想的解体。  相似文献   

20.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 ,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 ,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 ,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其主要教学策略与特点是 :以学习为中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 ;以尊重为基础 ,当好“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中的首席” ;以问题为纽带 ,组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 ;以需要为准则 ,珍视并灵活地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 ;以发展为主旨 ,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重构理想课堂 ,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场持久的、复杂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